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矮化病,為害症狀是染病株明顯矮小,葉片和花朵僵縮,變小,花色為粉紅色,紅色、青銅色的菊花品種,花瓣變為透明狀,常提早開花。世界性病害,中國的上海、廣東都曾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花矮化病
-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
- 為害作物:大麗花、瓜葉菊、百日草
- 發病規律:6-8個月才表現症狀
基本信息,發病特點,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菊花矮化病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
為害作物:大麗花、瓜葉菊、百日草
發病特點
種球帶毒,通過分芽、插枝繁殖傳到下年,通過汁液接種傳毒,傷口、嫁接切口、摘頭、採花等農事操作均可傳毒,菟絲子也可傳毒。不能通過蚜蟲或其它介體傳播。人工接種時CSV在體內移動緩慢,接種後5-6周才能移到莖內,接種後3-4個月顯症。
發病規律
通過汁液傳播。如嫁接、傷口及農事操作引起切口等都傳播。菟絲子也會傳播。菊花感病後,潛伏期長。一般要6-8個月才表現症狀。
防治方法
1、注意田間衛生,以減輕病害發生。
2、有病株或可疑病株不能作繁殖材料。
3、注意清除菊花栽培區四周有矮黃症狀的野菊、雜草及殺滅菟絲子。
4、感病植株在36℃的熱風中處理4周可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