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是第四個“國家安全教育日”。當天,“新時代國家安全治理學術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辦,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將探索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助力新時代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在《關於加強大中國小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依託高等學校現有學科資源開展國家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華東理工大學於2018年5月啟動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並進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設定”論證,論證方案已於2018年底上報上海市教委。該校在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增設了“社會安全與治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在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下增設了“國家安全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表示,國家安全是華東理工大學文科重點研究方向,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學校國家安全研究邁出了堅實步伐。據介紹,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整合學校國家安全相關的學科資源,確定社會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等作為重點研究方向,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形成研究特色;二是積極開展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證研究,形成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三是作為國家安全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強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
在“國家安全治理學術論壇”上,學者們圍繞國家應急管理體制、社會安全和公共安全治理、大數據和應急決策方法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的最新研究成果,積極推動中國國家安全學科發展。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佘廉教授在主旨報告中說,由於突發事件的罕見性和不可預見性,案例推理為突發事件處理決策提供有效辦法,而案例推理需要藉助計算機技術分析結構化的案例數據。他提出從環境、事件、管理三個方面案例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並以國家行政學院的案例資料庫為例分析了案例結構化方法的套用。
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孫寬平指出,應該注意安全問題的社會因素,矛盾集中的部位主要是基層,矛盾涉及群體主要是改革中失利群體和社會弱勢群體。解決矛盾抓住基層幹部是關鍵,完善工作機制是重點,還要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以及樹立正確的治理理念。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樊博教授提出,政府信息資源占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以上,公共管理學科面臨大數據處理能力限制和研究方法的轉型問題。大數據研究作為城市災備的重要範式,在特大城市災備研究中套用將更加廣泛。他採用冗餘理論並以上海人民廣場捷運站閘機口進出站人口數據為例,採用Python軟體研究各時段災害抗逆力,展示了大數據技術的魅力和潛力。
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海波教授認為,綜合應急管理應該從全災害優先向全過程優先轉變,面向全過程的公共安全風險治理包括預防-準備-回響-恢復-減緩五個過程。
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教授表示,我國應急管理建設經歷了單災種的防災減災體制、協同應對的應急管理體制、職能化綜合管理的應急管理體制等發展階段。未來應急管理體制應該從基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高度、系統維度和基於風險管理的專業深度三個角度進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