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音韻》是《非遺里的中國》新春年度盛典中的節目,將於2024年2月12日20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夏音韻
- 播出頻道:CCTV-1
- 播出時間:2024年2月12日
- 播出狀態:即將上映
《華夏音韻》是《非遺里的中國》新春年度盛典中的節目,將於2024年2月12日20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
《華夏音韻》是《非遺里的中國》新春年度盛典中的節目,將於2024年2月12日20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節目背景《華夏音韻》節目融合了左權開花調,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彝族海菜腔等風格迥異的傳統音樂類非遺...
《本論》分上、中、下三編,先把廣韻講明白,然後再根據它來上考古音,下推今音,這就把漢語幾個重要時期音韻的大概情形講清楚了。作者還把有用的材料、整理這些材料的方法以及聲音變化的情形等告訴讀者。內容簡介 《漢語音韻學》全書分正文和參考資料兩部分。書前有羅常培序、李方桂序、作者自序,書後有附錄。...
《漢語音韻學導論》在音韻學總論書籍中,是從音理出發解釋漢語聲韻現象的一部著作,書末的《唐詩擬音舉例》則開創了在音韻專書中附以實習材料的先例,為後來不少音書所模仿。《漢語音韻學導論》所引古今中外的資料較豐富,被許多音韻研究工作者及初學者奉為經典,視作必讀之書。出版信息 該書初版名為《中國音...
(明王冀德《曲律·論韻》)即使在北曲衰替、南曲勃興的時候,南曲韻書如范善溱的《中州全韻》、王瑩的《中州音韻輯要》、周少霞的《增訂中州音韻》等,也無不承襲《中原音韻》的編制體例。《中原音韻》又是歷史上第一部以當時口語為描寫對象的韻書。在此以前,《切韻》一系的韻書都是把當時甚至前代的文學...
《漢字與華夏文化》是1995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志誠,【應為劉志成】。內容介紹 從華夏文化這個大視野考察漢字的發生、性質、演變,又從漢字形體結構證明華夏史前文化。作者介紹 (1941—),男,遼寧康平人。1981年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漢語研究室主任,漢語研究所...
洛陽華夏文房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58件/套,開展教育活動7次,參觀人數4.1萬人次。 歷史沿革 洛陽華夏文房文化博物館,位於洛陽市澗西區麗新路世紀華陽112號,建築面積1561平方米。博物館經市文物局民政局審批自2017年7月4日正式開放參觀。展出內容 館藏以漢唐宋元名硯...
7.“華夏音韻”專場音樂會 2015年5月31日晚,於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廳,對外經貿民樂團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民樂團同台獻藝,聯袂奏響“華夏音韻”專場音樂會。這是對外經貿大學首次“走出去”舉辦的藝術表演專場,也是民樂團第一次在專業音樂廳舉辦音樂會,極好地展現民樂團的演奏水準和風采風貌,更對於弘揚中國民族文化、...
以方言演唱的即所謂鄉音,以官音演唱的叫做正音,是河南華夏音韻。配合演奏樂器主要是鼓、鑼、笛。大鼓是戲台批示,鑼配合大鼓。演員的唱、念、做、打,都要根據鼓鑼點的節拍進行表演。大鼓上往往置一石獅,用以調節鼓點的音量和音品。吹奏樂器以笛管為主。三十年月以後,還接收了非官方的“十音”、“八樂”的...
“雅言”是華夏語言的標準語,《詩經》就是用“雅言”記錄的。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這一點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說古代的國語是以洛陽話為標準音的。從上古、中古一直沿襲至近代官話,歷時四千多年。“雅”、“夏”古代互通的佐證很多:《左傳》“公子雅”,《韓非子...
又《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並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於時夏。又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為夏。又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並僭國號曰“夏”,屬今...
《茶經誦讀功課(修訂版)》是華夏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 《茶經》是一本音韻極美的著作,讀起來像《詩經》、又如漢賦一樣美。《茶經誦讀功課(修訂版)》借鑑歐陽修的“計字日誦”法,將《茶經》七千多字分成三十二課,每天誦讀二百餘字,讀者一個月就能熟讀《茶經》。陸羽,唐代一位茶學家,也是一位音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