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簡介
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指華裔獲諾貝爾獎者。截至2015年為止,獲得
諾貝爾科學獎和文學獎的華人有11位,分別是:
首位獲提名華人
獲獎人物
相關言論
黃維院士驚人預測
2013年9月29日,
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中科院院士黃維在迎接該校6900名本科新生的
開學典禮上做了一個長遠的驚人預測:“十年之後的中國,像
諾貝爾獎這樣的國際性重要指標,在中國大地出現應該將會成為常態,而不是個案。在文學獎之後,自然科學和
生命科學方面的獎項將陸續被中國人斬獲,沒有任何懸念……”
考試機器怎能獲獎
話音未落,北大社會學教授
鄭也夫便唱起了
反調,在廣州的一場教育論壇上,他指出“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沒有一個在大陸受過中國小教育”,他甚至認為在中國受過12年中國小教育的人,即使進入
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也不會獲諾貝爾獎,因為12年的中國小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沒有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只是一個考試機器。
如
鄭也夫教授所說,新中國的教育確實沒有培養出一位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的獲得者。8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也僅1998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崔琦,曾接受過新中國的基礎教育,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曾在北京讀過國小,後到香港和美國深造。
深化改革或有可能
只要緊跟時代步伐與世界
前沿科技,深化改革科研體制環境,改善與激勵更多科技人才潛心研究、紮實做事,中國必將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走上世界各大獎項的領獎台。
首位本土獲獎者
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
屠呦呦因發現治療
瘧疾的新
藥物療法,獲得
諾貝爾醫學獎。成為國內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獲得者,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女性。
本土華人難獲獎原因
詹克明教授在分析此現象時也談到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科學家與外國科學家從素質上比,差距並不明顯,差距大的是他所處的
科學環境。移居美國的華人科學家
李政道、
楊振寧等獲
諾貝爾獎就是證明。由此可見,之所以“境內為枳,過海為橘”,主要原因是國內的科學土壤與科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