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科學認知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科學認知學院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成立於2008年5月。是由原心理學系和正在建設中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而成的新學院,現任院長周永迪。現有教職工58名,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20人,副高級職稱 16人。原心理學系歷任系主任為王亞朴、李名英、繆小春、楊治良、耿文秀、李其維、宋正國、吳慶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科學認知學院
  • 成立時間:2008年
  • 教職工人數:58名
  • 各類課題經費:2560萬元
  • 正高級職稱: 20人
學院簡介,研成果簡介,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

學院簡介

心理學系自1979年恢復建系以來,承擔過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課題146項,獲得各類課題經費2560萬元,出版學術著作156 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近2000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2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
作為全國最早成立的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之一,本院下設的教學與研究機構有:心理學系、套用心理學系、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以及科技開發與培訓中心、實驗中心、安全心理與行為矯正中心、心理健康與輔導中心、管理與經濟心理學研究中心、皮亞傑研究中心、認知發展障礙研究中心等掛靠研究中心。現有兩個國家級研究或教學機構:基礎心理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心理學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
本院主辦的學術核心期刊有《心理科學》,科普期刊有《大眾心理學》。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實驗心理學、靈長類高級認知功能、視知覺和認知科學、認知神經科學、人格心理學、認知心理與認知發展、認知心理學套用、發展心理學套用、教育心理學、教學心理學、認知與社會性發展、人格發展研究、心理諮詢技術學、學校心理學、法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領導心理學等。

研成果簡介

語義韻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知識習得 2011-11-28
直覺對內隱學習優勢效應的特異性貢獻 2011-11-28
金錢對疼痛共情的抑制效應:來自腦成像的證據 2011-11-28
心理韌性兒童的社會能力自我覺知 2011-11-22
尋找另一半的科學方法(轉自環球科學) 2011-05-16
2010年獲批科研項目 2011-03-21
女性擇偶決策的線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 2011-03-13
領域知識與指導性干預在創造性觀念生成中的作用 2011-03-12
局中人與局外人決策時的風險偏好研究 2011-03-12

精品課程

國家精品課程

1 實驗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是我系國家理科基地名牌課程,曾在05年獲得了上海市精品課程稱號,是心理學專業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對學生心理學研究思想的形成以及後繼課程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系“實驗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課與實驗課兩個部分,為期兩個學期,每周四個課時。 理論課具體分為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介紹實驗心理學的基本思想,闡述基本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第二部分講述實驗心理學的具體研究,即實驗法在一些專門領域中的套用。實驗課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每節課都根據理論課的內容設計兩個以上的相關實驗,組織學生親手進行實驗操作。
2 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課程主要闡述有關心理發展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影響心理發展的有關因素,兒童認知、語言、智力、情感、個性、道德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理論,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形成心理的發展觀,理解個體今天的心理特點是昨天發展的結果,又是明天心理發展的基礎,並且了解個體不同年齡階段的主要心理特徵;能依據發展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初步分析與解決兒童心理發展中出現的有關問題,為進一步從事科研、教學與諮詢打下堅實的基礎。
3 心理學導論(網路教育)
《心理學導論》是以高等院校本科層次心理學專業教學和培養目標為依據,以普通心理學教學為出發點,突出重點,體現作為大學本科知識水平和面向心理學套用兩方面要求的基礎課程。
《心理學導論》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知識課程,它主要了介紹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繫,其內容既概括了心理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成果,從中總結出心理活動的最一般規律,又為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提供理論基礎。
《心理學導論》作為學習心理學的入門課程,在闡述各講內容時,注重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並注意聯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闡述心理學知識在各個實踐領域中的套用,相信當學生牢固地掌握了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後,能夠比較順利地學習心理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為未來的學習與工作達到新的境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4 教育心理學

上海市精品課程

1 心理測量
本課程是心理學的基礎課程之一,自建系以來一直是傳統的基本專業必修課程。
心理測量在本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文革結束後到1995年,由於文革後百廢待興,所以這段時間講授這門課的主講教師戴忠恆教授主要以建設教材和設定教學內容為主,以國外較早的教材和文革前的講義為基礎,1986年編制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心理測量的教科書《心理與教育測量》。由於那段時間教師的努力,所以不論是課程還是教科書在國內始終處於領先的地位。第二個時期是1995至2002年,當時的主講教師金瑜教授注意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研究成果,由於有自己的相關研究和國外留學的經歷,所以能不斷地把國內外的新內容納入課程之中,使本課程一直能緊貼國際學科的前沿。她於2001年也出版了一本至今還非常受同行讚賞的教科書《心理測量》。從2002年以後進入第三個時期,由於國內外心理測量的快速發展,給課程帶來了更多新鮮的內容,所以現今的團隊注意吸納最新的研究成果,雖然只編寫了教學參考書而沒有編撰新的教材,但在課程教授過程中經常補充和更新教學的內容。其次是重視實踐環節,更重視教學和實踐的結合,隨著心理學在社會上運用的不斷廣泛,人們要求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要能自己動手來編制和使用心理測驗,所以我們在課程中加入了實踐的環節,讓學生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這些東西,將來踏入社會後就能獨當一面地工作。近年來測驗編制和使用的訓練已成為課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第三,本課程還探索雙語教學之路,對部分章節實施雙語教學,讓學生能熟悉專業英語辭彙。
通過30年來的不斷積累,本課程已經具備了相當完整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心理測量課程還獲得了2005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