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辦學條件,學科建設,科研平台,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專業介紹,校外實習基地,教學改革成績,科技創新成果,對外交流,黨建工作,傑出院友,學院領導,黨委,行政,
學院簡介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其前身始於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後幾經演變,於1952年由武漢大學農學院、湖北農學院、中山大學等六所大學的農藝系合併成立華中農學院農學系,下設農學、植保、土化三個專業。1954年在農學、植保、土化三個專業的基礎上設立農學系、植保系、土化系。農學系和植保系師資力量雄厚,匯聚了一批知名專家在此任教,有二級崗教授楊新美、胡仲紫、章錫昌、劉後利等。隨著學校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在學校院系與學科調整過程中,原農學系和原植物保護繫於2002年7月合併,成立植物科學技術學院。
辦學條件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作物學與植物保護兩個一級學科,其中:作物學(含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被評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第三期重點建設學科、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植物保護是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植物病理學是湖北省高校特色學科。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13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開設農學、植物保護、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600餘名,研究生1100餘名,留學生105名。農學與植保專業分別獲批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拔尖創新型和複合套用型試點專業;承擔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張之洞”班(農科)的改革試點。
科研平台
學院致力於將優質的科研平台和科技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實現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擁有一批多學科、多層次的科研基地群,為人才培養提供重要支撐,包括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藥用植物繁育與栽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等7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與研發中心,油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國家油菜武漢改良分中心、農業部油菜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華中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農業部國家果樹脫毒種質資源室內保存中心、國家麻類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作物病害監測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昆蟲資源利用與害蟲可持續治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重要作物病蟲害防治理論與技術湖北省高校自主創新基地、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湖北農藥製劑研究中心、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藥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1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以及9個校級研發中心,為學生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平台保障。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以院士、千人計畫、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名師領銜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現有在崗專任教師172人(含師資博士後),其中教授及研究員70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69人,博士生導師70人,學校三級崗以上教師30人,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為89.53%。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千人計畫“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專家1人,“青年千人計畫”專家2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講座教授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計畫”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教育部優秀“人才計畫”獲得者9人。國際油菜科學界最高榮譽獎—“GCIRC傑出科學家”1人,“CGIAR傑出青年科學家”1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TWAS義大利)農業科學獎獲得者1人,印度MRPC油菜研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人,布勞格珍妮小麥女性科學家獎1人,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1人,湖北省政府最高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1人,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有突出貢獻的國家、部省級專家10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14人,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5個,湖北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
人才培養
專業介紹
農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生物科學、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知識,具備開展與農學有關的教學、科研、技術設計、推廣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有健全人格及社會責任感、有創新、創造和敬業精神的農學學科套用型、複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農作物生產和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作物栽培與耕作、作物育種、種子生產與檢驗、現代農業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紮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規律、作物遺傳特性與性狀分析、作物與環境互作、作物栽培與耕作、現代農業技術、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掌握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農作物生長發育、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現代農業技術等方面的試驗設計、研究與分析方法及實驗技能; 3、具有通識性文學、歷史、哲學、生物倫理學、思想道德、政治學、藝術、法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農業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術; 4、熟悉農業及其相關部門或單位與農學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作物栽培與耕作、作物育種、種子生產與檢驗、現代農業產業等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發展動態、行業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
主幹學科:
作物學、生物學
核心課程:
普通遺傳學、農業生態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種子學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科研訓練、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
