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岩石圈減薄機制的研究

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岩石圈減薄機制的研究

《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岩石圈減薄機制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肖益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岩石圈減薄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肖益林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近年來的地球化學資料及野外觀察表明,華北克拉通南緣已經報導的高鎂埃達克質岩石只在靠近郯廬斷裂帶的走向方向出現,在相對遠離斷裂帶的地區則尚無發現;而且該斷裂帶的主體活動時間(晚侏羅世)與華北克拉通破壞的峰期時間相近,暗示斷裂帶在中生代的大規模走滑活動可能與華北克拉通岩石圈的破壞和減簿密切相關。圍繞華北克拉通破壞的方式與過程及其動力學機制這一總體目標,本項目擬通過對郯廬斷裂帶中段兩側廣泛分布的各類中生代岩漿岩,特別是高鎂及低鎂埃達克質岩的詳細的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來了解郯廬斷裂帶中生代主要類型岩漿岩的時間演化序列和空間分布規律,郯廬斷裂帶中生代活動的時間序列和深部過程、及其與華北克拉通岩石圈減簿過程之間的聯繫等方面的信息,從而為確定郯廬斷裂帶在中生代時期的平移-走滑活動是否是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岩石圈破壞和減薄的啟動機制或重要驅動力這一問題提供限定。

結題摘要

以郯廬斷裂帶兩側分布的各種中生代岩漿岩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了斷裂帶岩漿活動與華北克拉通岩石圈減薄之間的關係,為克拉通中生代減簿的發生、發展和演化過程提供了制約,共取得了五個方面的重要成果:(1)高鎂adakite岩只是沿斷裂帶走向分布,而且具有相同的形成時代(約130Ma)表明,表明斷裂帶的活動可能直接誘發了下地殼的拆沉及其後的大規模地幔上涌,從而導致岩石圈的部分熔融,是華北東南緣岩石圈減薄的重要啟動機制。(2)埃達克岩-基性岩-普通花崗岩這一中生代岩漿序列的存在表明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岩石圈的減薄可能經歷了一個兩階段模式。(3)克拉通東南緣幔源成因(古生代)和前寒武紀下地殼成因的兩大類深源包體的發現,證明克拉通東南緣至少在晚太古代(2.8-2.5 Ga)就存在板塊俯衝體制,而且發生過幕式地殼生長和多期地幔交代與改造。(4)Li、Mg同位素調查表明,高、低鎂adakite岩和普通花崗岩之間不存在系統的差別,但是這些岩石的組成礦物間存在明顯的平衡分餾,可以為地殼水平的岩漿過程的Li-Mg的地球化學化學行為提供重要限定。(5)與郯廬斷裂帶活動及克拉通減薄相關的中生代岩漿作用是研究區重要的成礦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