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地震局(79)震發計字第241號文通知,各地震預測預報工作協作區成立領導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地震預測預報工作協作區
- 主管單位:國家地震局
-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
協作區成員,工作職責,
協作區成員
華東協作區領導小組由安軍(山東省地震局)任組長,霍衡文(河南省地震局)、朱澤(江蘇省地震局)任副組長,成員有蓋來山(安徽省地震局)、牛玉印(浙江省地震局)、陸康常(上海市地震局)、苗正新(湖北省地震局)、秦國柱(山東省地震局)。辦公室主任由秦國柱兼。
工作職責
(一)組織了協作區的每年震情會商和跨省的異常現象核實。
(二)對協作區大範圍的監視工作進行了組織協調。
2.建立並兩次複測了郯廬帶構造磁效應網。該網北起山東的沂水、莒縣,南至安徽的定遠、滁縣。沿斷裂帶東西兩側寬60公里的範圍內布設、建點152個,採用精度較高的儀器,按規範要求施測。
3.建立並兩次複測了郯廬帶高精度重力盛嬸網。乎嘗芝該網布設在斷裂帶中南段,在400×20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設有124個重力點(150個測段),並設徐州、沂水、連雲港、懷遠4個絕對重力基點。1981年觀測中誤差為14。5微伽,觀測精度比以往有明顯提高。
4.建立並施測了部分水準網。水準網分別在郯廬帶中南段、揚州——銅陵帶及湯陰地塹3個地區布設,計7774公里、51個環線。
5.建立並觀測了部分水平形變網。沿郯廬帶設5處中程網(計68條邊)和5處短程網(計27條邊)。
6.協調了深井網觀疊刪灑測工作。全區共有680口井,進行了有關旨在改善觀測條件的改造和資料彙編出版工作。
7.協調了地殼深部探測工作。
(三)編制規劃性檔案。根據在青島召開的全國台站會議白擔腳的要求,組織技術小組,編制了協作區測震台網布局方案、地殼形變觀測系統方案和深部探測規劃3份規劃性檔案,雖未批准實施,但有重組巴符射要參考價值。
(四)組織了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1980年在熱跨洪山東煙臺召開了全區大型綜合學術討論會。以後各專業組經常組織專業學術討論會和技術培訓、講座等。如1981年10月在武漢舉辦的形變觀測培訓班、1982年3月在蘇州舉辦的重力觀測培訓班和1982年11月在濟南舉辦的廣義逆平差講座等
。
(五)委託江蘇省地震局創辦綜合性學術刊物《地震學刊》,作為華東協作區共同的學術園地。1981年7月創刊,公開發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