植物學、普通遺傳學、植物生理生化、植物保護學、土壤肥料學、植物生物技術、作物學實驗(綜合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實驗)等。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農學學士
相近專業:
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
植物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生物科學基礎知識和植物遺傳改良、植物生產管理、植物保護和植物產品貯藏與加工等方面知識和現代生物技術,能適應在作物育種、生物技術、農業生產和種子生產與經營等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開發、經營、管理等領域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植物遺傳與發育、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生物技術、植物生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現代生物技術、作物育種、作物生產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作物育種、作物生產、技術開發、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生物科學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掌握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科技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及植物遺傳改良、生物信息技術及植物生產管理、生態環境及植物產品質量安全、植物保護和植物產品貯藏與加工等方面分析方法與技術;
3、具有通識性文學、歷史、哲學、生物倫理學、思想道德、政治學、藝術、法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具備較強的創造性思維,開展創新實驗和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4、熟悉現代作物育種、生物技術、農業生產和種子生產與經營等領域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作物遺傳育種、作物生產、種子生產與經營領域的理論與技術前沿、發展動態、行業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
主幹學科:
作物學、園藝學、生物學核心課程:普通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物技術、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課程設計、社會實踐、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科研訓練等
主要專業實驗:
植物學實驗、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普通遺傳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土壤肥料學實驗、作物學實驗、生物技術綜合實驗、三田實驗等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農學學士
相近專業:
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
植物保護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農業生物科學、植物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發生規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知識,能在農業、林業、園藝、園林、環保、商貿、糧食儲藏與食品安全等行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推廣、開發、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植物保護學科套用型、複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農業生物科學、植物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發生規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主要農作物病、蟲、草等有害生物鑑定的基本訓練,掌握主要作物病蟲害流行監測、災變預警及可持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主要農作物有害生物診斷、鑑定、監測和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論,具備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掌握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科技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農業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術;
3、具有文學、歷史、哲學、生物倫理學、思想道德、政治學、藝術、法學、心理學等通識性知識及較強的創造性思維,開展創新實驗和研發的基本能力;
4、熟悉農業、林業、園藝、園林、環保、商貿、糧食儲藏與食品安全等行業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作物有害生物的流行監測、災變預警及可持續控制等的理論前沿、新技術套用前景、發展動態、行業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主幹學科:
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學核心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學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事訓練、課程設計、社會實踐、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科研訓練等。
主要專業實驗:
植物病原物主要屬的鑑別、分離與培養、主要作物病害診斷、測報與防治、農業昆蟲重要目及科的鑑別、常見害蟲識別、測報與防治、農藥常用劑型加工及性狀測定、農藥生物活性檢定及藥害鑑別、農藥分析與毒性測定等。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農學學士
相近專業:
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
校外實習基地
基地名稱 | 依託單位 | 實習內容 |
湖北省灌溉試驗中心站教學實習基地 | 湖北省灌溉試驗中心站 | 田間灌溉及栽培試驗,科研管理 |
隨州市曾都區海斌食用菌總廠教學實習基地 | 隨州市曾都區海斌食用菌總廠 | 菌種選育、栽培及工廠管理 |
江北農場教學實習基地 | 江北農場 | 藥效試驗及病蟲害預報、預防 |
武漢金豐收種業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武漢金豐收種業有限公司 | 油菜、水稻棉花等良種的選育及推廣 |
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 | 水稻制種、銷售、技術服務,企業管理 |
廣新農業生態園教學實習基地 | 廣新農業生態園 | 區域規劃、作物栽培、生產、銷售及管理 |
荊門市農科所教學實習基地 | 荊門市農科所 | 油菜田間管理、品質分析 |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 大田作物良種推廣、銷售及市場服務,企業管理 |
湖北省種子集團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湖北省種子集團公司 | 制種、銷售、發芽試驗 |
隨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教學實習基地 | 隨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棉花田間管理,病蟲害預測、防治 |
濰坊萬勝生物農藥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濰坊萬勝生物農藥有限公司 | 農藥銷售及推廣及生產管理 |
武漢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武漢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制種、生產、銷售、企業管理 |
武漢綠然生態環境開發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武漢綠然生態環境開發有限公司 | 草坪工程管理 |
武漢太陽傳說肥業科技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武漢太陽傳說肥業科技有限公司 | 複合肥銷售、推廣、技術服務 |
荊州市植物保護站教學實習基地 | 荊州市植物保護站 | 病蟲測報、新農藥推廣 |
漢南區植物保護站教學實習基地 | 漢南區植物保護站 | 新農藥推廣、藥效試驗、病蟲測報 |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宋埠銷售部教學實習基地 |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宋埠銷售部 | 化肥銷售、技術推廣 |
