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屯鎮

菜屯鎮

菜屯鎮位於山東聊城茌平縣西北部,距縣城西北35公里,全鎮總面積59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人。菜屯鎮所轄重要行政村有:菜屯村、任莊村、大黃村、堤口馮村、梁李村、豐李村、婁莊村、闞莊村、楊槐村、林場村、張賈村、南海子村、西海子村、倫徐村、孫莊村、前韓村、後韓村、於窪村、崔營村、商石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菜屯鎮
  • 外文名稱:Caitun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聊城茌平縣
  • 下轄地區:菜屯村、任莊村、堤口馮村、大黃村等3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菜屯村
  • 電話區號:0635
  • 郵政區碼:252116
  • 地理位置:茌平縣西北部
  • 面積:59平方公里
  • 人口:2.8萬
  • 方言:山東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魯P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工業發展,產業結構,鄉鎮建設,剪紙藝術,文化典故,文化名人,商愷,張洪泉,

歷史沿革

1946年以來,先後為菜屯區、菜屯鄉和菜屯人民公社。1971年2月,全縣區劃調整,將菜屯區的西紙坊頭、後陳莊、郭堤口、崔老莊、大朱(包括小衛莊的幾戶)5個自然村劃歸賈寨人民公社,李井范、蔣莊、許寨、王麻子、田莊、許莊、乜堂、朱樓(包括小衛莊的幾戶)8個自然村劃歸肖莊人民公社。1984年7月,菜屯人民公社改為菜屯鎮。

自然資源

菜屯鎮地處黃河故道,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沙質土壤,氣候為北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馬頰河從境內斜穿而過,優越的氣候和水質為農作物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產果香瓜甜,西瓜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無公害地瓜產量達到2.8萬噸,林木覆蓋率達46.3%,優質雜果面積4000餘畝,素有“林果之鄉”美譽,以花生為主的油料產量列全市10強前列。菜屯鎮交通便利,30分鐘可達聊城茌平、臨清、高唐,3小時可達濟南德州。基礎設施健全,電力充足,十萬千伏變電站保證電力供應。

工業發展

工業經濟迅速發展,菜屯鎮工業經濟以木材加工業為主,木材加工企業600餘家,已成為全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所產板材遠銷全國各省市,及日、韓、東南亞等地。冷凍儲藏企業12家,糧油加工企業17家。聊夏公路沿線已經形成經濟長廊,菜屯、張賈、倫徐、黃莊四村之間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已形成了全鎮經濟隆起點,小城鎮建設已具規模,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餐飲、修配、運輸等業戶已達260餘家。山東省茌平縣菜屯鎮發展木業加工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木業加工特色鄉鎮,5年間該鎮10平方公里的產業集群區,各類木材加工廠達到2000家,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日加工木材5000立方,日產木皮160萬張,能供應400家制板廠,產品輻射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等地,吸納了山東、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等省的木材資源,是魯西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場和木材加工基地。 菜屯鎮在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民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木業加工已成為菜屯鎮的品牌。截止目前,木業加工戶已達1000多家。該鎮又出台多項措施,積極打造“魯西木業加工強鎮”。
一是培植20戶大型木材深加工企業,在政策、資金、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二是加強鎮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功能。三是充分發揮林海木業公司、菜屯鎮木業協會的作用,規範行業行為,運用組織、協調、職能,搞好服務。四是挖掘民間財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外資,搞好資金運營,更好地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五是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管理,培植稅源,規範稅費徵收,實現既富民又強鎮。 農資服務部
菜屯鎮菜屯鎮
本公司位於富裕的鋁城茌平縣,瓜果之鄉菜屯鎮,隨著國家重視三農的政策的利好形式,農村經濟空前活躍,農業的收入大大提高,該公司就是在此大好形式下在2005年成立的,重要經營農業用化肥、農藥、農用生產資料等。業務覆蓋整個菜屯鎮,覆蓋農戶5000餘戶。年營業額逐年增長,在區域內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產業結構

