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封寺,華封仙榻、華封仙岩。傳說此處為遠古神仙下榻之地。據載:唐代僧人雷真海已在此辟填充修道,稱華封寺。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開始成為天然洞穴廟宇。
基本介紹
景觀,傳說,
景觀
岩洞天成,洞頂由一天然寬平的巨石覆蓋,洞壁三面恰好也是三塊天然巨石堆疊而成,壁牆平滑如抹,連拐角也接合得天衣無縫,每塊巨石重數百噸,是何方神聖有此力量移動堆疊呢?
洞門巨石上鑿刻有“天造地設”和“洞中有天,天中有洞;山外無景,景外無山”對聯。洞中供奉著觀音塑像,後成為靈修和尚的誦經處。附近還有明崇禎六年(公元1632年)僧人心空、心覺建的“淨土寺”和“東來佛教千年盛,靈護邦家萬民安”的“東靈寺”,均為東山嶺佛教道場。
岩洞內廳高、寬各 4.4 米 ,長8米,又稱“東山石室”。進入華封岩洞,猶如進入宏偉的仙山佛國,那一尊尊臉面慈悲、赤髭碧眼的佛像,那青煙繚繞、燭火通明的神龕蓮台,絡繹不絕來自四海的香客、善男信女,無不呈獻出佛場波羅密多的氤氳聖潔!值得一提的是,華封岩不僅以其佛場法事和景觀著稱,而更有欣賞價值的是洞壁上的雋詠優美的詩話和各種書法摩勒鐫刻,隸、楷、草、行各種字型,有的古樸蒼勁,有的清秀飄逸,可謂鐵劃銀鉤,古趣盎然,美不勝收!“華封岩”三個大字是宋朝宣和四年的石刻,也是東山嶺最古的石刻。
傳說
傳說在華封岩住著太上老君,每年都採集東山嶺的靈芝瑤草到金雞石旁的七曲洞泉即七峽巢雲,架“丹灶”煉仙丹,煉就七七四十九天,終日爐煙裊裊。一年天大旱,禾苗乾枯,百姓燒香求雨的震天哭聲驚動了老仙公,便施法術引仙泉瀉淋灣於潮音寺東邊繁花似錦的蓬萊香窟,把清冽泉水儲存到海眼流丹仙鍋里,水滿溢出,從儒巾狀的兩塊疊石處流向嶺下農田成冠蓋飛霞,莊稼得到灌溉,被拯救的百姓常年到嶺上燒香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