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一、軟體工程簡介,二、培養目標,三、培養方向,四、報考要求,五、考試,六、錄取,七、培養方式,八、學分要求與分配,九、課程設定及學分分配,十、實踐環節,十一、學位論文,十二、學位授予,十三、軟體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簡介,
目錄
一、軟體工程簡介
二、培養目標
三、培養方向
四、報考要求
五、考試
六、錄取
七、培養方案
八、學分要求與分配
九、課程設定及學分分配
十、實踐環節
十一、學位論文
十二、學位授予
第十三、軟體學院研究生指導
十四、軟體學院指導教師簡介
一、軟體工程簡介
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簡稱為SE)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軟體的學科。它涉及到程式設計語言,資料庫,軟體開發工具,系統平台,標準,設計模式等方面。
二、培養目標
軟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軟體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國際化、工程型軟體工程技術和軟體工程管理人才。要求達到以下培養目標:
1.政治素質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等。
2.業務技能
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很強的動手能力;具備運用先進的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體設計、開發、維護工作能力;具有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以及團隊協作和市場開拓的能力。
3.外語水平
具備良好閱讀、理解、撰寫外文資料和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
三、培養方向
軟體工程碩士具有較寬的培養方向,主要有以下九個方向:
1.軟體工程理論與方法;
2.IT項目管理;
3.軟體測試與質量工程;
4.嵌入式系統與套用;
5.資料庫系統與套用;
6.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
7.數位化技術與領域工程;
8.圖形圖像處理;
9.數字媒體技術。
培養方向主要根據人才市場和工程實踐基地需求以及導師科研情況動態設定;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個人興趣愛好,在導師指導下,側重某一方向或多方向選修課程和進行研發工作。
四、報考要求
1、報考條件
⑴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理、工科專業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對個別管理專業(偏理工方向)的學生應提供大學階段的成績單;
⑵較系統掌握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和一定的運用能力。
2、報名手續
⑴《軟體工程碩士考生報名資格審查表》一式二份,貼上1寸彩色免冠藍底照片2張。一張1寸彩色免冠藍底照片;
⑵畢業證、學位證書、身份證複印件各三份;管理專業(偏理工方向)學生,提供大學階段的成績單三份;
⑶報考承諾書一份;
3、報名時間及地點
報名時間: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
五、考試
報考攻讀軟體工程碩士學位須參加入學考試。入學考試分全國聯考和各培養單位自行組織考試兩段進行。
1、考試科目:英語、數學、專業綜合(C語言程式設計和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和綜合測試。
2、考試參考書目:英語:2010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GCT英語考前輔導教程》,何福勝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年4月1日)
數學:①《微積分學同步輔導》,華中科技大學微積分課題組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定價:36.50。②工程數學:《線性代數》第五版,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定價:12.10。
專業課:《C語言程式設計》第3版,譚浩強 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2版,尹建華、張惠群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3、 考試時間:2012年5月19日至5月20日
六、錄取
攻讀軟體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錄取工作由各培養單位自行組織和確定。錄取分數線由各培養單位自行劃定,錄取人數由各培養單位根據社會需求和本單位的培養力量自主確定。錄取名單及成績送全工程碩士
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備案。經教育部、國家計委批准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高等學校的招生方式,參照教高[2001]6號檔案執行。是否參加全國入學聯考,由學校自主確定。錄取名單送全國工程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備案。
七、培養方式
軟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採用系統的課程學習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軟體工程實踐要求學生直接參與軟體企業或軟體工程項目的實際開發過程,完成必要的技術方案設計、軟體開發、項目管理等工作,並在所取得的工程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的工作。
學院將聘請具有豐富實踐和教學指導經驗的企業資深技術或管理人員參與課程教學,並對學生的軟體工程實踐進行聯合指導。加強雙語教學的力度,包括直接採用英文原版教材,培養學生國際競爭的能力。
學習年限為2.5~3年,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提前或延遲半年畢業,其中從事軟體工程實踐的時間一般不得少於1年。
八、學分要求與分配
總學分要求≥40學分,其中學位課學分要求≥26學分,研究實踐環節要求≥14學分,具體學分分配如下表:
總學分
| ≥40學分
|
修課學分
| ≥26學分
| 公共必修課程≥7學分(一外2學分、思政類2學分、數學3學分)
|
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12學分 專業選修課≥6 學分 非專業選修課≥1學分
|
缺本科專業基礎的,補修本科主幹課2-3門,只記成績,不記學分
|
研究環節
| ≥14學分
| 專業實訓
| 2
|
軟體工程實踐
| 4
|
開題(選題)報告
| 1
|
論文中期進展報告
| 1
|
學位論文與答辯
| 6
|
九、課程設定及學分分配
軟體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定
課程類別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季節
| 開課單位
| 備註
|
學 位 要 求 課 程
| 校級公共課程
| 411.500
| 第一外國語(英語)
| 32
| 2
| 秋
| 外語學院
| ≥7學分
|
408.55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2
| 2
| 秋
| 人文學院
|
011.500
| 套用高等工程數學
| 48
| 3
| 秋
| 數學學院
|
408.550
| 自然辯證法概論(選修)
| 18
| 1
| 春
| 人文學院
|
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
| 921.501
| 高級軟體工程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12學分
|
921.502
| 面向對象技術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3
| 軟體架構與SOA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4
| 先進軟體開發技術與工具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5
| 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6
| 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7
| 高級軟體測試技術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8
| 信息安全技術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09
| 軟體項目管理與案例分析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專業選修課程Ⅰ