該鎮立足實際,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木材加工業在該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群體,帶動和促進了全鎮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鎮小型木業加工戶達到406家,大型木業加工企業8家,簽約待建的還有7家。2005年,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600多元,增加鎮財政收入380萬元,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7000多人,2006年上半年完成民營經濟稅收664.7萬元,同比增加325萬元,初步走開了一條立足木業加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路子。該鎮的主要做法是:
發展思路
菜屯鎮地處黃河故道,樹多林密,林木面積近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7%,是國務院命名的“林果之鄉”。長期以來,菜屯鎮從事木材砍伐和運銷的有千餘人,整車的原木銷往外地,而從事木業加工的僅3家。2003年初,鎮黨委、政府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以木業加工為主導,壯大小加工群體,培植骨幹深加工,全力打造民營經濟強鎮”的工作思路,豐富的林業資源成為該鎮發展民營經濟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他們堅持以人為本,依靠民力,順應百姓的致富願望,廣泛動員經濟能人,不管項目大小、資金多少,只要投資創業,鎮黨委、政府就全力扶持、幫助。同時還加大了輿論宣傳力度,對幹事創業的能人大張旗鼓表彰獎勵,努力營造“人人要幹事,家家想致富”的良好氛圍。多次組織機關幹部、村組幹部、黨員民眾到臨沂、江蘇、河北等地參觀學習,使大家看到了差距,解放了思想,增強了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動迅速統一到了全鎮木業加工發展的大目標上來。
菜屯鎮菜屯鎮
最佳化環境,搭好發展平台
在環境建設上,他們一是抓穩定。2003年初,鎮黨委、政府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從嚴打擊歪風邪氣,徹底整頓黨員幹部隊伍,實行了領導包案處理信訪問題,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集中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迅速扭轉了被動局面,在全鎮形成了社會穩定,人心安定,風正氣順,人心思富、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二是抓服務。嚴格落實服務承諾制度,提高辦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只要有人辦企業,鎮黨委、政府就主動靠上服務,幫其研究謀劃,為其協調解決用地、用電、資金、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使其儘快投產達產,有的企業從選址、建設到投產達產還不足一個月。三是從嚴整治“三亂”“五霸”。鎮上成立了整治最佳化發展環境領導小組,對刁難、敲詐、勒索、強裝強卸、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等侵害民營企業利益、破壞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堅持露頭就打,絕不姑息遷就,絕不心慈手軟;對行政、執法、服務部門,規範行為,嚴格要求,嚴肅查處吃、拿、卡、要不良現象,維護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和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四是強化硬體建設。該鎮依託聊夏公路建設了“三縱三橫”的鎮域公路大框架,高標準鋪設柏油路面50公里,新增大功率變壓器36台。同時依託產業優勢顯著、交通方便、用電便利的張賈等四個村,規劃了木業加工工業園區,對園區合理布局,實行優惠措施,配套功能設施,提供優質服務,使園區形成了地方經濟聚焦點、輻射源,大大提高了加工業戶的群體效益。
菜屯鎮菜屯鎮
創新機制,形成發展合力
民營經濟是領導經濟,必須創新機制,精心組織。他們在創新領導機制方面,一是強化組織領導。鎮上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抽出三分之一的得力人員,充實加強了鎮經濟發展辦公室。明確了鎮直各部門、各村的“一把手”為發展民營經濟的第一責任人,工作調度“一把手”,獎懲兌現“一把手”。為使全鎮木業加工行業向規範化運作、集約型發展,我們組建了菜屯鎮木業管理委員會、木業協會和木業加工集團,加強對行業發展的協調、管理和規範。二是壓擔子、分任務,落實目標責任。對機關幹部按職務分配任務,以兩個月的工資為風險抵押,完成任務獎,完不成任務罰,對村根據發展現狀、地理位置分配任務,提高民營經濟在目標考核中的分值,執行嚴格的獎懲。三是營造政策“窪地”。按照“民眾放膽致富,幹部放心幹事”的指導思想,強化扶持措施,在用電、土地資金等方面降低準入門檻,堅絕杜絕一切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四是鼓勵鎮村幹部帶頭。機關幹部自辦企業的,給時間,給政策,不僅不減少其工資性收入,而且給以獎勵、提拔和重用,調動了機關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目前已有20名機關幹部創辦了自己的企業。經委人員賈正國2004年上了旋皮機,兩年掙了30萬元,得到了經濟上的實惠、組織的認可和社會上的尊重。為使村支部書記當好“領頭雁”,他們規定,對村支部支書記本人沒有民營項目的,在鎮組織的“評先樹優”中實行一票否決。目前,30名村支部書記中已有18人有了自己的企業,對全鎮木業加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菜屯鎮木業菜屯鎮木業

鄉鎮建設

1986年,朱(啟虎)菜(屯)路全長7.30公里舖設柏油路面。1996年,菜屯鎮在全縣率先實現了公路村村通。1982年開通至茌平班車,每日一班次。2005年,公共汽車增至27個班次,其中至聊城的有9個班次、至濟南的1個班次,全鎮30個行政村通了公車。
2005年底,菜屯鎮有35KV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配電容量7150KVA;10KV配電線路4條,總長53Km;配電變壓器79台,總容量5455KVA;用電戶數7863戶,用戶率達到100%。2000年南海子村安裝了自來水,2004年全鎮有20個村安裝了自來水,2005年11月全鎮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成為全縣首個村村通自來水的鄉鎮。1994年程控電話開通,2005年全鎮已安裝固定電話3775部,行動電話1860部。2001年,有線電視接入菜屯鎮,有線電視用戶415家。
菜屯鎮文化建設菜屯鎮文化建設
2005年,有初級中學1處,國小4處,教職工161人,在校學生1936人;幼稚園4處,入園兒童670人。衛生院1處,醫護人員15人,病床15張。各行政村均建有衛生室,村醫生40人。敬老院1處,入院老人35位。村級五保人員140人。

