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根史郎,日本著名建築師,先後於東京多摩美術大學與東京藝術大學攻讀建築專業,師從日本建築設計大師六角鬼丈。2001年隨六角鬼丈來到中國,協助六角鬼丈設計酈城、東晶國際項目,同時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研究員。2008年創立菅根史郎建築設計諮詢公司(SA),2013年在北京建外soho建立TAM藝術空間。代表作品:北京金泉廣場、重慶星匯兩江商業中心、成吉思汗博物館、盤古大觀IBM總部、北京捷運大興線站點及功能區、邢台天一廣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菅根史郎
- 外文名:菅根さん
- 國籍:日本
- 出生地:東京
- 出生日期:1975年
- 職業:建築師
- 畢業院校:東京多摩美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
- 代表作品:金泉廣場,成吉思汗博物館,天一廣場等
- 使用語言:日語、國語
個人簡介,個人作品,設計理念,
個人簡介
日本一級註冊建築士
1975年日本東京出生
1999年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建築學士學位
2001年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2001年“六角工坊”建築設計事務所主任設計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國際空間研究室”客座研究員
2005年成立CASEA盒子研究室
2008年成立菅根史郎建築設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
2013年建立TAM藝術空間
個人作品
名稱Name:北京捷運大興線站點及周邊設計
機能Function:UrbanDesign
場所Site:北京(Beijing)
規模Scale:3.0sqkm
時間Time:2008-
名稱Name:
機能Function:UrbanDesign
場所Site:臨汾(LinFen)
規模Scale:2.0sqkm
時間Time:2010-
名稱Name:
機能Function:UrbanDesign
場所Site:重慶(ChongQing)
規模Scale:1.0sqkm
時間Time:2012-
名稱Name:蘭州副中心行政核心區設計
機能Function:UrbanDesign
場所Site:蘭州(LanZhou)
規模Scale:1.5sqkm
時間Time:2012-
名稱Name:
機能Function:綜合體(CommercialComplex)
場所Site:北京(BeiJing)
規模Scale:320000sqm
時間Time:2008-
名稱Name:邢台天一廣場
機能Function:綜合體(CommercialComplex)
場所Site:邢台(XingTai)
規模Scale:220000sqm
時間Time:2008-
名稱Name:重慶星匯兩江廣場
機能Function:綜合體(CommercialComplex)
場所Site:重慶(ChongQing)
規模Scale:120000sqm
時間Time:2011-
名稱Name:
機能Function:博物館(Museum)
場所Site:鄂爾多斯(Erdos)
規模Scale:20000sqm
時間Time:2010-
名稱Name:
機能Function:辦公(Office)
場所Site:重慶(ChongQing)
規模Scale:350000sqm
時間Time:2012-
設計理念
“設計需要能力,更需要誠實”
“建築是在社會裡的東西,一個項目需要配合到很多人,良好的溝通是必須的。而只有勇於接受挑戰的人才能夠一直堅持設計,並且不斷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每一件作品都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菅根史郎。
人說競爭對手能反映一個人的水平,是否偶像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理念呢?
和大多數設計師一樣,菅根史郎也有自己欣賞的大師:對現代建築產生非凡影響的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以及著名畫家畢卡索都是他所崇拜的。“他們兩個相似的是,都是藝術家和創意家。他們沒有固定的風格,敢於改變。他們的作品都會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態和社會問題。”菅根史郎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害怕改變,“也有一些優秀的藝術家,但是當他們改變風格的時候往往因為不被認可而失敗。但是生活在變,人也在變,為什麼他們不能改變呢?可能一開始就太注重所謂的風格了,但是我不喜歡為了成就自己的風格而做的設計師,那樣很容易被自己的風格束縛。”
誠實、忠於自己是菅根史郎的設計信條。設計應該考慮這個空間本身有什麼樣的使命,然後運用一切可能的元素來完成空間的使命,所以他會避免讓自己有偏好的元素,永遠保持最客觀的態度和判斷力。
——專訪《設計不能怕麻煩,堅持、再堅持一下》
“將城市打造成美術館”
目前我的家人都在北京生活,對我而言,北京可以算作是第二故鄉。正因為如此,從內心深處希望城市能成為更加富有魅力的場所。而作為一名建築師,我又能為城市做些什麼。
人類創造的地域社會中,同時也存在著個人自由、行為具有價值的空間和時間,即“業餘空間”和“業餘時間”。
在這裡,由個人價值觀和責任所支撐的行為每天在這上演。人們可以從家庭、身份、熟人、各種關係中脫離出來,享受個性化的購物與娛樂,社交與活動,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來實現,體會解放的感覺。正是這種業餘行為可以得到自由實現的場所,便構成了這裡想要探討的問題“第三空間”。
而所謂的“人群中的孤獨”“城市賦予人自由”這種觀念,是基於日本人思維中所產生的關於第三空間的一種價值觀。這似乎與西歐所提倡的作為“休憩和交流的場所”的第三空間有所不同。
中國數千年來,在世界中擁有最頂級的文化。美麗的中國也是日本文化的母親。中國不是“世界正中間的國家”,而是“在世界中間開放的花朵”。所以希望中國美麗的存在著。然而,這種美麗並不是無批判地引入新事物,更不是固守傳統不變。我們必須用更多有魅力的無形創造出中國的有形城市。
——個人雜誌專欄《TOWNMUSEUM》
“構思與最後作品的差別”
這種差別都會存在,而差別本身也會根據項目甲方的不同而產生差異。甲方若為開發商,開發商要看市場,如果市場發生變化,那開發商的思想也會變化,那么其對設計者的要求也會變化。
設計師最初的想法是在沒有與甲方充分交流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很純粹的想法,但不一定最初的想法就是最好的。通過一個很建築的過程修改出來的方案,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好的想法沒有實現的遺憾,但總的來說我相信這會比最初的方案更豐富,更切合實際。
我喜歡做建築而不喜歡做雕塑是因為建築與社會、經濟、人都有關係,做建築最有趣的就是人與社會相互交叉會產生的種種後果。一個方案最初的想法很理想、很純粹,像雕塑一樣,但做設計最有意思的是不斷相互協調的過程。我認為方案修改後不會有變好、變壞的概念,但我會說經過這一修改的過程,方案會變豐富。
讓甲方滿意是最基本的前提,但並不是最終目標。如果僅以滿足甲方的需求為建築的目標,那這個建築的質量肯定是相當差的。我會在甲方的要求之上給他更合理更未來的建築。在客戶滿意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周圍居民的需求,滿足城市未來發展的需求。由於建築項目通常都是甲方經過努力得到的,並承擔著很大的風險,因此,讓甲方滿意是最基本的前提,但不是最終的目標。
——《設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