| 921.510
| UML建模與設計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6學分
|
921.511
| 軟體工程案例分析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2
| 高級INTERNET程式設計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3
| 電子商務 / 電子政務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6
| 高級作業系統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7
| 資料庫系統設計與實現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8
| 數字圖像處理及套用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9
| 圖像融合基礎及套用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24
| 學科前沿技術講座
| 8
| 0.5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30
| 典型應用程式的設計與實現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31
| XML資料庫及套用
| 16
| 1
| 春
| 軟體學院
|
專業選修課程Ⅱ
| 921.535
| 現代信息檢索技術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20
|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34
| 嵌入式作業系統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14
| 嵌入式系統設計及套用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32
| 軟體開發形式化方法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33
| 分散式計算與系統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36
| 軟體構件與中間件技術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37
| 遊戲引擎技術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43
| 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44
| 移動計算技術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非專業選修課程
| 921.521
| 科技論文寫作
| 8
| 0.5
| 春
| 軟體學院
| ≥1學分
|
921.522
| 軟體企業管理
| 16
| 1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23
| 行銷決策與管理
| 16
| 1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25
| 軟體工程經濟學
| 24
| 1.5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26
| 英語套用文寫作
| 24
| 1.5
| 春
| 外語學院
|
921.527
| 英語聽說強化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921.528
| 日語基礎
| 32
| 2
| 秋
| 軟體學院
|
921.529
| 日語聽說強化
| 32
| 2
| 春
| 軟體學院
|
非學位要求課
| 補修 課程
| 921.601
| 數據結構
| | | | 軟體學院
| 任選 2門
|
921.602
| 作業系統
| | | | 軟體學院
|
921.603
| 資料庫系統原理
| | | | 軟體學院
|
研究實踐 環節
| 650.500
| 專業實訓
| | 2
| 秋、春
| 實訓基地
| ≥14學分
|
650.501
| 軟體工程實踐
| | 4
| 春、秋
| 實習基地
|
650.502
| 選題(開題)報告
| | 1
| 秋
| 軟體學院
|
650.503
| 論文中期進展報告
| | 1
| 春
| 軟體學院
|
650.504
| 學位論文與答辯
| | 6
| 秋
| 軟體學院
|
十、實踐環節
軟體工程實踐是培養軟體工程碩士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是申請軟體工程碩士學位的必修環節;工程實踐由學校教師或企業中經過學校聘任的資深技術人員或業務主管負責指導。
十一、學位論文
1. 論文選題與形式要求
學位論文主要分為工程項目技術報告類和研究類兩種形式,所撰寫的研究類論文或技術報告類論文應緊密結合軟體工程實踐的主題展開。論文選題一般應直接來源於企事業單位,具有明確的套用背景和實用價值,同時應具有先進性、一定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1)技術報告類論文
(1)要求有一定的工程套用背景和項目效益分析;
(2)能綜合套用相關領域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遵循軟體過程管理規範,突出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宗旨,開發高質量的套用成果和實用技術;
(3)應提交階段性成果(如:可行性分析報告、項目整體計畫、項目階段實施計畫、需求分析文檔、分析與設計文檔等)和最終的總結報告;
(4)技術報告內容完整、書寫規範,軟體文檔俱全。
2)研究類論文
(1)選題應突出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宗旨,應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的目的;
(2)針對所研究的工程問題,能綜合套用相關領域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遵循軟體過程管理規範,提出或實現既新穎又有價值的解決途徑或分析結論,並具有一定的獨到見解;
(3)應有工程實踐、實驗或仿真的標誌性研究成果;
(4)論文結構合理、邏輯性強、層次清楚、論據充分。
2. 開題報告
(1)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應按本領域的學位標準要求進行選題並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
(2)進行開題報告前,通過廣泛地閱讀相關資料和實地調研對選題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寫出與學位論文緊密相關的文獻綜述。綜述的內容包括: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尚需進一步研究和開發的問題和內容等。
(3)內容包括:題目、課題來源、文獻綜述、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採取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法、擬形成的創新或特色、進度安排及學分完成情況等。當研究的課題是一個集體項目時,需要在開題報告中說明本人在其中承擔的內容和估計工作量。
(4)開題報告中要列出準備中期檢查的計畫內容和時間安排。
3. 中期檢查
在學位論文工作中期,組織3-5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老師組成中期檢查小組進行論文的中期檢查。檢查包括:聽取研究生課題進展情況匯報、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後階段工作技術問題的預測和擬採用的技術路線以及課題結束日期的計畫等。中期檢查小組根據研究生的論文研究中期報告寫出評語,並給出具體的考核成績。考核成績包括通過和不通過兩種。對於未通過中期檢查的研究生,指導老師要幫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研究措施和要求。
4. 學位論文評審與答辯
(1)學位論文的評審著重審核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 、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考查項目方案及其實現的先進性、合理性、技術難度、工作量、實際效果和論文(報告)的規範化程度。
(2)攻讀軟體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3)學位論文至少應有2位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應由3~5人組成;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均應有來自企業或工程領域的專家。
十二、學位授予
