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根據2017年學院官網顯示,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是學校從事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的二級專業學院,目前學院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
博士後 相配套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成為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學院擁有很強的老中青結合的教學和科研力量,現有教師75人,其中教授17人。學院現有本科生786人,研究生(含非全日制)超過700人。文化與民族多樣性是學院的特色,學院現有來著8個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和國內20多個不同民族的學生,學院倡導師生尊重多樣性,強調“美美與共”的價值觀,致力於為每個人提供實現人生夢想的舞台。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現設有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套用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研究所、國家小城鎮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智庫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學院設有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5個本科專業,社會學、社會保障、行政管理、人口學、人類學、土地資源管理、公共管理碩士和社會工作碩士八個碩士點。學院社會學專業在全國排名處於前列,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列入上海市重點建設學科,2011年獲得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徐永祥 教授領銜的社會工作學科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是國內社工師資最多的教學科研機構,也是最早自設社會工作博士點的單位。
學院以“國情、實證、介入”為辦學宗旨,強調以全球化的視角考察中國國情,聚焦實證研究,注重積極介入以實現社會的改變,從而實現“社、學、研”三結合,學院辦學水平得以不斷提升。學院教師學術研究碩果纍纍,已出版多部專著和教材,許多教師的學術成果在海內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如曹錦清教授的《黃河邊的中國》。學院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中堅力量,近年來獲得了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等縱向和橫向的課題基金資助,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學院還定期編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及社會科學文摘等雜誌轉載。
學院有著廣泛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機構保持著經常性的人員往來及合作,每年都選派青年教師優秀學生到境進修訪問、實習、交流。
學院簡介 根據2008年學院官網顯示,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是華東理工大學從事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的二級專業學院。目前學院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相配套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成為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現任院長為徐永祥教授。全院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學院擁有很強的老中青結合的教學和科研力量,既有社會工作學專家徐永祥教授、農村社會學專家曹錦清教授等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又有諸如張昱、張廣利、范斌、何雪松、紀曉嵐、朱眉華、唐亞林、張良、郭聖莉等一批近年來在學術界嶄露頭角的中青年學者。
學院現有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等4個教學單位,套用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研究所、國家小城鎮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等5個研究單位。學院還定期編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學院設有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社會學、社會保障、行政管理、人口學、人類學、土地資源管理和公共管理碩士(MPA)等7個碩士點;社會學博士點1個。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155人,碩士研究生270人,博士生11人,MPA學員131人。
學院辦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國內同類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近4年來,學院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課題、民政部課題等9項。2004年,在教育部評估所全國80個一級學科排名中,該院列入社會學學科第10位。2007年,該院社會學學科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獲資助建設經費600萬元。
學院堅持“社、學、研三結合”的辦學方針,鼓勵教師理論聯繫實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積極參與政府公共政策的建構和民間社會組織的建設。近5年來,全院已出版50多部專著和教材,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0多篇,且每年都有許多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著名學者曹錦清教授的專著《黃河邊的中國》為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發揮了重要的參考作用,被學術界評價為“20世紀末中國經濟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壓卷之作”(《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一組書評),榮獲 “首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並被英國著名學術出版機構Routlage譯成英文版出版。 另外,學院共有5位教師分別受邀擔任上海市有關社會服務機構的董事、董事長和總幹事,在上海民間組織的建設、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學院歷來注重抓教育質量,強調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為重點,倡導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和諧統一,著力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使學生成為基礎寬厚紮實、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個性凸現,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交流合作 學院有著廣泛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及社會服務機構保持著經常性的人員往來及合作,每年都選派青年教師到國外進修或合作研究,定期選派一批優秀學生到境外學習、專業實習或攻讀學位課程,接受國外學者和留學生來校攻讀碩士、博士課程以及短期訪問和進修等。
學院承辦2016年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國際研討會
學院合作 華東理工大學成立國際社會工作學院
2017年12月19日,華東理工大學發文成立國際社會工作學院。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動社會工作行業的發展,2017年12月,華東理工大學與北京永真基金會正式簽署捐贈協定,北京永真基金會將捐贈2000萬元人民幣,支持該校建設國際社會工作學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cial Work),助力社會學一流學科建設。
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由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與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共同籌建,旨在聯合拓展辦學資源,建設一個國際化取向的,推動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專業化平台。目前,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組織架構由理事會、監事會、院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國際諮詢委員會組成。該學院致力於全面提升學校社會工作學科的學術影響力、政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成為社會工作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和政策倡導的平台,取得推動行業發展和決策諮詢方面的重要成果。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是教育部
