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創辦階段
1971年,
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上海交大機車車輛系調整後併入到上海鐵道學院,並遷入江西,成立華東交通大學。
發展階段
1978年,建築工程系正式宣布成立,並於1979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工民建本科專業學員。
1983年,建築工程系增設給排水本科專業並招生。
1993年,增設道路與鐵道工程專科專業和建築工程管理專科專業並招生。
1994年,增設建築學本科專業、建築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和暖通專科專業。
1995年,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工程系;獲結構工程碩士授予權。
1996年,增設道路與鐵道工程本科、暖通本科專業,並以土木工程大類招生。
1997年,設立橋樑工程本科專業並招生。
1999年,土木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建築學院,下設兩系一部:土木工程系、建築與環境工程系和力學教學部,設立院實驗中心。
2000年,獲道路與鐵道工程碩士授予權;建築學專業改五年制本科;開設藝術設計專科。
2001年,獲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開設交通工程本科專業和藝術設計本科專業並招生。
2002年,獲岩土工程碩士授予權;設立五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系、環境工程系、工程管理和交通工程系、藝術設計系,撤消實驗中心成立七個專業實驗室:結構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力學與工程材料實驗室、環境與給水排水實驗室、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給水排水工程三個專業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校級“道路與鐵道工程”研究所成立。
2003年,道刪路與鐵道工程實驗室被江西省授予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增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並招生。2004年,調整土木工程專業,增設城市軌道工程方向、去建築工程管理方向,同時設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下設土木工程管理和造價工程管理兩個方向);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和岩土工程兩個學科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建築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兩個專業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交通工程研究所成立。
2005年,機電學院工業設計專業併入我院,增設測繪工程本科專業,至此,我院共有本科專業10個,碩士點3個,工程碩士領域1個。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學院下設4個系,即土木工程與力學系、環境工程系、建築系、工程管理與交通工程系;8個本科專業,即土木工程專業(下設4個專業方向:建築工程、城市軌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橋樑工程)、工程管理專業(下設2個專業方向:工程造價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建築學專業、交通工程專業和測繪工程專業(2005年招生);
教學建設
學院積極加強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兩個實驗室被評為省實驗示範中心。省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為江西省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和岩土工程為江西省重點建設學科;道路與鐵道工程實驗室為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擁有道路與岩土工程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建築環境與熱能工程研究所、橋樑工程研究所、結構工程與防災減災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建築技術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學院設有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結構工程實驗室、環境工程與給排水實驗室、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室、工程材料與力學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測量工程實驗室、交通工程實驗室等7個專業實驗室和學院計算機中心。為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同時為學生提供專業實習基地,學院成立了江西華大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辦學成績
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各類畢業生4400餘人。近十年,學院在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和發明獎37項;有2人獲得鐵道部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青年獎;部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優秀教材獎18項;省級優秀課程3門;發表論文二千餘篇,其中,在國內外核心級刊物上發表的有300餘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收錄的有18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2部。
師資隊伍
根據2014年9月學院官網介紹,學院現有教職工150餘人、兼職教師16人,其中教授27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工5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5人、在讀博士12人、碩士學位的教師74人。享受政府津貼7人、全國優秀骨幹教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面人選1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江西省勞動模範1人、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10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3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3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
學院領導
職務 | 姓名及職責 |
院長
| |
黨委書記
| 李立玲(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工作,分管組織、辦公室) |
常務副院長
| 陳水生(分管財務、研究生、學科建設、創收)
|
副院長
| 童谷生(分管實驗室、設備工作)
|
副院長
| 胡鋒平(分管本科教學工作)
|
黨委副書記
| 程浩(分管學生工作、綜治、校友工作)
|
(學院領導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