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從1983年原華中工學院的物理教研室建系起步,2008年成立物理學院。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共有在職教職員工147人、在讀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0餘人;開辦2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野外台站、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hys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創辦時間:1983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類型:理工
  • 屬性:教育部“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2013年)
  • 主管部門:華中科技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張凱
    院長:陳相松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 本科專業:2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037號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合作交流,學術交流,國際合作,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4年7月,學校決定成立物理教研室,隸屬基礎課部,由教務處直接領導。
1960-1961年,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物理、化學合併成立理化系,後恢復為基礎課部,包括數學、物理、化學、體育和政治(馬列主義教研室)。
科技部引力與固體潮觀測台站科技部引力與固體潮觀測台站
1983年8月,為適應教學、科研的需要,學校決定撤銷理化系和固體電子學系,成立物理和固體電子學系。
1983年10月,華中工學院發出《關於物理和固體電子學系改名為物理系的通知》,物理系正式成立。
1984年4月,根據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將原物理系撤銷,分別成立物理系和固體電子學系。
2000年5月,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同年9月原華中理工大學物理系和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物理教研室合併。
2005年8月,原同濟醫科大學物理教研室併入物理系。
2008年5月,為了適應物理學科整體發展和學校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需要,物理學院正式成立。
2013年,學院獲批教育部“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
2015年,學院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畫,設定3個特色班。
2016年7月1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作為法人單位,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山大學作為共建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辦2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套用物理學、物理學

學科建設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物理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物理、光學、凝聚態物理、電漿物理、無線電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精密測量物理和材料物理與化學、固體地球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物理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理論物理、光學、凝聚態物理、電漿物理、無線電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精密測量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固體地球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物理學

師資力量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共有在職教職員工147人,其中專任教師127人,教授51人,副教授60人;2012年以來,引進了包括8位青年千人在內的50多名青年教師。
中科院羅俊院士中科院羅俊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專職)、葉朝輝(雙聘)、許厚澤(雙聘)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羅俊、吳穎陸培祥李亮
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M.SUHAL ZUBAIRY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羅俊、吳穎、肖奕、陸培祥、李亮、塗良成胡忠坤
“千人計畫”入選者:李亮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蘭鵬飛付英雙周月明吳慶文、楊山清、黎敏
“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蔡建明、陳學文、付英雙、黃勝友、王兵、王順、劉鑫、 徐剛、朱增偉、于海濱
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陳相松、高義華、龔雲貴、胡忠坤、陸澤晃、羅志才、塗良成、吳慶文、周澤兵、歐陽鐘文
湖北省百人計畫:蔡建明、王兵、蘭鵬飛、李偉、潘明虎、呂新友
楚天學者特聘教授:高義華、羅鵬順、陸澤晃、潘明虎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教育部“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中心
教育部“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精密測量物理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及省部級教學獎國家及省部級教學獎
  •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畫
拔尖班:每年招收人數20人,學制4年。設立多種獎學金、助學金及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投入專項培養經費。
英才班:每年招收人數30人,學制4年。設立“嚴濟慈物理學英才獎學金”等多種獎、助學金。
4+4本博連讀實驗班:每年招收人數20人,八年制本博連讀,授予理學學士和理學博士學位。設立多種獎學金、助學金及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投入專項培養經費。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野外台站、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承擔精密重力測量國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參與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和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實驗裝置的建設;建設有引力實驗與理論、精密重力測量、原子分子光物理、超快光學、量子光學、生物分子物理與模擬、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天體物理、粒子物理與宇宙學等科研團隊。
精密重力測量科學走廊效果圖精密重力測量科學走廊效果圖
科技部野外台站:科技部引力與固體潮觀測台站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本物理量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力導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院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強磁場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粒子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研究所、材料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引力中心、量子光科學中心、超快光學實驗室
平台儀器設備(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
名稱型號
高性能科學計算平台(生物計運算元平台)
機架式伺服器
高性能科學計算平台(凝聚態、天文物理)
機架/刀片式伺服器
物理實驗裝置
ELVIS+PCI-6014
原子力顯微鏡
AFM-Ⅲ
電阻蒸發真空系統
自製
高梯度磁分離器
LB-1
JPG-450鍍膜機
JPG-450
低振動閉循環制冷機
C04-005-005
飛秒雷射器
Legend Elite
螢光光譜探測器
PIXIS400B
阻抗特性分析儀
WK6500BS22
制冷機
S22
VSM測量控制系統
JDM-13型
微機差熱天平
HCT-2
阻抗測試儀
4284A
多功能物理特性測量系
PPMS-9
多靶磁控測射設備
JGP350B
鐵電材料測試系統
RT1-PREMⅡ
磁電係數測試系統
SUPER ME-1
X射線衍射儀
BDX3200

