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華夏意匠)

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

華夏意匠一般指本詞條

《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是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允鉌。

基本介紹

  • 書名: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
  • 作者李允鉌
  • ISBN:7561819021, 9787561819029
  • 頁數: 447頁
  •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5-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尺寸:28.5 x 21.2 x 2.8 cm
  • 重量:1.2 Kg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作者通過多年潛心研究中國建築設計傳統、長期實地考察東西方建築,博覽中外建築經典,驗證了中國古代存在具有中國民族與地理環境特色的建築與規劃理論,其中許多設計思想與技法屬中國獨有或首創,在世界都居於領先地位;進而充分肯定了中國古典建築設計理念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結晶,也是世界建築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華夏意匠》總結了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書中字裡行間不時流露出一位學者對國家的拳拳熱愛之情和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駁斥了少數西方人傲慢、狹隘的片面學術觀點與某些中國“學者”缺乏民族自信的西化傾向,從根本上修正了學術界長期以來存在的種種謬誤與偏見,打消了對中國傳統建築的模糊認識,從而全面解決了對中國古典建築的認識與評價問題。
李允鉌廣泛運用中西比較和歸納匯總的方法,在確認東西方建築設計理念差異的前提下,證實了中國古代勤勞睿智的工匠充分利用準確的力學知識,以柱網框架式結構從技術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結構不足以構成重大建築物要求的局限,將木材的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設計思想上確認這種建築結構形式是最合理和完善的形式,走上發展木建築為主流的道路,而西方則大量運用磚石材料,走的是發展承重牆式磚石建築為主流的道路。“中國建築和西方建築走著不同的道路,各自取得不同的成就,不同的經驗。”今人若採用同一種尺度來衡量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傳統與成就的做法是錯誤的,更不會獲得正確的結論。
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對比實例,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成就。木建築與石建築各有短長,難分伯仲。木建築結構輕巧,經濟實用,加工工藝簡單,施工迅速;不足是抵禦地震、風災、火災的能力較弱。石建築外觀宏偉,堅固,留存久遠;缺點是笨重,昂貴,施工工藝複雜,建造周期漫長。從純粹技術角度而言,中國的木建築絲毫不遜於西方的石建築。義大利的磚石比薩斜塔,建於1174年,塔高54.5米;而建於1065年的遼代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高度67.13米,比比薩斜塔高出13米。木材的強度只有鋼材強度的1/20,就是說在古代用木材建60多米的高塔相當於我們今天修建1200米高的鋼鐵建築,況且佛宮寺塔還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高塔,因此中國的木製高塔堪稱世界木結構建築技術的奇蹟。中西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和結構風格導致西方人在建築上著重追求向空間擴展規模,中國人卻主要致力於在平面上拓展。比如建築年代相近的巴黎羅浮宮和北京的故宮,兩者總的建築面積相近,但西方人的設計意圖是完成一座多層建築物,故宮則是以廣闊、深遠的平面組織構成一個緊密的建築群,它的基地面積幾乎是羅浮宮的一倍。李允鉌在介紹中西建築理論的同時,還從藝術鑑賞角度向讀者傳授了中國與西方古典建築不同的欣賞方法與規律。在視覺上,人們通常可以從遠、中、近三種不同的距離來觀察、體會建築物的形體和美。中國建築設計對遠景的效果十分重視,經過嚴密的整體規劃,呈現優美、柔和的外輪廓線,決不是西方那種簡單幾何圖形的“盒子式”外形。在中距離上,西方建築以豐富的體量,凹凸變換的平面構圖給人留下明確、深刻的印象;而中國建築的立面則較為平淡,這應與中國封閉的“庭院式”平面布局有關。在更近的距離,人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中國木建築畫梁雕棟、櫨欒交錯的構造、細緻精巧的裝飾、鮮艷奪目的色彩,這是西方生硬、單調、呆板的石建築物根本無法相比的。因此,在觀察中國和西方建築時,觀察者所處的位置和視角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受。

作品目錄

卷首語
第一章 基本問題的討論
中國·傳統·建築/11
中國文化和中國建築/17
中國建築和西方建築/23
木結構發展的歷史原因/29
建築的思想和政策/35
影響形制的特殊因素/39
第二章 總釋
中國的文字和建築/47
名詞和術語的變遷/52
建築物的類型和名稱/57
“門堂之制”及其他/63
台觀的發展和意向/69
第三章 分類概述
建築物的性格和分類/77
住宅和房屋功能的演變/82
宮殿和宮城/90
禮制建築/100
佛寺·浮屠及其他/106
商業建築的集中和分散/115
古代為科技及工業服務的建築物/121
第四章 平面
建築平面的構成/129
單座建築的平面/134
建築群平面/140
典型的平面制式/146
布局的組織和程式的安排/151
第五章 立面
建築立面的構圖/161
立面構圖的組織和展開/167
台基/173
屋身/179
屋頂/185
第六章 結構與構造
結構·構造的設計/195
結構原則的演變/202
材料的選擇和標準的制定/209
構件的形制/216
屋面的構造和屋面的曲線/221
第七章 主要構件的形制
柱和柱礎/229
斗拱/236
雀替·駝峰和隔架/243
欄桿/251
檻}匡和隔扇/258
第八章 色彩·裝飾及“內檐裝修”
色彩的由來/267
裝飾和彩畫/275
天花和藻井/283
門窗/289
隔斷/295
第九章 園林建築
設計思想和意念/305
歷史的基礎/310
構圖的原則/317
園的構成元素/322
“園群”的組織/329
第十章 房屋以外的建築物
非房屋建築/339
城牆和城樓/344
橋及“橋屋”/351
“塔廟”及“塔墳”/358
陵堂與墓室/366
第十一章 城市規劃
古代的城市和規劃/377
都城的盛衰和興亡/383
城市形狀的產生和變遷/390
城市的內容和組織/396
道路網和城市的布局/402
第十二章 設計·施工·研究和著述
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家/411
古代的建築設計工作/416
古代的建築施工工作/423
古代有關建築的研究和著述/428
近代有關中國古典建築的研究和著述/434
發展的終結和傳統的繼承/443

作品影響

該作品獲得2006年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作者簡介

李允鉌出身書香世家,其父李研山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嶺南畫家、書法家和詩人,被譽為“山水畫大師”。李允鉌在其父的薰陶和影響下,自幼便打下了紮實的中國傳統藝術與傳統文化基礎。五十年代李允鉌自華南工學院建築系畢業,他先後在瀋陽、北京、香港、曼谷、新加坡等地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及室內設計工作;同時還對建築理論,尤其是中國傳統建築設計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