剪紙藝術

民間剪紙歷史悠久,頗具特色。孫武村的“金猴鬧春”、“心心向黨”等剪紙作品在省市獲獎,聊城市領導曾將菜屯剪紙作為禮品贈送給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客人。

文化典故

聊城老規矩:“對瓦”證信
在聊城一帶,直到解放前一直有“對瓦”證信的習俗。就是去大集上買東西,看中了一個物件,但錢卻不夠,又怕被別人買去,賣家和買家就找到一片瓦,摔成2半,各執一片,東西讓買家先拿去,等下次趕集的時候,再將不足的錢交給賣家。“對瓦”作為聊城的一個“老規矩”,廣為使用,從未聽說過有失信的案例。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張長誠就給我講了我家先祖“對瓦”的故事,告誡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講誠信。爺爺說這個故事是爺爺的爺爺給他講的,具體不記得是幾世祖了。
先祖居住在茌平縣菜屯鎮任莊村。一天在大集上看中王姓人家的一頭母牛,就按照“對瓦”的方式,將牛牽回了家。等下次大集的時候,先祖卻沒有見到那個賣牛的人。接連幾個大集,一直沒有見到。先祖感覺很奇怪,就四處打聽,最終才知道,王姓人家因為老家出了變故,“對瓦”當天晚上就回東北了。
先祖見找不到王姓人家了,就把自己的那片瓦保存起來,牛暫時飼養著,以期待他日人家來要牛錢。
那年夏季大澇,糧食欠收,村子裡的樹皮都給吃掉了,很多的牛、驢子也都被吃了。先祖家裡同樣揭不開鍋,家裡的女人就說要不把這頭牛殺了吧。先祖很生氣:“不是咱的牛,咱怎么能殺掉呢?要是人家找來,咱不是沒信譽了嗎!”最後餓到了吃牆土的份上,也沒有殺牛,結果家中的女人和一個孩子都餓死了。
第二年,母牛生了一個小牛。聽說王姓人家從東北回來了,先祖趕忙牽著兩頭牛送去。看到張家寧可餓死兩個人也不殺牛,王家非常感動,就把小牛留下,大牛給了先祖,並把王家的女兒嫁給了先祖。

文化名人

商愷

商愷詩稿商愷詩稿
商愷著作商愷著作
商愷作品商愷作品
商愷(1920年8月-2009年7月)出生於山東省茌平縣菜屯鎮崔營村,1938年,18歲時參加冀魯青年記者團,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過中共清平縣委宣傳部幹事、博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1948年調入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1958年調中央辦公廳,擔任胡喬木秘書。十年動亂中,他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幹校勞動。1977年重新回到人民日報社,擔任記者部主任。1984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教育、培養、幫助過許多中青年新聞工作者。商愷同志對我國新聞教育事業是作了重要貢獻。

張洪泉

張洪泉,男,1973年8月出生,山東聊城人,出生於山東省茌平縣菜屯鎮任莊村,資深時評人,多家媒體特約評論員;中共黨員,1997年畢業於聊城大學,法學學士。
資深時評人張洪泉資深時評人張洪泉
社會貢獻
近年來,張洪泉先後在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時評界、中青網等全國知名網站,和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現代快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湖北日報等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3000餘篇次,文章多次被百度新聞、360新聞推薦,並被鳳凰衛視、安徽衛視、天津衛視等多家電視讀報。自2014年以來,擔任聊城人民廣播電台(FM96.8)特約評論員,每周一到周五7點40分“聊城觀風雲”獨家點評。對正能量引導、撥亂反正、反腐倡廉、激濁揚清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先後應山東、湖北、河南、廣東等多省、地市邀請,講授時評寫作、網路輿情等課程,對不同人群進行新媒體知識培訓。
獲獎情況
張洪泉在聊城人民廣播電台錄製站張洪泉在聊城人民廣播電台錄製站
一、2010年2月,《關於財險業腐敗現象的幾點思考》一文,獲得陝西國資委“廉政建設”徵文一等獎。
二、2012年4月,《保護文化遺產何須去申遺 》一文,獲河南省第三屆優秀網路評論文章三等獎。
三、2011年度,中國江西網10佳評論員。
四、2011年度,華聲線上10佳評論員。
五、2011年度,長江網優秀評論員。
六、2011年度,聊城日報優秀通訊員。
七、2013年度,齊魯晚報今日聊城金牌讀者
八、2014年度,首屆聊城文化英才
九、2014年度,聊城人民廣播電台最具人氣特約評論員
作品評價
張洪泉在山東省文明辦會議上發言張洪泉在山東省文明辦會議上發言
其作品文筆犀利,關心民生,關注社會發展,給創建和諧社會提出諸多建設型意見,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劉慶功(聊城新聞網新聞總監)
其評論稿,文筆犀利,文風自然流暢,讀完酣暢淋漓。
----溫波(21CN評論編輯)
從文且觀政,豁達又不失憂民。
-----周靖國(時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