通過課程考試取得規定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由培養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准後,授予軟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十三、軟體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簡介
陳傳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從事圖形圖像處理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現任軟體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屆諮詢委員會特邀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ACM會員,“高科技與產業化”雜誌特邀編委,“中國進出口軟體”雜誌理事,國家高性能計算(武漢)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套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宇航學會計算機套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武漢賽百數據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國家及地方多級專家庫專家。指導博士後和博士生19人、碩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項目、863項目、航天部項目、國家高性能計算基金項目、軍口預研項目、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大型橫向項目等縱橫向項目4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3次。出版編著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98篇。三大索引收錄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網路與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導領域在華中科技大學為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代碼0810)中的通信與信息系統(代碼081001),在武漢大學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代碼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碼081220)。碩士研究生指導領域為軟體工程(學科代碼081280)中的網路軟體開發和網路與信息安全。現研究項目有1)可信計算平台,密碼分析,安全密碼部件設計;2)網路安全分析,SSL分析;現開發項目有1)電子政務系統,電子支付系統;2)中小型企業信息系統。
肖來元,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1月出生。主要從事數位化技術與領域工程、IT項 目管理、軟體服務與套用等相關方向的研究。現任軟體學院副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教育部軟體工程學科課程體系研究課 題組成員,清華大學出版社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先後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工作領域主要涉及軟體工程、機械 工程和力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過軟體項目管理與案例分析、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獲取與溝通、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基礎、有限單元法、邊界元方法等多門本科與研究生課程;並長期從事結構與傳動裝置的彈性動力學和計算機仿真以及數位化技術與領域工程的跨學科研究,指導研究生80餘人。
出版專著2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本、網路版電子教材1部;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錄;負責1項國家科技攻關子項目,參與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3項省部級研究項目和多項橫向課題;獲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部級成果獎2項。
沈剛,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和系統工程專業,分別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曾參與多項CIMS課題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學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倫多大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訪問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國Motorola公司工作,從事自動化系統和移動通訊系統的研究及開發。2003年起,在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開設《計算機網路》,《嵌入式系統》,《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等雙語課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現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實時系統,無線通訊系統,數字通信網路和軟體工程等方向。
劉雲生,教授,博導。ACM(美國計算機協會)、IEEE(國際電器電子工程師協會)高 級成員,中國安防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辦學位評審專家,國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上海特區科技顧問專家,湖北省科技 進步獎評審專家,湖北省政府採購評審專家,武漢市政府經濟技術顧問專家,湖北省暨武漢計算機學會軟體專委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兼職教授。曾 多次當選為IEEE ICDE (國際數據工程會議,世界三大頂級IT會議之一)、ISFST等國際學術會議的程式委員,分組主席,大會主席。作為我國最早的軟體工作者之一,從事計算機科學及套用研究和教學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國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進修,後正式聘為研究職員,從事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軟體開發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國內率先開始現代(非傳統)資料庫的研究開發,為其奠定了基礎。1993-94年再次去美國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訪學者,進行主動、實時、記憶體資料庫及其集成技術的研究,被我駐美使館評價為“取得突出成果”。
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非傳統)資料庫理論與技術及其系統實現;嵌入式、移動、實時計算;實時數據集成管理與開發環境;軟體方法學與工程技術;現代信息系統開發與套用等。先後指導博士後、博士30餘人,碩士200餘名。主持省部級以上各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錄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現代資料庫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特種資料庫技術》(合著,科學出版社)等專著與教材6部。獲國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學二等獎、部省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8項;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2次;梁亮勝科技貢獻二等獎,優秀論文一、二等獎,優秀教材一、二等獎等10多項;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三育人”獎等各種獎20餘次。
