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山大學,2004年底根據學科發展情況、腫瘤生物學研究面臨的困境和廣東省地域特色,經科技部批准,在教育部腫瘤相關基因與抗腫瘤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鼻咽癌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新藥(抗腫瘤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的基礎上組建了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繼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之後又一個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中山大學醫科類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依託中山大學
  • 類型:腫瘤專科機構
  • 人才隊伍:51名
簡要概況,總體定位,人才隊伍,科研條件,科研成績,管理制度,

簡要概況

醫院是我國成立最早的腫瘤專科機構之一,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腫瘤學醫教研基地,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症合作研究中心、腫瘤學國家重點學科、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2002年建立了“腫瘤相關基因與抗腫瘤藥物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經過幾年的建設,在腫瘤易感基因研究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腫瘤的臨床診斷、抗腫瘤新藥及生物治療方面有著良好的工作基礎。2006年3月,本實驗室首次參加科技部組織的全國生命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被評為良好類實驗室。2008年11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總體定位

利用廣東地域疾病資源和南方中醫藥獨特資源,充分發揮臨床與基礎密切結合的特色,揭示腫瘤發生髮展的奧秘,尤其是鼻咽癌,研究新的腫瘤早診手段和新型抗腫瘤藥物先導物等,提高腫瘤診治水平,改善腫瘤病人的生命健康;匯聚一批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和產出原始創新性成果的基地;成為一個國內外腫瘤學學術交流中心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開放實驗室。

人才隊伍

實驗室現有人員51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教授37人,博士生導師3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名,中山大學百人計畫6名,其中獲博士學位32人,擔任全國學術團體負責人10人,兼任全國核心期刊主編及副主編8人,學科中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多數都是年齡在40歲左右年輕而富有朝氣和創新精神,並且在各自的研究專業方面都已取得了突出成績的優秀人才。

科研條件

本實驗室位於依託單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醫療科研大樓中,實驗室面積3360平方米,全封閉式中央空調,設有自動物流線和智慧型化管理系統,實驗室由公共服務區和20個獨立實驗套間組成,還設有符合GMP標準的層流淨化生物治療實驗室和GCP實驗室。公共服務區包括大型離心機房、超低溫冰櫃室、冷房、純化水供應室、洗滌房、暗房、標本庫以及公共儀器室。公共儀器室配有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遺傳分析儀、螢光定量PCR儀、全自動控制細胞培養罐、圖像分析顯微分光光度儀、多功能酶標儀、雷射顯微切割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螢光倒置顯微鏡、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公用儀器。獨立實驗套間由細胞培養室、通風櫃、實驗操作室及課題負責人工作間組成。

科研成績

在過去的幾年裡,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依託單位完善的科研條件和管理體制,通過科研人員的努力,做出了一些可喜的成績。許多結果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例如首次將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於4號染色體,並發現其中一基因的啟動子突變與鼻咽癌發病連鎖(該項成果獲得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發現了淋巴結分期中的N1亞期,摸清了鼻咽癌原發灶侵犯及頸淋巴結轉移規律,明確了放射治療輔以同期化療的生存價值,並且發現了預後判斷指標及治療新靶點,推廣套用使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61.2%提高到73.3%(該項成果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腺病毒介導內皮抑素注射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並已完成I期臨床試驗;發現一些新型多藥耐藥逆轉劑和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並轉讓醫藥企業開發;完成廣東地區與鼻咽癌發病相關的EB病毒的全基因測序,並發現一些特有的變異;完成人工食管生物材料的研製,並進入臨床試驗等。這些研究在國際上被多次引用和套用。實驗室這些方面的工作進展,除了可以提高我國在複雜疾病的基因克隆、新型抗腫瘤藥物、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以外,也可以為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新藥發展提供基礎,促進我國腫瘤診治水平的發展。
2005年以來新獲基金103項,包括十一五863重大專項,十一五863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11篇,其中包括J Clin Oncol, Cancer Res, Clinical Cancer Res, Oncogene, Leukemia, J Virol, Blood等國際知名雜誌,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200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申請專利34項,獲授權17項,主編專著6部。 2005年以來共培養博士生114名、碩士生148名;在讀博士生127名、碩士生79名。

管理制度

實驗室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在實驗室建設方向與目標的指導下,建立與完善了技術平台,建立了實驗室的準入制度,整合相關的學科精華力量,實行了實驗室公共設備、技術平台的共用共享,實行了課題負責人制,以課題組為基礎的運行機制。設立開放課題、主任基金等,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開展國際和國內合作與學術交流,支持具有創新思想的課題、新研究方向的啟動和優秀年輕人才的培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