湖北中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湖北中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 | 大米銷售、技術服務 |
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 種子銷售、管理,市場調查 |
中種集團綿陽水稻種業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中種集團綿陽水稻種業有限公司 | 種子銷售、管理,市場調查 |
湖南省株洲市唐氏種業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湖南省株洲市唐氏種業有限公司 | 種子銷售、管理,市場調查 |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團風銷售部教學實習基地 |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團風銷售部 | 化肥銷售、技術推廣 |
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教學實習基地 | 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 | 普通昆蟲學實習、採集昆蟲標本 |
湖北省金鑼港國家級原種場教學實習基地 | 湖北省金鑼港國家級原種場 | 農作物良種的保存、選育、栽培及推廣 |
荊州市荊華農種業有限公司教學實習基地 | 荊州市荊華農種業有限公司 | 提純、繁殖、種子生產、加工、儲運、推廣經營、新品種試驗示範與科研開發 |
華中農業大學(武穴)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 鄂東南(武穴)作物學綜合實驗站(湖北省武穴市農業局) | 高產高效植模式示範、病蟲草害防治、作物機械化合作研究和技術推廣 |
河南省漯河市農業科學院教學實習基地 | 河南省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 科技創新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 |
教學改革成績
農學專業入選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植物保護專業被評為首批湖北省品牌專業;學院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湖北省精品課程8門,主編出版教材17種,其中國家精品教材1種,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2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作物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學生考研率、就業率、學位授予率、國家英語四級通過率穩居全校前列。近幾年,學生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湖北省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銅獎1項,湖北省優秀大學生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8項。
科技創新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院先後承擔“863”、“973”、“948”、“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省部級科研課題等各類研究項目1303項,批准經費達61326.28萬元。在油菜、水稻、棉花、玉米、麥類(大、小麥)、苧麻、食用菌等多種作物上育成新品種33個,鑑定成果18個,獲授權專利11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參與)、二等獎2項(主持1項、參與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8項。五年來,累計發表SCI論文738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74篇。最高影響因子達到31.477。創建高產高效栽培模式5套,累計輻射推廣面積1.2億畝,新增經濟效益23.3億元。累計組織專家120餘人次赴全國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服務,培訓農村基層幹部、技術人員4000餘人次。依託“111”計畫組織專家80餘人次赴天門市岳口鎮健康村和隨州市三里崗鎮吉祥寺村開展科技服務和諮詢,在棉花和食用菌品種選育及推廣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合作。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惠農、智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踐行服務社會的責任。
對外交流
學院先後與美國、加拿大、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研、人才交流與培養合作關係。實施了100多項國外著名專家來院講學和技術協作項目,獲得了國家重大對外交流合作專項。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韓國東亞大學、泰國清邁大學等簽訂了學生交流、互換協定。多名專家在國際學術組織機構中任職,如國際油菜研究諮詢委員會(GCICR)主席傅廷棟,國際油菜研究諮詢委員會(GCICR)理事周永明、楊光聖,美國農學會(ASA)、作物學會(CSSA)資深會員彭少兵等。學院成功舉辦了第十二屆國際油菜大會、中加蕓薹屬基因組學和油菜遺傳改良研討會、全球氣候變暖與水稻研究對策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生物質能與生物技術學術會議(共三屆)、國際棉花基因組大會等國際性會議、第十五屆國際核盤菌研討會,舉辦了作物學、植物病理學、棉麻、食用菌、昆蟲等全國性、省級學術年會和專題研討會,承辦第六屆全國高校農學院院長年會。
黨建工作
學院黨委緊緊圍繞學院中心工作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為和諧學院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和組織保證。日常工作中,學院十分注重班子建設和制度化建設,努力把班子建設成團結、奉獻、廉潔、高效的優秀管理團隊,不斷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堅持黨政聯席辦公會和教代會制度,推進院務公開、黨務公開,堅持每年舉辦學院發展研討會,實現教授管理學科建設和事業發展,充分發揮教職工參與、監督學院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圍繞學院中心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為師生員工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工作環境。學院先後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和學校“精神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被授予學生工作共青團工作先進集體、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科技創新優秀組織單位,多次被評為英語學習先進集體、考研工作先進集體、考風考紀先進集體、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傑出院友
1952年迄今,學院已輸送了各級各類畢業生2萬餘人,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農業科學家、領導幹部和企業家。畢業生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趙其國,長江學者彭友良、周道繡、彭少兵、裴端卿、彭良才等;有農業部原部長陳耀邦、湖北省委原副書記黃遠志、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鄧道坤、貴州省紀委書記夏紅民、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范照兵、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等各級領導幹部。
學院領導
黨委
姓名
| 職務
| 分管工作
|
周雄
| 黨委書記
|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建與思想政治、班子建設、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統戰、離退休等工作。
|
孫超
| 黨委副書記、學院紀檢委員、學院大學生黨總支書記
| 分管全日制學生工作、共青團、校友、宣傳和文化建設、保密等工作。
|
行政
姓名
| 職務
| 分管工作
|
嚴建兵
| 院長
|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建設、學位、職稱等工作。
|
羅朝喜
| 副院長
| 分管科技、外事與國際化工作、科技成果轉化、協管植物保護學科建設。
|
姜海
| 副院長
| 分管行政、財務、工會、安全保衛、資產管理、基地平台建設、繼續教育等工作,協管人事工作。
|
朱龍付
| 副院長
| 分管本科生教學、師資培養、協管基地平台建設、協管作物學學科建設。
|
王滿囷
| 副院長
| 分管研究生教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