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斑點病

菜豆斑點病

菜豆斑點病是由豆類葉點霉、赭斑葉點霉引起的、發生在菜豆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葉緣處為半圓形,病斑邊緣褐色,中部淡褐色至灰色,有明顯或不明顯輪紋,潮濕時病斑上散生或輪生小黑粒,即分生孢子器。

菜豆斑點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條件適宜時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菌借雨水濺射傳播蔓延。溫暖多濕季節,植地低洼,株間鬱閉,利於發病。

菜豆斑點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雨季注意排除田間積水,及時搭架,改善種植地通透性;及時清除初發病葉,減少菌源;定期噴施植寶素或葉面寶等葉面噴施劑,使植株健壯;發病初期及時噴灑合適的化學藥劑,每10天左右1次,共防治3~4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豆斑點病
  • 外文名:Bean Phyllosticta leaf spot
  • 病原:豆類葉點霉、赭斑葉點霉
  • 為害作物:菜豆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菜豆斑點病病原為豆類葉點霉(學名:Phyllosticta phaseolina Sacc.)和赭斑葉點霉(學名:Phyllosticta noackiana Allesch),均屬半知菌亞門、葉點霉屬真菌。
  • 豆類葉點霉:分生孢子器散生於病葉表皮下,深紫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大小(34.18~105.6)微米×(24.3~40.4)微米,器孔口直徑6.84~9.32微米;分生孢子無色透明,單胞,長圓形或卵圓形,大小(4~7)微米×(2~4)微米。
  • 赭斑葉點霉:菌落乳黃色,較緊實。分生孢子器小而色黑,器壁膜質,褐色,孔口圓形;分生孢子長圓形,兩端圓,單孢,無色,(4~6)微米×2微米。

為害症狀

菜豆斑點病主要為害菜豆的葉片。葉片上的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生於葉緣或葉尖的為半圓形,直徑2~15毫米或更大,邊緣褐色,中部淡褐至灰褐色,斑面現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潮濕時其上散生或輪生小黑粒即分生孢子器。菜豆斑點病有時與菜豆炭疽病相伴發生。

侵染循環

在中國北方地區,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濺射傳播蔓延。在中國南方地區,特別是在周年均可種植菜豆地區,病原菌輾轉傳播為害,無明顯越冬期。

流行規律

菜豆斑點病通常在溫暖多濕的天氣條件下容易發生,低洼地、株間鬱閉也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 農業措施:雨季注意排除田間積水,及時搭架,改善種植地通透性。做好田間衛生,及時清除初發病葉,減少菌源。定期噴施植寶素或葉面寶等葉面噴施劑,使植株健壯。
  •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複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25%菌威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600倍液等藥劑,每10天左右1次,共防治3~4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