國家特色專業 、華東理工大學精品專業,具備一套從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的社會工作教育體系,堅持“教學-科研-實踐-政策”“四位一體”的辦學理念。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講師10人、實習督導1人。徐永祥教授擔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何雪松教授擔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秘書長,部分教師親自領辦社會服務組織,90%以上教師在多家社會服務機構擔任理事、督導、顧問等職。
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是2013年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由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 發起理事、前執行主席
周惟彥 聯合諸位愛心人士發起,以“中華智慧傳燈永續幸福家庭和諧社區”為宗旨。該基金會不僅是一家4A級社會組織,同時還是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國際社會工作學院成立 為國內首個社工專業與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建立的學院
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應對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建設方面,具有專業優勢。新時代如何發展社會工作,使其成效更加顯著?2018年1月6日上午,國內首次由社會工作專業與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建立的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國際社會工作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在為該校人文社會科學改革創新拓展辦學資源的同時,也將致力於推動我國社會工作的國際化發展。
據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介紹,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由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與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共同籌建,旨在聯合拓展辦學資源,建設一個國際化取向的,推動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專業化平台。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的工作任務共有五大類: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提供高質量的非學歷教育與培訓、設立永真社會工作獎學金、設立優秀社會工作學生留學基金;在國際交流平台方面,打造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基地、建設國際協作網路;在高水平科學研究方面,設定永真學者獎勵計畫,以特殊的薪酬待遇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加盟學院,並重點支持有潛力的教師發展;在政策倡導網路方面,建設政府、學術機構、社會工作機構、專業化智庫、行業協會的對話平台與政策論壇。
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組織架構由理事會、監事會、院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國際諮詢委員會組成。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華東理工大學徐永祥教授擔任理事長,北京永真基金會理事長周惟彥女士擔任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原全國婦聯組織部部長張黎明,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王嬰、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行業校友會副秘書長李兆偉、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主任李濤以及華東理工大學何雪松、范斌、費梅苹等擔任理事。
此次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捐贈2000萬元支持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的建設。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惟彥女士表示,社會工作是非常崇高很值得尊重的職業,尤其是國家注重民生的當下,對社會工作有很大的需求空間,永真公益基金會非常高興能夠資助成立國際社會工作學院,未來將聯絡其他基金會進一步拓展資源推動社會工作的發展。 在華東理工大學國際社會工作學院成立大會上,原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 常務副主任、原全國婦聯組織部部長張黎明女士,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惟彥,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王思斌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南開大學關信平教授,復旦大學顧東輝教授,民政部培訓中心副主任王嬰,華東理工大校長曲景平教授、副校長
吳柏鈞 教授,以及來自美國
休斯頓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等國內外二十多家高校社會工作院系、三十多個社工機構及社會各界嘉賓共300餘人參加大會。
成立大會由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主持,華東理工大學
曲景平 校長在致辭中對北京永真公益基金會表示了感謝,表示學校會高度重視和支持國際社會工作學院的發展,並為北京永真基金會理事長周惟彥頒發了捐贈證書。國際社會工作教育聯盟主席安娜瑪利亞教授(Annamaria Campanini)從歐洲發來了賀辭,表示要大力支持學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王思斌教授致辭中希望學院能夠立足國情、走出國門,推動中國社會工作的國際化與本土化;最後,國際社工學院的理事長徐永祥教授表示學院在各方的支持和關心下,將整合力量、聚焦重點促進我國社會工作學科研究的國際化、將推動我國社會工作行業的規範化。
社會學院與奉賢區民政局共建成立“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院”
2017年6月2日下午,“上海市奉賢區民政局-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專題研討會”在奉賢區會議中心舉行。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吳柏鈞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副院長陳豐以及
紀曉嵐 教授、范斌教授等十餘名社會治理研究專家參會。奉賢區委副書記
王霄漢 、副區長
顧耀明 、民政局局長陳靜以及各街鎮(社區、開發區)民政工作分管領導、社保科長等一同與會。
會議就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與奉賢區民政局合作成立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院的事宜進行了商定,決定由奉賢
民政局 局長陳靜和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出任機構負責人,徐永祥教授擔任研究院顧問。研究院將依託雙方的平台、人才資源和專業技術等優勢,建立領導、專家及雙方各層次人員定期交流的互訪互動機制,通過工作室支撐、課題項目拉動、合作研究、資源整合、成果共享、人才培養等形式,以“三社聯動”為抓手,為奉賢區民政工作注入新的力量,提高奉賢區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水平,同時也為學校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的辦學實踐注入新的活力。
吳柏鈞在會上講話時指出,奉賢區民政局和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各具優勢,擁有對方所需要的資源。面對奉賢區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問題,雙方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有助於華東理工大學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和平台優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奉賢區民政局公共決策的理論支撐,以實現理論對民政局城市化進程中社會建設、社會治理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民政局可利用其政府資源、區位優勢,為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提供理想的教學和科研基地,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踐平台。雙方將自身優勢資源帶入合作關係,有機結合對方的優勢資源,產生協同效應,實現共贏,建立起高校與政府戰略合作的新模式。
