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8.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00萬元,畜牧業收入44.3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0頭,肉牛16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7.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8.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3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在省內務工9人,到省外務工4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四通,有77戶飲用井水,有7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占總數25%。該村到烏木龍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沒有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有機車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9.00畝,有效灌溉率為40%,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到蒼卜塘完小讀書,中學到烏木龍中學讀。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烏木龍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民眾飲水困難,畜牧業發展慢,公路設施脆弱。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7萬元,占總收入的 55.5%;畜牧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 27.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4頭,肉牛9頭,禽類672隻);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 11.4 %;第二、三產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 3.4 %;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 2.2 %。農民人均純收入20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 4.95 %),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2.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82.8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衫樹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戶,共鄉村人口188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84人。其中農業人口188人,勞動力106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33人,漢族5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9人,參合率 93.23 %;享受低保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 6.82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蓮花塘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古木中心校。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 人,其中小學生9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8.4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00個(勞均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交通不便,水資源缺發,距離最近的車站遠,路況差,信息閉塞; 2、農民文化素質偏底,村集體毫無收益,休閒、娛樂系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差;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進一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眾生活環境;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培植杉樹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永德縣忙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