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土石山區典型林分坡地徑流形成機制研究》是鄭江坤為項目負責人,四川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土石山區典型林分坡地徑流形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鄭江坤
- 依託單位:四川農業大學
科研成果,項目摘要,
科研成果
序號 | 標題 | 類型 | 作者 |
---|---|---|---|
1 | 一種便於收納和摺疊的試管支架 | 專利 | 鄭江坤; 曾倩婷; 何媛; 張鴿; 陳旭立; 王文武 |
2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ion by Eight Methods with FAO Penman–Monteith Method in Southwestern China | 期刊論文 | Dengxiao Lang; Jiangkun Zheng |
3 | 川北紫色土小流域植被建設的水土保持效應 | 期刊論文 | 鄭江坤; 李靜苑; 秦 偉; 單志傑; 李 柏; 郎登瀟; 馬 星; 廖 峰 |
4 | 北川震後滑坡體表層土壤顆粒組成及團聚體空間變化特徵 | 期刊論文 | 麥積山; 鄭江坤; 趙廷寧; 史常青; 王文武 |
5 | 不同耕種模式下遂寧組紫色土坡耕地產流產沙特徵 | 期刊論文 | 任雨之; 鄭江坤; 付灩;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輝; 陳鑫 |
6 | 能夠改變測量角度的草本蓋度測量儀 | 專利 | 郎登瀟; 陳旭立; 馬星; 廖峰; 王文武; 鄭江坤 |
7 | 不同雨型下紫色土區坡耕地產流產沙特徵 | 期刊論文 | 馬星; 鄭江坤 |
8 | 一種模擬土壤抗沖性的實驗裝置 | 專利 | 郎登瀟; 廖峰; 王文武; 馬星; 陳旭立; 鄭江坤 |
9 | 用於測量枯落物持水量的裝置 | 專利 | 郎登瀟; 廖峰; 馬星; 陳旭立; 王文武; 鄭江坤 |
10 | 一種便於對土壤進行分級採樣的設備 | 專利 | 郎登瀟; 廖峰; 馬星; 王文武; 陳旭立; 鄭江坤 |
11 | 在測量草本蓋度時便於固定的裝置 | 專利 | 馬星; 郎登瀟; 廖峰; 王文武; 陳旭立; 鄭江坤 |
12 | 降雨與植被變化對川中丘陵區典型小流域侵蝕產沙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付灩; 鄭江坤; 任雨之;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輝; 陳鑫; 張雲奇; 趙鵬 |
13 | 一種能夠提高測量準確性的蓋度測量設備 | 專利 | 王文武; 郎登瀟; 馬星; 廖峰; 陳旭立; 鄭江坤 |
14 | Dating reservoir deposits to assess the recently changing sediment yields from a medium-sized agricultural catchment | 期刊論文 | Zhang, Yunqi; Long, Yi; Lu, Xue; Pei, Zengli; Wu, Zhehong; Zheng, Jiangkun; Xu, Shujian; Wang, Xiaoli; Li, Wei |
15 | 一種預製塊梯田護梗 | 專利 | 鄭江坤; 何媛; 張鴿; 曾倩婷; 陳旭立; 王文武 |
16 | 一種室內乾碾磨裝置 | 專利 | 鄭江坤; 何媛; 張鴿; 曾倩婷; 陳旭立; 王文武 |
17 | 基於對草本蓋度進行測量時提高精度的儀器 | 專利 | 郎登瀟; 廖峰; 陳旭立; 馬星; 王文武; 鄭江坤 |
18 | 一種林內穿透雨和凋落物採集裝置 | 專利 | 曾倩婷; 張鴿; 何媛; 鄭江坤; 陳旭立; 王文武 |
19 | 一種模擬土壤抗沖性的實驗裝置 | 專利 | 鄭江坤; 張鴿; 何媛; 曾倩婷; 陳旭立; 王文武 |
20 | 近50年沂蒙山區兩個不同岩性小流域塘庫的攔沙效應 | 期刊論文 | 廖佳; 張雲奇; 龍翼; 安娟; 鄭江坤 |
21 | 不同降雨等級下耕作措施對坡地產流產沙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鄭江坤; 楊帆; 王文武; 郎登瀟; 馬星; 廖峰; 陳旭立 |
22 | 能夠保持采土后土塊形狀穩定性的裝置 | 專利 | 廖峰; 郎登瀟; 王文武; 馬星; 陳旭立; 鄭江坤 |
23 | 植物籬措施對紫色土坡耕地產流產沙及微地形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馬星; 王文武; 鄭江坤 |
24 | 近52a西南地區潛在蒸散發時空變化特徵 | 期刊論文 | 郎登瀟; 師嘉褀; 鄭江坤 |
25 | 一種可拆卸式蓋度測量結構 | 專利 | 郎登瀟; 馬星; 王文武; 廖峰; 陳旭立; 鄭江坤 |
26 | 柏木次生林震後滑坡跡地物種多樣性變化特徵 | 期刊論文 | 廖峰; 鄭江坤; 趙廷寧; 史常青; 郎登瀟; 王文武; 付灩; 任雨之 |
項目摘要
坡地徑流是連線降雨和河川徑流的紐帶,探明不同林分類型下坡地徑流的形成機制是森林水文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項目以華北土石山區典型林分(油松、栓皮櫟、荊條)為研究對象,以裸地為對照,運用傳統水文學和同位素水文學相關理論和方法,連續監測了4個徑流場降雨、穿透雨、樹幹莖流、枯落物持水、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及水勢、地表徑流和亞表層徑流的動態變化,連續取樣測定相應環節水分的δ2H和δ18O,結合降雨前土壤水分及其同位素含量,通過比較各環節水分δ2H-δ18O關係直觀評價各環節水分來源的異同性。基於水量平衡理論和物質守恆定律,採用二水源分割模型和水文統計方法,闡明降雨在典型林地中的垂直分配規律,定量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水源構成,地表徑流和亞表層徑流的水源構成比例及其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揭示典型林分土壤水分運動規律和坡地徑流形成機制。本研究可為該區森林植被建設和水資源形成規律方面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