文遠保,男 ,教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無線電系無線電技術專業。1970年開始在本校計算機系從事計算機教學和科研工作,1978年晉升為講師,1983年去美國進修學習、1989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曾任計算機及套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計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仿真機分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系統結構、VLSI/ASIC設計技術、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及軟體開發、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路及信息系統等。長期從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系統結構、ASIC設計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套用及實現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完成的縱、橫向項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橫向等科研項目20多項,多數為軟體研究開發項目。在國內外權威和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指導碩士研究生50多人。
吳濤,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軟體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開發與質量保證、軟體復用與產品化、軟體病毒、三維造型技術等,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軟體外包項目開發;2006年參與863項目基於複雜性科學的車間動態調度理論與方法研究;2007年赴愛爾蘭參加面向工業化的教育進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03-2008年主持開發微軟亞洲研究院資助項目2項,國防項目1項,省部級以上項目4項。率隊獲首屆“花旗杯” 科技套用大賽全國一等獎,首屆微軟“創新杯” 大賽全國三等獎,2008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一等。
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學碩士,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幾十年來一直工作在華中科技大學,一 直從事對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和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工作,從而積累了計算機設計原理、計算機系統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識,設計出了簡易計算機系統,該系統有自己設計 的指令集,系統具有自動執行程式的功能。教學環節中獲得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獎,也曾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教學研究中先後參編《計算機組成原理》教 材,主編《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教材,主編《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獲得省科學進步獎二等獎1項,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存儲系統的研究。
陳長清,男,工學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農業銀行科技處工作,從事金融軟體開發與維護,通訊系統的設計與維護。從2003年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工作,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國Reading大學進修,2009年在IBM美國矽谷實驗室進修。近年來在國際和國內的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數篇分別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和省級項目以及企業套用多項。獲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各一項,主持省級教改項目一項。現主要致力於資料庫及軟體工程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究。
任宏萍,女,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0年畢業於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及套用專業。1986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軟體助教進修班。2006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畢業後留校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工作。1987年晉升為講師,1994年被聘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學習、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面向對象技術和基於網路的軟體研究與開發。完成和主持完成多個縱、橫向科研和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其中包括863項目。在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若干篇,合編著並出版教材3部。主講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UML及建模技術,數字邏輯、計算機網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並指導研究生若干名。多次獲得教學質量優秀獎。在新加坡工作期間,多次獲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學院授予的軟體研究與開發創新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面向對象技術, 基於WEB技術的軟體研究與開發,虛擬現實技術,網路信息安全。
陸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作博士後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做合作課題研究。曾經參與並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在人工智慧、模式識別、軟體工程、軟計算及網路式軟體開發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了70多 篇學術論文。目前承擔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網路式軟體開發及軟體工程等課程,並在本課題組研究生範圍內設定了專業特色培養計畫,增設了人工神經網路與微粒群優 化、軟計算及軟體工程前沿新技術發展等新課程的學習,促使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研究方法論,更好地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面向世界。
黃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華中理工大學電力系電磁測量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92.9至1995.5華中理工大學自控系系統工程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1995.9至1999.12,華中理工大學電信息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漢市東胡開發區管委會工作,2002年作為武漢市政府駐美國友好城市匹茲堡市代表,赴美國工作。2004年2月至今華中科技大學任教。1996獲得ORACLE聯合大學國際認證證書;2000.5至2000.6由國家外國專家局選派赴以色列參加國際企業管理交流,獲國際認證證書。主持研究項目5項,參加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和九五攻關項目各一項,參加其他科研項目12項。在《通信學報》、《電子學報》、《電子科學學刊》、《華中理工大學學報》、《計算機工程與套用》等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十篇論文。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技術與套用、移動計算、決策支持系統、嵌入式系統的研究。
