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國學經典解讀系列

《菜根譚》又稱《處世修養篇》,是明朝洪應明所著。 該書以“菜根”來命名,寄寓著作者的深刻含義。其蘊含之意大致有三:其一就是努力培養處世之根。蔬萊是人們生存不可或缺的東西,是營養豐富的佐餐佳品。菜或甘甜美味,或清香爽口,或又辛又辣,皆是由根而生。所有種菜人都知道,種菜之時重點必放菜根之上。人生在世,處世為人,也應厚培其根,這根就是對人生真諦的探求和理。解。其二不可輕視菜根。同菜葉、菜莖相比,菜根多被人們所遺棄,有很多人認為,處世的道理就如同菜根,根本不值得重視。洪應明卻認為處世之道不能等閒視之。其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處。根與菜比,難以相提並論,但窘困之人常把菜根當作蔬菜食用。只要不奢望太高,貪慾太多,菜根吃起來也是很香,並別有風味。或許洪應明就是嚼著菜根談“菜根”,他希望人們品讀《菜根譚》時,就像咀嚼菜根,並能從中品味出一些為人處世的滋味來。

基本介紹

  • 書名:菜根譚/國學經典解讀系列
  • 出版社:中原農民出版社
  • 頁數:251頁
  • 開本:16
  • 作者:洪應明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品讀經典,體會人生百種滋味;滄桑巨變,世事萬理蘊含其中;智慧為人,左右逢源進退得法;巧於做事,遊刃有餘享受成功。
菜根譚》融儒、釋、道三家思想之精髓,是明代著名學者洪應明之語錄體著作。書中既有佛家出世、入世的修身之法,又有道家宏闊俊逸的處世思想,還有儒家立身處世的精闢哲理。本書濃縮《菜根譚》之精華,並精選古今之經典事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其深意和智慧進行了闡述,定能讓您輕鬆領悟做事處世的道理和技巧。

作者簡介

作者:(明)洪應明
洪應明,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現今江蘇金壇人。著有《菜根譚》和《仙佛奇蹤》。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修德
德者事業之基
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
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
至人常若無若虛,盛德多不矜不伐
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毀人者不美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
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
不可乘喜而輕諾
不可乘快而多事
第二章 達觀
天地尚無停息,日月且有盈虧
福來不必喜,禍來不必憂
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會心不在遠,礙趣不在多
水暖水寒魚自知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
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第三章 勵志
人定勝天,志壹動氣
登山耐險路,踏雪耐危橋
精金美玉,定從烈火中煅來
橫逆困窮,是煅煉豪傑的一副爐錘
不可因倦而鮮終
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
水滴石穿,學道者須要努索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
一苦一樂相磨練
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當勇奮翼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
君子樂自逆境中來
第四章 精慎
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
盛滿之功,常敗虧細微之事
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
小處不滲漏
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
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第五章 交友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
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恩宜自淡而濃,威宜自嚴而寬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
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
名不獨任,過不全推
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自培植許多生意
第六章 應酬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套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
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
休與小人仇讎,休向君子諂媚
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則無豪橫之名
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
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念頭寬厚,如春風煦育
倚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
待人而留有餘,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
一疑一信相參勘
蘿蔦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
第七章 斂勢
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
御事而留有餘,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
進步處便思退步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
世事如棋局,不著得才是高手
暗處不欺隱
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
爭先的徑路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
達士知處陰斂翼
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第八章 明理
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
操履要嚴明,心氣要和易
智小者不可以謀大
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
鬧場能學道,方為心地上功夫
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
驚奇喜異者,終無遠大之識
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眾人憂樂以情,君子憂樂以理

