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皂莢 (學名:Gleditsia fera (Lour.) Merr.),屬於豆科、雲實族 物種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華南皂莢是小喬木至喬木,高3-42米;枝灰褐色;刺粗壯,具分枝,基部圓柱形,長可達13厘米。葉為一回羽狀複葉,長11-18厘米;葉軸具槽,槽及兩邊無毛或被疏柔毛;小葉5-9對,紙質至薄革質,斜橢圓形至菱狀長圓形,長2-7(12)厘米,寬1-3(5)厘米,先端圓鈍而微凹,有時急尖,基部斜楔形或圓鈍而偏斜,邊緣具圓齒,有時為淺鈍齒,上面深棕褐色,有光澤,無毛,有時中脈上被柔毛,下面無毛;網脈細密,清晰,凸起,中脈在小葉基部偏斜;小葉柄長約1毫米。
花雜性,綠白色,數朵組成小聚傘花序,再由多個聚傘花序組成腋生或頂生、長7-16厘米的總狀花序;雄花:直徑6-7毫米;花托長約2.5毫米;萼片5,三角狀披針形,長2.5-3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5,長圓形,兩面均被短柔毛;雄蕊10;退化雌蕊線狀柱形,長4-5毫米,被長柔毛;兩性花:直徑8-10毫米,萼、花瓣與雄花的相似,惟萼裡面基部被一圈長柔毛;雄蕊5-6,花葯頂尖,不呈橢圓形;子房密被棕黃色絹毛;胚珠多數。
莢果扁平,長13.5-26(41)厘米,寬2.5-3(6.5)厘米,勁直或稍彎,偶有扭轉,果瓣革質,嫩果密被棕黃色短柔毛,老時毛漸脫落呈深棕色至黑褐色,先端具2-5毫米長的喙,果頸長5-10毫米;種子多數,卵形至長圓形,扁平或凸透鏡狀,長8-11(14)毫米,寬5-6(11)毫米,光滑,棕色至黑棕色。花期4-5月;果期6-12月。
分布範圍
產於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和廣西。越南(西貢)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地緩坡、山谷林中或村旁路邊陽處,海拔300-1000米。偶有栽培。
主要價值
莢果含皂素,煎出的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果又可作殺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