盧力,男,博士,副教授,碩士導師,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讀於原華中理工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圖像所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專業,獲博士學位。1997年晉升現職。主持和參加過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其中包括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國防預研基金項目“超解析度衛星圖像處理技術研究”(2001.7-2005.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高性能計算中的快速算法及其套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項目是 “星上遙感圖像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實時實現技術方案”(2006年國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計畫資助項目);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科研論文二十餘篇;編寫網路視頻教材一部。曾兩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數值計算、圖像信號處理、網路信息安全等。
邱德紅,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華中理工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獲碩士學位;1998年在華中理工大學電力系統自動化獲博士學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01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學做研究。主要從事機器學習理論及其套用、數字媒體技術、圖像處理、軟體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參與過國家自然基金、863項目和香港RGC基金項目和湖北省教學改革項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和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共30餘篇,其中5篇被SCI收錄,10篇被EI收錄,1篇被ISTP收錄,多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宣讀。
方少紅,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漢大學科技情報專業畢業獲理學士學位,1997年原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至今在職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套用專業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評為副研究館員,2005年被評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檢索諮詢員、IBM AIX系統管理員以及IBM DB2系統管理員等資格認證。2005至2007年主持並完成2項國家863計畫子項目,現負責在研1項國家863計畫項目和1項國家709計畫子項目、參加在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5篇,參編出版教材3本。2006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二等獎,2007年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要研究方向:圖形圖像處理、媒體信息管理、資料庫套用系統。
薛志東,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於原華中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2002年6月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套用專業獲碩士學位;2006年6月於華中科技大學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獲博士學位;2006年9月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開展研究工作。在圖像處理及生物信息學領域發表論文10餘篇,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湖北省博士後基金等的項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發興趣包括遊戲及動畫製作技術、圖像及模式識別、生物信息學、Java軟體開發等。
武劍潔,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1997年至2004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國家CAD支撐軟體工程中心,獲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期在武漢天喻軟體有限責任公司從事三維產品設計軟體系統的開發工作。2004年至今,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任教。現為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出版教材《軟體測試技術基礎》。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計算機工程》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錄。主持和參與橫縱向科研與教學項目多項。參與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產品設計CAD軟體”、香港工業技術發展署資助項目“計算機輔助三維服裝設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移動感測器的主動式閉環測量規劃理論與方法”等。參與湖北省精品課程、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教育部-微軟精品課程、教育部特色專業等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形圖像處理、數字媒體技術、軟體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象圖形學會虛擬現實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象圖形學會數碼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畫學會會員。2002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博士畢業,方向為多媒體信息處理,博士學位論文《虛擬現實中基於圖形與圖象的建模與繪製(G&IBMR)的研究》榮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中船重工集團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後研究,博士後研究報告《虛擬海戰場環境的建模與繪製及計算機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時在電信系所辦的東湖高新企業武漢鴻象信息技術公司從事三維動畫製作及研究,武漢鴻象信息技術公司創於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從事三維動畫製作及三維圖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調入軟體學院數字藝術系工作。先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重點科技發展項目及橫向協作項目多項,內容涉及圖像理與識別、虛擬現實與視景仿真。這些 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光子的超導理論及驗證”、“海底地形探測成像新技術研究”、湖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建築設計方案計算機三維動畫輔助評 審系統”(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主持了橫向協作項目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總公司“三峽工程多媒體演示系統”、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三峽工程截流視景仿真”、中船重工709所“HZC對抗視景仿真軟體模組研製”。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系統仿真學報”、“華中理工大學學報”、SPIE等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錄十幾篇。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形與虛擬現實、多媒體信息處理、動漫與3D遊戲技術、影視動畫藝術。聯繫方式E-mail:
