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在聚變工程技術、電漿物理和核科學與技術等主要研究方向上開展了相關研究和人才培養,先後承擔了國家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畫專項、“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等在內的國家級重大研究項目32項,研究經費超過1.5億元。通過這些項目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
  • 主管部門:華中科技大學
  • 研究方向:聚變工程技術、電漿物理和核科學與技術等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l 托卡馬克電漿破裂控制與緩解,研究電漿破裂產生的,破裂避免手段和緩解技術機理。
l 磁約束電漿輸運和約束,研究湍流引起反常輸運的機制,邊界粒子流和熱流控制方法。
l 聚變工程技術研究聚變特種電源、控制與數據採集,大功率微波加熱,高溫電漿診斷技術。
l 聚變中子源研究高性能場反電漿的產生技術,探索磁阱型磁壓縮裝置在聚變中子源中的套用。

發展歷史

磁約束核聚變的目的是實現持續可控的核聚變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需求。聚變能研發被國家列為“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被美國工程院評為21世紀十四大科技挑戰之一。聚變與電漿研究所(以下簡稱聚變所)是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因應我國參與的最大國際合作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畫(www.iter.org)以及未來核聚變能研發的重大需求而成立的研究所,其宗旨是開展核聚變能源相關的基礎研究和培養聚變能研發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聚變所通過對ITER計畫的參與,實現了電氣、物理、材料、能源、機械、控制、計算機等學科的交叉和發展,促進了新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升了我校在未來尖端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2016年,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台,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決定依託高等學校整合提升並建設認定一批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所依託J-TEXT裝置開展聯合研究,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韓國國立聚變研究所、英國卡拉姆實驗室等多個國際知名磁約束聚變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簽署了正式的合作協定,匯聚了眾多的國際領軍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結果。201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將華中科技大學申報的“磁約束聚變與電漿”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列入立項建設名單。
聚變所擁有由華中科技大學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共建的聚變實驗裝置J-TEXT。該裝置是我國高校中第一個大中型托卡馬克裝置,被納入中國磁約束聚變發展路線圖,也是依託於華中科技大學成立的“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平台。聚變所現有教師24人,技術人員13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

科研成就

2019年4月26日,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暨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在武漢市洪山禮堂召開。電氣學院聚變與電漿研究所於克訓教授牽頭完成的“高頻三維磁場調控磁約束聚變托卡馬克磁流體不穩定性關鍵技術及套用”獲科技進步一等獎。J-TEXT在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發表SCI論文143篇,7篇論文評為國際聚變頂級期刊的年度亮點或封面論文,為中國聚變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才培養

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做為“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 的掛靠單位,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已畢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達173人。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聚變所鼓勵優秀研究生積極參加國內、國際會議,與國內、國際同行互相交流工作進展,及時了解磁約束聚變的最新前沿問題並積極宣傳聚變所的最新研究進展。2017-2018連續兩年有博士研究生在重要國際會議上獲得最佳牆報獎。此外,聚變所還為在讀的優秀博士生提供去國際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如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1人)、戴維斯分校(1人)、德國於立希科學中心(2人)、日本核聚變研究所(1人)長期訪問學習的機會,與國際磁約束聚變頂級學者交流、合作。
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累計獲得“國家獎學金”達30餘人次,博士畢業生中有兩人獲得“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畫”。聚變所更注重研究生的長遠培養,為國內、國際聚變屆輸送人才。聚變所畢業的多名研究生已經成為磁約束聚變界的優秀青年人才,在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電漿物理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美國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通用原子能等國內外重要科研機構擔任重要崗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