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村村

華村村

華村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南陽鄉東部,距鄉政府1.5公里。轄主村、小華村、大華村3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281戶1131人。山林面積12144畝,耕地面積1126畝,果園面積558畝,菜地面積67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
  • 地理位置: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南陽鄉
姓氏,祠堂,標誌物,羅氏村廟——羅岩廟,羅氏村樹——樟樹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民族人口,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

姓氏

主要以羅姓氏為主。羅氏來自江西南昌羅珠之後羅周文奉任沙縣太守之職隨同眷屬移居城垣羅巷。據閩沙乾隆丙子族譜記載考證,羅家始祖系羅丹三為第一世,於宋帝時期由沙縣城中徒遷沙縣七都村來定居創基業,而繁衍數百家人丁。羅周文第20世孫丹三公居沙城中生一子羅富六,為謀生來村頭(今南陽華村)養母鴨,而定居後厝祠堂。經考證年代為宋朝公元1180-1198年間從城中遷至村頭養母鴨創業而定居,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繁衍裔孫達28世。

祠堂

古蹟有羅金秦公祖祠堂。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據查乾隆丙子閩沙羅氏族譜載可能是羅應卿、羅應隆兄弟為首所建。祠堂上下棟六拼五植,占地面積2800多平方米。公元1918年土匪進村頭燒毀前羅祠堂上下棟。民國26年(公元1937年)由羅發金(號羅太爺)領重建上下棟大廳,安奉祖宗牌。公元1946年民國35年,羅發金領全族宗新建祠堂上棟6拼5植木質樓房。1982年由羅良烈、羅長崗領全族翻修祠堂上下棟頂層。祠堂正廳樑上刻有對聯,左起:吳江東去無雙呂,丹青英靈傳千古,右起:落道南來第二家,世代裔孫耀祖先。

標誌物

羅氏村廟——羅岩廟

羅岩廟位於華村正南的羅岩山上,也叫羅岩太保廟,歷經800多年。伴隨著羅姓族人的到來而設的地方村廟。雖然是村廟,因地理之故(羅岩山古道是古沙縣通往福州地區的必經之地),所以羅岩廟的盛名響譽福州、南平各地,並在各地都有分廟。華村羅岩山的羅岩太保廟便是各地太保廟的祖殿所在。

羅氏村樹——樟樹引

華村羅氏即豫章羅氏之後。樟樹也被人稱為豫章樹,那是因為樟樹總是伴隨著羅氏族人遷徙。所以華村祠堂後的“後門山”上也種了很多的樟樹,現在已經是古木參天,風格別異了。因為樟樹是華村羅氏的族樹,所以就連羅岩山上的羅岩廟也用樟木做太保金身的。樟樹是羅氏族人對祖地的一種眷戀情懷!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廠口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4297.5畝(其中:水田1955.34畝,旱地2342.16畝),人均耕地0.85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297.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237.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4畝;擁有林地1630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水面面積150畝,其他面積33243.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民族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99.5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8.56 %。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產業。擁有企業 25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73戶,共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男性2569人,女性2610 人。其中農業人口 5111 人,勞動力354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苗族 2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68人,占人口總數的 10.9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9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 14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 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2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575.2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 190.5萬元,有固定資產 60.5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4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9個,下設 2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
村委會由村支書:李志心等組成,下設中會、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 9個,共有團員 108 人。

人文地理

該村隸屬昆明市五華區廠口鄉,地處廠口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8公里。東鄰新民村委會,南鄰沙朗鄉 ,西鄰富民縣,北鄰富民縣。轄界牌、太平哨、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73戶,有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農業人口5111人,勞動力35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91人。
全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 14℃,年降水量67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297.5畝,人均耕地0.85 畝,林地1500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430元。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
明、清時屬沙浪里,清末為廠口堡,民國時屬北新鄉,1951年為廠口鄉,1958年為廠口管理區,1962年設廠口大隊,1984年三月設廠口鄉,2001年設廠口村委會。2004年9月為五華區廠口鄉廠口村委會。

新農村建設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為車站所在地,建有集貿市場 1個。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