作品簡介 《
華沙 協奏曲 》(Warsaw Concerto)是為電影《危險的月光》(Dangerous Moonlight)而特別創作的;影片描寫一位身為
鋼琴家 的
波蘭 空軍逃亡
英國 的故事。
《華沙協奏曲》 電影在1941年推出,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影片《危險的月光》已淡出人們的記億,但《
華沙 協奏曲 》作為獨立的曲目,保留下來。
這部音樂作品為
英國 作曲家
理察 ·阿丁賽爾(Richard·Addinsell,1904—1977)所作,他出生於
牛津 ,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及
維也納 接受教育;他主要從事創作歌曲和
電影音樂 ,《
華沙 協奏曲 》是他的
代表作 ;宏大的旋律背景和迷離的音樂色彩,觸動著聽眾的
靈魂 深處。
影片男主人公是一位有才華的鋼琴手,也是一位參加抵抗活動的
波蘭 飛行員 ,在
英國 執行任務時負傷,後住進倫敦一家戰時醫院,期間偶遇一名來自
美國 的女記者,兩人從相識到相戀,產生了深厚感情,但面對戰爭這一殘酷現實,男主人公最終作出艱難的決定,暫時離開戀人,回到災難深重的
祖國 波蘭 抗擊
納粹 ;影片以男主人公在醫院彈奏著這首《
華沙 協奏曲 》為開始……
創作背景 華沙 協奏曲 (Warsaw Concerto)是
英國 作曲家理察‧阿丁賽爾(Richard Addinsel, 1904—1977)為1941年的英國電影「危險的月光(Dangerous Moonlight)」所譜寫的
主題音樂 ;採用
鋼琴協奏曲 樣式;其主題之一,被轉用到通俗音樂「The world outside will never know...」。
電影《危險的月光》DVD封面 電影內容是一段
愛情故事 ,描述在1940年,受到彈雨恐懼刺激而喪失自己的
波蘭 戰鬥機機員拉扎基(Stefan Radetzky),在被二次大戰摧毀的
華沙 遇到
美國 戰地 女記者卡蘿兒(Carole Peters)。他也是一位鋼琴名手。拉扎基最後一批撤出
納粹 德國占據下的
波蘭 來到
美國 紐約,幾個月後兩人重逢,他們在紐約結婚。然而拉扎基為了找出他的過去,也為
祖國 波蘭 ,決定到
英國 投入戰役。對卡蘿兒個人來說,拉扎基回到戰場是一個夢魘,對音樂來說是損失一個難得的天才…
飾演主角拉扎基的Anton Walbrook說他會彈鋼琴,因此在電影中有他彈琴的畫面,但真正彈奏
電影音樂 的,是奧地利名
鋼琴家 路易斯‧肯特納(Louis Philip Kentner)。
製片人希望片中的音樂有
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
狂想曲 」或「
鋼琴協奏曲 第2號」「第3號」的樣式,並曾商請拉赫瑪尼諾夫譜寫配樂失敗,只好改請阿丁賽爾譜寫。阿丁賽爾被關在擺滿
拉赫瑪尼諾夫 樂譜的房間作曲。不過,曲中巧妙的
管弦 樂法,是出於羅伊‧達格拉斯(Roy Douglas)之手。
收錄華沙協奏曲的CD封面(DECCA唱片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
英國 1980年的那部二戰題材影片《
海狼 》中,《
華沙 協奏曲 》被詞作家Leslie Bricusse巧妙地填上歌詞,改名為《珍貴的時刻》(The Precious Moments),作為影片結尾的一首插曲,經過英國傳奇歌手Matt Monro獨具一格的完美演繹,使得這部影片增色不少,我也非常喜歡這首The precious moments!Matt Monro的演唱恰到好處,聽來
盪氣迴腸 ,有一種惆悵的美!
作品賞析 樂曲開始於強有力的鋼琴彈出的旋律,接著
管弦樂 奏出聽起來就是
電影音樂 的旋律,略加改變反覆4次之後,鋼琴繼續開頭的旋律,並以
琶音 進來;音樂一開始就有
拉赫瑪尼諾夫 的氣氛;第1次聽到這曲時,真還以為是一首從來沒聽過的拉赫瑪尼諾夫的
鋼琴協奏曲 。
收錄華沙協奏曲的CD封面(DECCA唱片公司) 接下去就一段接一段優美而浪漫的旋律,就像「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的「第18變奏曲」,引人進入夢境,令人銷魂。
不久,開頭處的音樂再現,但馬上由鋼琴在高音域,以優美浪漫的旋律接走,音樂逐步進入最高潮佳境。
管弦樂 演奏那優雅旋律,鋼琴驅使高超技巧表現美麗波浪。
結尾處,
管弦樂 忽然停下來,鋼琴以獨奏提出開頭的動機,然後管弦樂也進來一起結束音樂。
可以這樣說,《
華沙 協奏曲 》其實是一部濃縮了的小型交響音樂作品,它集成了大型
鋼琴協奏曲 的所有元素,並且完全用
交響樂隊 的編制和配器來演奏,實為一部難得的
欣賞 交響音樂的入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