[email protected]。
劉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2002年至2005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先後參與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國防預研縱向課題研究,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在權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EI收錄6篇,SCI收錄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儲和信息檢索、Web信息抽取、分散式系統、圖像檢索等。
萬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系軟體專業,之後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套用專業繼續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在任教期間曾講授計算機圖形學、C程式設計等多門課程。2000年“計算機圖形學CAI”項目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2002學年度校教學質量二等獎;2002-2003學年度校教學質量二等獎;2004年“基於網路的自主型硬體虛擬實驗環境構建”項目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教改項目“互動性數字邏輯虛擬實驗教學平台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校工作期間,主持並作為主要成員參加863和國防預研縱向課題研究項目10餘項。主持的項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設備上的瀏覽軟體、計算機網路系統診斷軟體等多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項目“清江流域水電綜合信息集成系統”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SVG圖形編輯軟體、NAM(非對稱逆布局)圖像表示和處理軟體、計算機故障診斷軟體等3項軟體著作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圖像,在權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
胡雯薔,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學院,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信息所,獲博士學位。博士其間曾參與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73等多項橫縱向項目。目前主持863康復機器人虛擬仿真課題及虛擬現實方向橫向項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國機械工程》、Proc. ICMA等國內外權威和重要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SCI、EI收錄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康復機器人虛擬仿真、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郵電局工作,主要從事軟體的研發與管理工作,負責開發了多個軟體系統。2000年至2003年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從事光網路系列產品的軟體研究與開發工作,期間分別參與了TMN的研究與開發、MSTP系列產品的相關規劃以及起草MSTP內嵌RPR技術規範等國標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期間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會議上發表十多篇論文。現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數據挖掘,軟體工程,信息網路及網路安全。
區士頎,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讀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1994至1997年在武漢煤炭設計院從事設計工作。1997至2000年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獲碩士學位;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工業裝備與自動化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在煤炭設計院工作期間完成了多項規劃和設計任務。攻讀碩士期間在開目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軟體開發工作,研究內容為MIS系統中的車間派工調度軟體模組。攻讀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為目前計算機圖形學的前沿技術——任意拓撲曲面的多解析度建模技術。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等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學與可視化、,虛擬現實、動畫技術、智慧型CAD、軟體工程等。
蘇曙光,男,博士,湖南臨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航天科工集團目標與環境光電特性國防重點實驗室技術顧問。1994.9~1998.7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電子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7~2000.6工作於長虹電子集團;2000.9~2006.5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碩博連讀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近5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2篇,且多數被EI或ISTP全文收錄。參與國家863科研兩項,國防重點預研項目一項,主持和重要參與的橫向項目主要有"遙感高光譜圖像處理系統"、"戰場紅外視景仿真系統"、"基於網路協作的戰場動態場景模擬與虛擬測試平台"、"星上圖像無損壓縮系統"等。目前研究方向和興趣:(1)多媒體通信和視頻編碼(2)作業系統和中間件(3)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嵌入式系統。
曹華,男,博士。1992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自控系,獲學士學位;先後供職於深圳先科雷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從事自動化設備設計、可程式控制器軟體開發、光網路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2001年~2006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曾主持參與的項目:湖北省教育廳教師職稱申報管理系統、湖北應城鹽業集團財務軟體、GIS水務管理系統、遠程IP Camera系統、硬碟視頻監控系統、PCI視頻切換矩陣卡、PCI報警卡,某國防視頻網路加密系統預研課題等大中型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會議)發表論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檢索。現在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圖像視頻的嵌入式系統套用,多媒體信息安全,計算機視覺。
呂澤華,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1年至2007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自控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國內權威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參與國家973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模糊計算、近似推理、數據挖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