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花供

菏澤花供

花供,是山東省菏澤地區的老百姓用來供奉神靈或為已故長輩過忌日用的一種祭品,當地始終還保留著這種傳統風俗。透過這古老的祭祀形式,可以窺見勞動人民工藝創作的精華;細心觀賞那巧奪天工、工藝精湛的花供,人們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菏澤花供
  • 別名:火神節
  • 地點:山東省菏澤地區
  • 性質:祭品
歷史傳承,形式特點,發展現狀,影響評價,

歷史傳承

菏澤花供最為有有名的屬曹縣的桃源集。在那裡,花供會,又叫“火神節”。據傳說,早在建村初期,桃源集就有祭祀火神的習俗,即正月初七“給火神爺做生”,他們把這一天定為“火神的生日”。即時,桃源集家家戶戶燒香擺供,祈求火神賜福。那時候,窮苦人家拿不出雞、魚、肉等較好的禮品,只好用白面捏蒸成雞、鴨、魚、豬頭等仿生麵塑代之。後來又發展成用白蘿蔔刻成香瓜聖果、亭台樓宇等藝術品。種類也由原來單純的雞、魚、肉發展為水果、蔬菜、花草及戲劇人物、瑞禽珍獸等等,其形象逼真,生動傳神,五彩繽紛,故謂之“花供”。漸漸地,在每年的春節伊始,製作供品成了桃源集人一年一度民間藝術大比武的活動。但不知從何時起,做花供由一家一戶逐漸演變為全村統籌辦理,一年一辦;從1990年起改為一年一小辦,三年一大辦。
菏澤花供
菏澤花供
菏澤花供

形式特點

春節一過,桃源集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固棚扎彩。棚長10米,寬近7米,高約3.3米,四壁幔圍,上扎頂樓,像廟宇一般,莊嚴肅穆。農曆正月初七上午,擺供儀式開始。幾十人手托供品,五人一排,組成儀仗隊,前有鑼鼓、嗩吶吹吹打打,後有隨隊護送,踏著鼓點,有節奏地徐徐前行,走進供棚,供品按順序擺在棚內的八仙桌上。置身彩棚,觀看供品,真是琳琅滿目,仿佛進入藝術宮殿,使人流連忘返,興致無窮。這些花供是本地藝人所作,桃園集花供藝人多達200多人,技藝精湛者眾多。
菏澤花供
荷澤花貢作品
菏澤花供,經過一代代藝人的不斷創新,具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五種。一是建築物雕塑。用白蘿蔔刻成的樓閣、牌坊,塗漆精彩,五脊六獸,清晰可見,獨具匠心;鐵塔巍然挺立,點綴山林之中。二是動物彩塑。用山藥泥和各色塗料製作,“雄獅咆哮”、“猛虎下山”、“飛象進村”、“天鵝飛翔”、“金雞報曉”、“仙鶴長鳴”、“喜鵲登枝”,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三是人物雕塑。採用麵塑技藝,軟面雕塑戲劇人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八仙過海”、“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穆桂英掛帥出征”、“岳飛”、“花術蘭”等,形態逼真。四是瓜果雕塑。玲瓏剔透的瓜果,用山藥泥彩塑而成。粉紅的大壽桃,綠葉相襯;紫綠的葡萄,晶瑩閃亮;水紅裂嘴的石榴,使人饞涎欲滴;紅蘋果、大白梨、綠黃瓜、紫茄子,維妙維肖,可以以假亂真。五是花卉雕塑。各種花卉用各色彩調和白蘿蔔精製而成,月季紅花綠葉,牡丹招蜂引蝶,荷花含苞欲放,還有美人蕉、仙人掌、牽牛花,一派生機盎然。除此之外,民間還有各種各樣的花供,如五顏六色的饅頭供、冰雕玉砌般的白糖供等。

發展現狀

菏澤花供
荷澤花貢
菏澤花供產生於封建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獨具特色。花供製作工藝更為精湛,採用了菏澤民間麵塑、雕刻、繪畫等技藝,供品形式繁多,形象逼真的人物、鳥獸、花果、樓閣等等,可以說應有盡有。活躍在廣大農村的花供製作藝人,精益求精,在繼承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仍不斷創新。花供每當在春節期間或較隆重的祭日中出現,便會吸引許許多多的男女老少前來觀賞。祭祀形式過後,會有許多人向主人索要花供,誰能得到一個花供,便會把它當做寶貝一樣擺放在堂屋中央,引以自豪,並會使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曹縣桃源集花供影響最大,每年正月初七舉行規模較大的花供盛會,十里八鄉的民眾都會前往觀賞。這裡過去是家家戶戶擺花供,後來演變為全村統籌辦理,由各街統一組織人雕塑、朝供,發展成今天的花供盛會。據了解,80年代以來,《菏澤日報》、《齊魯晚報》等十多家媒體和文化部門用或圖片或文字或視頻的形式對桃源花供進行過報導。2008年和2009年,桃源花供分別入選菏澤市市級和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影響評價

菏澤花供,從供奉神靈的供品已演變成一種藝術觀賞珍品,充分顯示了菏澤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