科研成果

  • 科研綜述
2011年至2015五年,學院承擔了國家科技部973計畫、863計畫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 131項,到賬經費總額達到1.8億;發表SCI論文643篇,其中A類論文366篇;PRL和影響因子大於10的高水平論文14篇,2015年發表高水平論文9篇,其中PRL4篇。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2012年以來,學院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5項(含重點項目9項,重大儀器研製項目1項),到校縱向經費突破2億元,在物理學主流期刊發表論文700餘篇,其中高水平論文50餘篇,包括Science 1篇、Nature Comm. 5篇,Phys.Rev.Lett. 19篇。
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
  • 科研方向
引力物理
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的測量結果從1998年以來一直被國際科技數據任務組(CODATA)收錄、近距離牛頓反平方定律實驗檢驗是國際上最好的幾個結果之一、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完成巨觀旋轉物體等效原理實驗檢驗、光子靜止質量上限檢驗的實驗結果被國際粒子物理數據組(PDG)收錄等。
原子分子光物理
因在研究微器件多能級原子與雷射相互作用的特徵和機理問題中系統建立了單原子有效拉曼理論、提出了光子和波色子型原子系統的全量子化處理新方法等貢獻,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提出了系列極端超快光源產生與調控新方法、雙色光場調控強場非次序雙電離新方案等。
凝聚態物理
提出有機磁理論模型並闡明其機理,預言了幾種新型半金屬磁體;在磁電子材料與自旋電子學、多鐵耦合效應的調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理論物理
提出規範場的物理分解方法,為解決困擾核子自旋結構研究達20年的規範相關難題開闢了新的思路;提出磁耦合模型,是當前解釋黑洞雙星、活動星系核、伽瑪暴中噴流形成的重要機制之一。把非線性關聯方法用於生物序列分析,揭示了生物序列與結構之間的一些重要關係。

合作交流

學術交流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德國Max-Planck institute、義大利Politecnico di Torino、日本RIKEN Rlkagaku KENKyusho/Ins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新加坡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巴基斯坦National Institute of Lasers&Optronics、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台灣清華大學台灣成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內外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開設博學講堂,舉辦有物理學科內涵與前沿發展系列講座、格物論壇、博士生交叉學科論壇、學術年會、研究生學術年會等學術交流活動;舉辦了"精密測量物理與方法"香山會議、第九屆亞太引力與天體物理國際會議、第五屆中英空間科學技術國際會議、"廣義相對論理論和方法"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武漢暫現源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國內會議。

國際合作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年外國專家來訪超過100人次/年;科研人員赴海外參加國際會議及合作交流逐年增加,其中2016-2017年期間廚房近150人次,所到國家近20個,包括美、德、意、英、俄等;通過國際會議及國際化課程,提供國際合作及交流機會。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院徽為篆體的“物”字,底色為藍色。
院徽院徽
外圈的環內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英文簡稱、物理英文單詞、物理學院中文名稱和創辦時間1983年。

精神文化

楚文化傳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武漢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物理精神:探物窮理創新,自信自強爭先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紀委書記、副院長
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
工會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