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白絹病

菜豆白絹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其有性階段歸擔子菌亞門的白絹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 (Sacc.)West.],但在自然條件下很少產生。病菌主要以無性態的小菌核遺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其存活力相當強,在自然條件下經過5-6 年時間仍具萌發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豆白絹病
  • 主要危害:菜豆莖基部和根部
  • 表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
  • 後期:菌絲糾結成菌核
症狀特點,病原及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症狀特點

病部初呈暗褐色水漬狀病變,,向莖的上部延伸,或向地面呈輻射狀擴展。,幼嫩的菌核如鈕扣狀,白至乳黃色,老熟的菌核如油菜子狀,球形,褐色至棕褐色。隨著病情的發展,莖部皮層腐爛,甚至露出木質部,終致全株萎蔫枯死。

病原及發病特點

菌核可藉助流水、灌溉水、雨水濺射等而傳播,萌發產生菌絲,從植株根部或莖基部的傷口侵入致病。發病後病部形成的菌核又可萌發進行再侵染擴大危害。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植地連作,或酸性沙壤土或過度密植、株間通透不良等,皆易誘發本病。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一些一般表現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如外引的蔓生種碧豐(荷引)和矮生種供給者(美引)等是否也抗白絹病,有待於各地進一步觀察確定。

防治方法

對菜豆白絹病應以栽培防病為主,藥物防治為輔。具體抓好下述環節:
1.重病區注意從已知的一般表現抗病性良好的品種中尋找抗病品種。
2.重病田水旱輪作一年防病效果很好。或利用夏季高溫地膜覆蓋濕潤土2~4周,結合施哈茨木黴菌生物製劑(7.5~15千克/公頃),處理後整地秋植。
3.在種植前,每畝用絹遁1000g加細乾土20公斤以上,深翻土壤後,均勻撒施於地表,然後耙地或旋耕。
4.抓藥土營養杯育苗或藥土穴施護種(苗)(五氯硝基苯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按1∶500配成藥土)。
5.定植後至初花期淋噴絹遁800-1000倍,或5%田安水劑或井岡黴素水劑600~1 000倍液2~3次,見病後在拔除並妥善處理病株的基礎上,用絹遁1000g加細乾土20公斤以上,撒施病穴及周圍土面,封鎖發病中心。或繼續淋施上述藥劑。
6.適當增施石灰,改良土壤酸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