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鞋文化博物館”由老美華鞋店籌建,布展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該博物館面積達800多平方米,匯聚了包括船形鞋、千層底鞋、雲頭稠面木底鞋等千餘種鞋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夏鞋文化博物館
- 類別:文化類
- 地點:天津
- 館藏精品:鞋履展品
簡介,館藏文物,發展歷史,
簡介
聚了包括船形鞋、千層底鞋、雲頭稠面木底鞋等千餘種鞋產品。既有古代遺存物也有後期仿製品。共設定鞋履歷史、鞋履民俗、精品靴鞋等6大板塊56個專題。宮廷龍靴、大禹石履、香料抽屜鞋、步步生花鞋、科舉作弊鞋……該博物館中,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1000多種鞋,令人仿佛置身“鞋的世界”。其中,在“鞋履歷史”板塊,無論是遠古、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還是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具有各個歷史時期鮮明特點的草鞋、布鞋、木鞋、紡織鞋、皮鞋,都一應俱全,許多先前聞所未聞的特色鞋,讓參觀者眼界大開。 展櫃內側的牆壁內,則對各種鞋類的起源、用途、民俗做了詳細的文字介紹。
館藏文物
華夏鞋文化博物館展示面積近1000平方米,展示了遠古、商周、秦漢三國、唐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成立後等各個時期的鞋履展品中,既有古代遺存物,也有後期仿製品,幾千年的鞋類歷史一目了然。展示內容分為鞋發展史、鞋履民俗、民間鞋品、三寸金蓮、精品特展、製鞋技藝、場景復原7部分,包含60多個有關鞋的專題,展品多達上千件
發展歷史
市民體驗傳統的製鞋技藝
該博物館分為六部分,包括鞋的歷史、鞋的民俗、鞋的品類、三寸金蓮專題、精品展示和特殊場景。“鞋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遠古時期,在我們的歷史展區,就涵蓋了從遠古時期到新中國的各種鞋類。”館長鐘漫天表示。在場館現場,記者看到從遠古、商周戰國、秦漢三國、明清、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等各階段的展台,都陳列著十幾雙鞋製品,編織鞋、木底鞋等等,一應俱全。不僅如此,還有專門的天津展區。
邊看鞋邊學古代習俗
過道另一側是“鞋的民俗”部分。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祭祀祭祖都與鞋產品密不可分,古時候,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交際場所,人們所穿的鞋也不盡相同,懷著不同的意願,鞋樣式更是形態各異。對虎崇拜的虎頭鞋、求子的連生貴子鞋、農耕鞋、壽鞋,千奇百怪。
古代科舉制度時的“作弊鞋”
“三寸金蓮”各不同
“很多年輕人可能只聽說過三寸金蓮,但沒有深入了解,我們在布展時特意安排了這個專題。”鐘館長告訴記者,在博物館內,三寸金蓮鞋產品的歷史背景、製作材料、附屬配飾以及各省市的不同樣式,都得到一一展示。三寸金蓮的鞋產品並不單獨存在,而是要配有很多附屬物,主要包括銀帛飾物,和金屬飾物兩種,比如腿帶、腳環等。而不同地區的三寸金蓮鞋產品也不盡相同。該博物館則匯聚了28個省市的樣式,大小、顏色、設計都形態各異,與現代的標準化生產相比,可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古代科舉誕生“作弊鞋”
你知道古代科舉還有“作弊鞋”嗎?在博物館內你就可以親眼目睹。在精品展示部分,一雙黑色的布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與普通的鞋不同,它的鞋底呈現一個凹陷的正方形,看起來不過幾平方厘米。“這是科舉考試作弊用的,叫‘夾帶鞋’,考生把考試範文的袖珍版放入這個凹陷處,再蓋上鞋墊,在檢查時不容易被發現,就可以把範文帶入考場了。”工作人員解釋道。另一方面,祈求與上天無限接近的接天鞋翹、宮廷龍鞋等共7個精品鞋類,都一一呈現。而在特殊場景部分,清朝時期本市鞋店的實景、老美華在北京開設的分店門面、陳列著一百雙鞋的百履牆,甚至是百姓為女子纏足的房屋等,都一一展示。只見一座不大的房屋內,狹窄的床上放置了纏足椅凳、金蓮夾板、裹足布、金蓮熨斗等十幾件物品,整個房屋仿若一間“刑房”。
置酒杯鞋
還原古代製鞋工藝
除這6大部分外,參觀者還可以在博物館的特定區域,親自感受古代的製鞋工藝。一張長桌、一盞照明燈、利用剪刀、木夾子、鞋底,尺子等工具,心靈手巧的勞動人民便製鞋謀生。如今環顧在寬闊的街道上,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博物館靜靜坐下,擺弄著那些古代製鞋的物件,感受那時那景,更是別有一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