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教育博物館

華夏教育博物館

華夏教育展由夫子廟文旅集團與劉曉先生共同籌建。坐落在南京夫子廟明德堂內。展覽分“庠序千年”、“潤物無聲”、“西學東漸”、“繼往開來”四個專題,展陳大綱由劉曉先生親自撰寫。此次展覽為一次嘗試,希望能收集各方意見建議,為籌建華夏教育博物館奠定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夏教育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e China Museum of Education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
  • 開放時間:8:00~22:00
  • 景點級別:AAAAA
建館背景,館長寄語,

建館背景

華夏教育展由夫子廟文旅集團與劉曉先生共同籌建。劉曉先生專注中國古代教育研究,20多年來堅持尋找、收集、搶救了一批珍貴的古代教育類文物,其傾注之心血,投入之感情,令人欽佩和感動。
明德堂夫子廟儒學文化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是國子監府學所在地,自古即為教書育人之地,有"東南第一學"之美譽。值此青奧盛會舉行之際,特於明德堂內舉辦華夏教育展,讓遊客了解中國教育幾千年來的發展變遷。
此次布展尊重劉曉先生的心愿,並根據其收藏品安排展覽內容,改變了通常的時間、主題序列主導的展覽模式。展覽分“癢序千年”、“潤物無聲”、“西學東漸”、“繼往開來”四個專題,展陳大綱由劉曉先生親自撰寫。因場地及展板有限,如您有興趣詳細了解傳統教育及文物故事,可以通過現場掃描二維碼的方式獲取信息。此次展覽為一次嘗試,希望能收集各方意見建議,為籌建華夏教育博物館奠定基礎。
建設教育博物館的意義:
教育文物是中華歷史遺存的一部分,見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教育的變遷,承載著祖先的教育經驗與智慧。本次展覽以教育類文物作為載體,講述了教育從何演化而來、如何進步和發展、其間有何趣聞軼事等,讓人們在觀賞文物的同時,感知、了解、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

館長寄語

文化是什麼?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其間留下了大量歷史遺存。這些遺存有的見證著中華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科技進步、藝術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有的承載著中華文明所創造的優秀文化傳統。保護好歷史遺存是時代賦予給當代中華兒女的責任。
中華文明史上,統治權曾經在各民族間有過多次轉換,一些生產力和文化發展上較為後進的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靠馬背上的驍勇,成為過中華歷史政權的主宰,但軍事上的勝利者往往最終成為了中華文化的臣服者和繼承者。這足以說明,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優秀,值得我們傳承與堅守。
那么優秀的中華文化是什麼?在哪裡?平時和一些朋友聊天時,多數朋友認為人類創造的一切都是文化,只要繼承了古人創造的一切,就是繼承了傳統文化。對此我有著不同意見。
文化一詞,根據《辭海》的解釋,“文”指各色交錯的紋理,“化”指改易、生成及造化。“文化”作為動詞使用時,指的是對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養,即“以文教化”。作為名詞使用時,文化不可能通過遺傳的方式獲得,只能通過教育的傳遞得以延續。因此,無論作為動詞或名詞使用,文化都專指教育中所教授的內容(教育內容除了文化以外還有人類創造的經驗)。而歷史遺存只是不同時期人類文明進步的見證,一個人擁有再多的歷史遺存,也只是擁有了歷史知識,不代表其擁有文化。對“人”這種高級動物而言,要想獲得文化,需要按照教育所教授的行為準則做人做事,所以辦好教育是傳承文化的重要保證。
劉曉先生簡介:
劉曉,1970年生,江蘇徐州人,2006年在曲阜創辦“曲阜狀元文化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