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質》創刊於1978年,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地質學綜合性學術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地質
- 主管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
- 主辦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 創刊時間:1978年
《華北地質》創刊於1978年,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地質學綜合性學術刊物。
《華北地質》創刊於1978年,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地質學綜合性學術刊物。辦刊歷史2021年,正式更名為《華北地質》。1辦刊條件《華北地質》刊登內容主要有地質調查和研究的新認識、新成...
華北盆地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遼寧等省市的全部或一部分及渤海海域。盆地東臨膠遼隆起,西與太行山隆起為鄰,北為燕山台褶帶。這個盆地概念的重視:地質學為勘探研究油氣。農業則重視華北平原概念。華北盆地主要是華北平原里比較凹形的區域。簡介 盆地發育始於始新世,古近紀處於裂谷發育...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組建於1952年,正局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先後隸屬於國家重工業部、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國家有色金屬工業總局,2001年屬地天津市管理。現有職工5800人,其中,在職職工2800人,專業技術人員1800餘人。下屬10個二級預算...
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隸屬華北地質勘查局,組建於1974年。現總資產約1.5億元,並擁有一處占地近200畝的科技產業園。以地質勘查為主導產業,地質、物探、化探、鑽探、坑探、加工化驗、工程測量等一體化管理。各類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現有160人,其中,各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90餘人。綜合普查大隊地勘資質包括九項...
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隸屬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始建於1951年8月,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主要從事地質勘查、岩心鑽探,浮法玻璃機械設備製造、鑽探工器具加工及層壓機製造的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擁有固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工程勘察乙級,鑽探甲級資質、坑探甲級資質和對外工程承包資質。下轄秦皇島華勘地質工程公司、...
華北地質勘探局職工大學辦學始於1975年,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以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南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邢台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大學等院校畢業生為骨幹的教師隊伍。另外,我校理論教學、實驗實踐教學、電化教學體系完備,微機...
《華北地區地質圖(前新生界)》是由地礦部華北石油地質研究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孫海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華北地區地質圖(前新生界) 》是以研究平原覆蓋區的中生界為主要目的而編制的、斷裂體系和中生代的成盆期等方面展示了豐富的內容。展現了華北地狀況及喜山旋迴前區域地質構造...
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四地質大隊成立於1954年,現隸屬於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為國家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其同級公司承德華勘五一四地質勘探有限公司,是適應事業單位企業改革進程成立的隊級公司。五一四地質大隊是一支專業齊全、技術全面、成果突出的綜合性地質隊伍,業務覆蓋地質勘查、區調礦調、物化探、地質鑽探、岩礦化驗、...
《華北基礎地質綜合調查與片區總結》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谷永昌、趙鳳清、劉永順、胡曉佳、任邦方、王樹慶、彭麗娜、康健麗、辛後田、王惠初、孫立新、李承東、陳安蜀、趙華雷、張永、楊澤黎、宋志勇、周志廣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
《華北地區重要地質遺蹟調查(內蒙古)》是由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秦玉英、敖嫩、趙振光、丁楠、王蘭雲、葉偉明、王子奇、王哲、劉坡、維勒斯、劉占敏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華北地區重要地質遺蹟調查(內蒙古)項目屬全國重要地質遺蹟調查項目子項目之一,組織實施單位為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由...
《華北地區下古生界含油氣地質條件分析》是由華北石油地質局地質研究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楊復興、唐軍、陳霞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華北地區下古生界碳酸鹽岩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其中潮下低能環境中形成的泥晶好。主要發育在奧陶系中統和部分地區的寒武系下統。海西-印支期和生界生油岩的兩個...
如有我國最老的以新太古代岩石為主的山東泰山、河北遷西-遷安地質公園;以中元古代地層為主的天津薊州地質公園、北京房山地質公園、河南雲台山地質公園、嵩山地質公園等等,也有以喀斯特溶蝕地貌為特徵的北京石花洞;還有以中生代侵入體為主的公園,如北京密云云蒙山等。簡介 其範圍大體上包括華北和遼東地區以及渤海和...
地質學界長期把新生代的構造運動統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並把它與歐洲和西亞的阿爾卑斯運動相比。唐智(1979)最早注意到,古近紀的構造運動的性質與喜馬拉雅運動非常不同,他稱其為華北運動第二幕(華北運動第一幕則指主要發生在白堊紀的構造運動)。根據命名優先的原則,萬天豐(2004)建議將華北運動第一幕稱為四川運動,...
該成果研究分析了華北及鄰區的煤層氣地發展史對煤層氣賦存的影響。在煤層含氣性和滲透性地質控制因素的研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指出控制華北及鄰區煤層含氣性的最主要的地質因有效厚度和煤級,根據這兩個最主要地質因素創建了能夠在整個研究區測和參與煤層氣遠景評價的地質模式,根據該預測模式計算的華北及鄰效厚度大於...
《華北若干煤區煤層氣勘探中的煤地質特徵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陳鐘惠、王生維、張明、繆素青、莊小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專題屬於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煤層氣勘探開發評價選區及工程工題》中的二級專題(編號為85-102-11-01-02)。主要研究...
該創新中心也是地質信息技術孵化器和信息化引擎的助推器,對推動中國地質信息化技術發展、提升行業地質信息化套用水平發揮著支撐作用。發展歷史 2024年4月,自然資源部地質信息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華北分中心(簡稱“創新中心華北分中心”)正式落戶河北。主要職能 創新中心華北分中心以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勘查技術中心為依託,充分...
《中國華北地區岩石圈三維結構及演化》是2007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晉福。內容簡介 《中國華北地區岩石圈三維結構及演化》系統總結了華北地區岩石圈三維結構特徵,為劃分中國岩石圈結構構造單元提供依據。主要包括:依據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資料將華北地區劃分為兩個環狀構造單元;總結了該地區岩石圈地震、電...
《華北典型箕狀凹陷層序地層特徵及其與油氣賦存關係》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徐懷大、魏魁生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成果通過對大量地震、測井、岩心資料的深入分析,證明層序地層學的基本原理相地層,但是必須對局部構造運動的強烈多變、湖水與外海的隔絕或時溝通、沉積物的...
《華北區區域地層》本書以中國華北區“八五”期間“地層多重劃分對比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國際地層指南》和《中國地層指南及中國地層指南說明書》為理論指導,首次嘗試對我國華北區地質帶進行岩石地層單位的劃分、對比,並綜合了生物地層、同位素測年及古地磁資料,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論述了各斷代地層...
《華北地貌環境及其形成演化》可供從事石油地質、水文-工程地質、礦產地質、構造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海洋地質和地貌、第四紀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教學人員以及從事礦業、農業、水利、交通、環境保護、旅遊開發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作者簡介 吳忱,1936年生,河北省地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59-1962年在中國...
柳江盆地區域是中國華北地台地質演化的“視窗”,是一個“袖珍版”的華北板塊,在25億年以來的時空變幻、海陸變遷中,歷經多次地質構造運動,清晰地保留著由呂梁運動、薊縣運動、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所形成的六大不整合面;清晰地保留著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質演化歷史的遺蹟...
《華北地台東部花崗質岩石成因系列及含礦性》是由長春地質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林景仟、林強、譚東娟、遲效國、吳福元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成果主要研究了華北地台東部太古宙和中生代的花崗質岩石。在太古宙花崗質岩為太古宙長英質片麻岩大部分屬於太古宙地殼演化不同階段形成的花崗可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