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0年,《華僑大學學報》創刊,刊期為年刊。
1982年,該刊刊期改為半年刊。
1985年,該刊刊名改為《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刊期改為季刊。
2009年,該刊刊期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設有數學、電氣技術、套用化學、建築學、土木工程、機電工程、化工與生化工程、電子工程等欄目;主要刊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套用化學、材料與環境工程、化工與生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學、數學和管理工程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科技成果的學術總結,新技術、新設計、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理論的論述,以及中國國內外科技動態的綜合評論等內容。
人員編制
據2019年4月《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官網顯示,《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20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
職務 | 名單 |
---|
編委 | 王士斌、劉塨、江開勇、孫濤、肖美添、吳季懷、宋秋玲、張認成、陳國華、苑寶玲 周樹峰、鄭力新、徐西鵬、郭子雄、黃仲一、黃華林、葛悅禾、蒲繼雄、蔡紹濱、刁勇
|
編輯 | 陳志賢、黃曉楠、錢筠 |
資料來源: |
學術交流
2018 年11月15-18日,《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編黃仲一參加了“福建省高等教育學會學術期刊分會學術年會”,並代表福建省高教學會學術期刊研究會理事會做2018年度工作報告;與會人員就欄目建設、編輯職業定位、責編的責與權、稿源拓展、影響因子細化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4月24日
中國知網顯示,《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共出版文獻4017篇。
據2019年4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共載文3190篇、基金論文量為2147篇。
收錄情況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北京大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ISTIC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被美國《
化學文摘》(CA)、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俄羅斯《
文摘雜誌》(Pж(AJ))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9年4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總下載467643次、總被引16779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99、(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91。
據2019年4月24日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引量為10269次、下載量為8048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3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4067名,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類刊(269種)中排第170名。
榮譽表彰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優秀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優秀學報一等獎、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廣泛聯繫中國海外華僑和港、澳、台、特區的科技信息,及時反映中國國內尤其是華僑大學等高等學府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為發展華僑高等教育和繁榮社會主義科技事業服務。
辦刊理念
以創新性、前瞻性、學術性為辦刊特色,提出“出精品、創名牌、辦一流學報”的辦刊思路。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錄 |
---|
主任 | |
副主任 | 陳國華、黃仲一 |
主編 | |
編輯部主任 | 黃仲一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