會議最後,學校教師與奉賢區民政部門人員就奉賢區目前來滬人員服務管理、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社區自治共治機制建設、物業管理、新農村建設、為老服務、志願服務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討論,並商定了未來開展課題研究、建立培訓互動機制、開展人力資源培訓以及建立實踐基地等合作方式。會上,奉賢區民政局負責人為社會學院范斌、紀曉嵐、陳豐、
曾守錘 等4位教授和劉燕、仝利民等副教授等頒發了專家聘書。
上海市氣象局與華東理工大學共建MPA教學實踐基地
華東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上海市氣象局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簽字儀式,2017年12月6日上午在上海市氣象局舉行。出席簽字儀式的領導有
上海市氣象局 黨組成員、副局長馮磊、應急與減災處處長耿福海、人事處處長陳衛東、觀測與預報處副處長孟慶魚、氣象行政服務技術中心副主任施建萍;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張廣利教授、MPA教育中心主任張良教授、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朱琳副教授。
華東理工大學MPA教育中心主要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部門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希望通過教學實踐基地的建立,讓來自各行各業的MPA學員,尤其是基層政府官員更深層次了解氣象工作,了解大數據治理,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市氣象局表示,教學實踐基地建立後將積極為華東理工大學MPA學員提供服務,同時氣象部門也將藉助這個平台,加強與社會各界學員的交流,通過與學員的互動,加強氣象工作宣傳,並真切了解一線工作者的需求,從而提升氣象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氣象部門還將以基地建立為契機,加強與華東理工大學在特大城市社會風險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根據合作協定,MPA教育中心每年組織MPA學員到上海市氣象局參觀考察,進行交流和溝通,開展與氣象社會化服務相關的實地調研等教學實踐活動。
學術研討 “公共服務與城市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東理工大學召開
2017年11月4日,由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辦的“公共服務與城市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逸夫樓演講廳召開。來自美國中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台灣
政治大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政法學院、蘇州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中共
上海市委黨校 、山東財經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Group、上海財經大學、河海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和華東理工大學的80餘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開幕式由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豐教授主持,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范體軍教授和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張廣利教授進行開幕式致辭。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曉亮副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主旨報告。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高小平教授做了題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主旨演講,在梳理了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政府行政改革的八個方面的基礎上,總結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了四個板塊。美國中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
美國公共管理學會 (ASPA)前會長Kuotsai Tom Liou做了題為“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Local Governance”的主旨演講,介紹了美國地方政府專業化治理的經驗。台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的陳敦源教授做了題為“專業責任vs. 民主回應:官僚民主治理體制建構的台灣經驗”的主旨演講。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國際公共管理研究學會副會長敬乂嘉教授以“公共服務與合作治理:權力分享的新起點和新路徑”為題進行了演講。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系主任郭聖莉教授做了題為“成都經驗與合作治理:一種內生型基層社會治理體制的形成及其條件”的主旨演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副主編於文軒博士做了題為“社會衝突解決與城市治理的新加坡經驗”的主旨演講。
接下來的會議分公共安全與風險治理、社區建設與基層治理、公共服務改革與創新、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公共資源與生態治理、智慧城市與大數據治理六個分論壇進行。來自各個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探索與爭鳴》、《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學術期刊的主編參與了分論壇的討論、點評與交流。會議在郭聖莉教授的致辭中順利閉幕。
歷史沿革 1952年10月成立馬列主義教研組
1957年9月成立馬列主義基礎教研組
1972年改稱政治理論教研組
1978年更名馬列主義教研室
1984年成立社會科學系
1995年6月成立文法學院
1999年1月更名人文學院
2001年5月成立社會學院
2004年12月更名公共與社會管理學院
2006年1月改稱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開創先河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發展歷程:
1995年開始社會工作專業建設
1996年建系,開始招收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及社會工作方向碩士生
2007年開始招收社會工作方向全日制博士及高校在職教師博士班,次年開始培養社會工作方向博士後
2007年被確定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2009年獲批MSW學位授權點
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特色專業
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與香港理工大學聯合招收社會服務管理在職碩士100人
2012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自主設定社會工作二級學科博士點
2013年5月,成為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2013年8月,“社會工作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入選首批“上海高校智庫”
2014年在社會學一級學科下設社會工作方向,開始招收社會工作學術碩士
2015年,智庫更名為“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
2018年招收首屆非全日制社會工作方向碩士
開創先河:
2018年1月,獲北京永真基金會2000萬捐贈,成立國內首個社工專業與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建立的學院——華東理工大學 國際社會工作學院
師資力量:
專任碩士生導師共25人(包括本學院其他系教師擔任碩導),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講師10人;每年數十名海外教授定期講座和訪學。
教師們踐行“教學、研究、實務、政策”四結合的培養模式,形成了諸多教學科研成果。
教授風采:
徐永祥教授——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
何雪松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張昱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
朱眉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
費梅苹教授——華東理工大學MSW教育中心主任
范斌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副院長
曾守錘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特聘海外教授DanielNehring博士
華理社會工作專業四級培養體系:
學士
碩士(學制2.5年):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全日制、非全日制;
社會學-社工方向——學術碩士
博士
博士後
華理社會工作全日制碩士研究方向:
(1)社區、組織與社會政策
(2)兒童、青少年與家庭服務
(3)老年服務與管理
(4)醫務社會工作
(5)司法社會工作
華理社會工作碩士非全日制研究方向:
社會服務管理
老年服務管理
社會工作倡導
社區社會工作
司法社會工作
兒童服務管理
基金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