文摘

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原文]
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垢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今譯]
所以學者不擔心有瑕疵,而擔心瑕疵難以除掉:不畏懼事理的障礙,只擔心通向真知的道路被阻隔。
[事典]
北魏的司馬楚之是個經驗非常豐富的將軍,有見微知著的本領。有一年,北魏大舉北伐柔然,司馬楚之被任命為糧草督運將軍。敵方為知道虛實,派奸細潛入司馬楚之的軍隊中,奸細們偵察完後,割下運糧的一隻驢耳回去交差。
有人把驢耳被割之事稟告上司,但是沒有一人知道原因,因此報到司馬楚之那裡。司馬楚之聽說後,馬上警覺起來,對諸將說:“一定是探路的奸細所為,賊眾馬上要來了。”運糧隊伍非常多,沒辦法輕裝逃走。是時天寒地凍,司馬楚之靈機一動,令士卒砍來柳枝築成城圍,然後把水灌進去,水很快凍結起來,僅一夜,平地上建起了一座堅固城池。城剛建好,敵軍便率軍襲至,但是冰牆堅固偉岸,沒有辦法攻進,敵人只好溜走了。
唐將李光弼通過長期的對敵作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神機妙算的本領。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李光弼與叛將史思明對壘於河陽(今河南孟州市西南),攻守都沒有進展。史思明想截斷李光弼糧道,移師至河清縣。李光弼得報,親自率軍到野水度駐紮,築壘抗拒,相持了一天,晚上率軍回到河陽城,派牙將雍希顥率一千士兵留守。並且指示他說:“史思明有兩名勇將高暉和李日越,今晚上必派一名來劫營。你留在這裡,只能固守,不能出戰,假如來將投降,就帶來見我。”
這種奇怪的命令,使雍希顥等人莫名其妙,私下裡說李光弼語無倫次,好像有點神志不清。但是李光弼歷來軍令如山,只有遵命固守。這天晚上,史思明果然決定劫營,他對李日越說:“李光弼長於守城,害怕野戰,今移駐原野,你率鐵騎五百去把他生擒回來,假如捉不到李光弼一定不要回來見我。”
李日越率騎五百來到野水度官軍營壘。雍希顥嚴守陣地,天亮時果見敵騎走近柵前,對左右說:“來了,先看他如何。”於是裹甲息兵,吟笑相視,沒有敵對表現。李日越非常奇怪,派人問道:“太尉在嗎?”雍希顥說:“走了。”“他留下多少兵?統將是誰?”“僅留下一千兵,守將就是我雍希顥。”
李日越沉吟沒有說話,雍希顥反問:“你姓李還是姓高?”“姓李!”雍希顥笑著說:“想是李日越將軍,太尉有命,知將軍素抱忠心,但是為環境所迫,今天特意令我在此迎接將軍。”李日越一聽,李光弼沒有在,於是對其部下說:“今天捉不到李光弼,就算活捉雍希顥,回去大家免不了一死,那就投降算了。”從騎沒有不同意的。
雍希顥帶他去見李光弼,李光弼熱情接見了他,上表推薦他為特進兼右金吾大將軍。高暉聽說以後,也率部眾來投降。
當時有人問李光弼:“您為何能收降二員猛將?”他說:“史思明幾次失敗,知道我不能野戰,聽說我轉移陣地到野水度,認為我投進了圈套,一定會派勇將來襲擊我,但是我離開了,李日越找不到我,雍希顥沒有名氣,把他捉回去還是一死,李日越害怕死,除了投降也無路可走。高暉的才勇都超過李日越,看見李日越在我這裡受到重用,再加上他本來附逆就並不是真心,能不率部來投降嗎?”
[思悟]
做事情的才幹是多年積累得來的,不是一天兩天能學到的。在一個領域做得時間長了,經歷的情況多了,會形成一種直覺和靈感,這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吧。兵書讀得再多,不帶兵打過仗也是空談;不到水裡是學不會游泳的。P12-14

序言

《菜根譚》又稱《處世修養篇》,是明朝洪應明所著。
該書以“菜根”來命名,寄寓著深刻含義。其蘊含之意大致有三:其一就是努力培養處世之根。蔬菜是人們生存不可或缺的東西,營養豐富,菜或甘甜美味,或清香爽口,或苦辣參半,皆是由根而生。所有種菜人都知道,種菜之時重點必放不少在菜根之上。人生在世,處事為人,也應厚培其根,這根就是對人生真諦的探求和理解。其二不可輕視菜根。同菜葉、菜莖相比,菜根多被人們所遺棄,有不少人認為,處世的道理就如同菜根,根本不值得重視,洪應明卻認為處世之道不能等閒視之。其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處。根與菜比,難以相提並論,但窘困之人常把菜根當做菜蔬食用。只要不奢望太高,貪慾太多,菜根吃起來也很香,並別有風味。或許洪應明就是嚼著菜根談“菜根”,他希望人們品讀《菜根譚》時,就像咀嚼菜根一樣,並能從中品味出一些為人處世的滋味來。
《菜根譚》中提倡的處世原則、處世方法、處世手段是非常廣博的,涉及到了人際關係的方方面面。所提倡的處世哲學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提倡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為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略;淡泊名利,是修身處世的做人原則。其二,提倡克己博愛,厚以待人。《菜根譚》所有的篇章都閃耀著這一處世思想的熠熠光芒。人食五穀雜糧,接觸千人萬物,不可能不產生諸多欲望,關鍵是要善於自我控制,將“欲”消滅在萌芽之中。薄以待己,寬以待人,是人際交往、處世酬人中不可或缺的原則之一。其三,提倡心地坦白,慎於獨處。“慎獨”是儒家一貫提倡的處世原則,時至今日仍然為人們所接受,並認為“慎獨”是人應該具備的美好道德品質,為人處世要心地坦白,光明磊落,要做一個正人君子,心無愧悔,也無偏私,亦無畏懼,對人要開誠布公,直言不諱。只有這樣,才能“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常言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細細咀嚼不同菜根,品嘗不同滋味,就如同慢慢品嘗人生的滋味。《菜根譚》集儒、釋、道三家精髓,集修身養性、治國齊家、處世為人等諸多人生哲理於一體,微言大義,智藏其里;若深悟其意,如醍醐灌頂,讓人受益無窮。
本書選取《菜根譚》中經典智慧精華,並精挑細選了古今之經典事例對其進行闡釋,使讀者在親品原著之真味的同時,更能加深對《菜根譚》深意及智慧的領悟。
編著者
2007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