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基因組學研究所

華僑大學基因組學研究所成立於2014年9月,擁有1000平方米的研發基地和世界先進的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等科研基礎設備。現任所長為國家特聘教授Philipp Kapranov教授。

華僑大學基因組學研究所成立兩年來已形成基因學功能/轉化研究和基因治療兩大主攻方向,以Philipp教授、孫濤教授、肖衛東教授為團隊核心,短短兩年內聚集了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天普大學、佛吉尼亞理工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香港大學、德國薩爾州大學醫學院、西班牙聖地亞哥大學、俄羅斯新西伯利亞信息研究所等國內外生物信息學、神經生物學、動物模型實驗等跨學科領域的各類高層次人才近十餘人。
華僑大學基因組學研究所前期研究成果包括高水平文章300餘篇,其中團隊成員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ure、Cell、PNAS等國際科學研究的頂尖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合計30餘篇,團隊成員入選國家千人、福建省高校領軍計畫、福建省百人、福建省外專百人團隊等多項人才項目,承擔多項美國NIH、USDA等重大項目及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華僑大學基因組研究所分為兩個主要研究領域:功能/翻譯基因組學和基因治療。通過基於對轉錄組的精確和定量分析的系統生物學角度來了解基因組的穩態,發育和疾病。基因組序列在整個生命長度中保持不變,而RNA的成分卻變化顯著。此外,我們以前發現人類基因組產生大量不編碼蛋白質的RNA(非編碼RNA),它們通過序列的複雜性以及大量存在代表了人類基因組的主要輸出。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在各種細胞過程中起作用,包括調節基因表達,凋亡,DNA修復,染色質調節,先天免疫等等。這類轉錄物已被證實可介導多種生物過程,從對物種特異性變化的認知到可遺傳的染色質變化。同時,已有研究顯示這類轉錄物可用於臨床的診斷潛力以及介導藥物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都證明在RNA,特別是非編碼RNA方面的研究的重要性,是當今科研界的研究熱點,可套用於基礎科學,轉化研究和臨床工作。
精確的RNA定量測量是該研究所轉錄組研究的基礎,基因組學研究所擁有基於Helicos平台的最先進的單分子測序儀。這種分子計數技術具有最低的技術誤差-這是RNA可重複檢測的關鍵。尤其適用於檢測在典型實驗中可能占優勢的低倍數變化的轉錄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