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坪
在調查不同年齡段的當地居民使用方言情況後,發現30%的人只講河南話,其中又以中老年人居多。而67%的人儘管會講本地吳江話,但基本上不用,在家或是在工作單位仍講河南話。只有3%的居民由於工作環境的緣故,只講本地話。河南話在菀坪如此盛行,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菀坪本是東太湖的一片茭蘆淺灘,直到清光緒十九年(1891)才開始有人在此定居,而這第一批拓荒者便是來自河南光山、羅山、商城等地難民。從李闖王率軍入山西、河南開始,許多河南人為了躲避天災人禍,便紛紛離家南行。他們最初在江蘇的句容、溧陽、宜興及浙江的一些地區居住,然而土客之間有著尖銳的矛盾,他們的生活非常艱難。當時的菀坪,地勢低洼,太湖水位高時,就會發生倒灌現象,所以一直無人居住和管轄。後來,一部分河南人輾轉來到菀坪,發現這塊灘涂土地十分肥沃,且沒有當地人的排擠,於是便決定在此定居。他們聯絡了在浙江、宜興等地的親朋好友,共同在那裡放鴨種田,成了菀坪的第一批墾荒者。由於遷入的河南人都有親朋關係,他們有著極強的凝聚力,不受鄰近地區的干擾,不受當地風俗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個講河南話,行河南風俗的獨立村落。 河南人崇尚拜祭祖先,家家都供了祖先牌位,可是和當地人供的“天地君親師位”不同,他們供的是“祖先昭穆神位”。他們背井離鄉,因此格外思念自己的家鄉。他們每年都要燒紙祭祀。這一活動加強了在菀坪居住的第三代、第四代之間內部的聯繫,增加了凝聚力,使外來力量難以抗衡。因此儘管在菀坪居住的還有許多蘇北地區、雲川貴等地的移民,也只能被河南話同化。如今幾代河南移民的子孫,仍保留河南的風俗習慣,如貼春聯、舞獅子、續家譜等。有一位69歲的老人,他家就始終恪守家譜給子孫取名,他家的輩分是按“啟大文永長,志世紹書香,子孫自然香”這十五字排的,一直沒有亂過。
方言
菀坪的河南話,保留得非常完整。在稱謂上特別明顯:稱外祖父是姥爺,而當地稱外公;稱祖父是爺爺,當地則稱爹爹;他們稱父親為大大,而當地則稱阿爸。然而,與本地人共同生活了一百多年,畢竟也會受到吳語的影響,最明顯的是他們的音調逐漸喪失了河南話的高、尖、硬而趨於柔軟。此外一些家常用語也有變化,如河南話說“中”是好的意思,他們大多不說“中”而說“好”或是“行”了。 然而在菀坪除了河南人的後代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地區的移民後代。在民國初年,蘇北地區就有一些人因災荒逃離家鄉來到菀坪。但此時菀坪的河南話早已根深蒂固,正好當時的蘇北人由於貧窮在外受人岐視,不願說自己的家鄉話,再加吳方言比較難學,因此他們也接受了河南話,加入了說河南話的行列。
1949年7月,太湖受颱風影響又一次遭遇特大洪災。菀坪災情最為嚴重,出現了地多人少的新問題:一個勞動力必須耕種五畝地;年輕女子又多因窮外嫁。於是人民政府動員了幾次遷移。1950年支援太湖水利建設遷入一批吳江其他地區民眾。1958年菀坪成立人民公社,政府鼓勵年輕人在菀坪落戶,並對嫁入的女子給予獎勵。從而使菀坪流入了大量外來人口,方言也變得複雜,但河南話的地位沒有動搖。改革開放後,又有一些雲貴川地區的年輕女子,由於貧困婚遷至此。她們中有許多是少數民族,語言上無法與夫家溝通,因此只能入鄉隨俗說河南話。
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許多年輕人都是雙語者,既會河南話又會本地吳江話,但他們坦言不會遺棄河南話。在他們看來,河南話是祖先留下的,是聯繫家庭內部的紐帶,也是他們的驕傲。
城鄉公交
207路(永鼎醫院—萬盛佳苑):線路全長13公里,配有3輛無人售票車,票價2元(空調開放期票價3元),首末班時間為6:20和18:00,運行間隔時間25~30分鐘;運行路徑為高新路—鱸鄉路—思賢路—中山南路—雲龍西路—松菀公路—創業路—開發東路;沿途停靠永鼎醫院、奧林清華公交樞紐站、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聯楊新村、震澤中學、南厙灣里、南厙村、團結國小、盛世花苑、同安路口、同心路口、萬盛佳苑。
309路 太浦閘—萬盛佳苑(菀坪社區):線路全長:15 公里,運行間隔:20—30分鐘 配車數:4輛車 無人售票,票價2元(空調票價3元) 首末班時間:6:20—18:00;線路途經:莘七線、溪環路、南舉路、大橋路、莘七線、菀坪西路、菀坪中路、創業路。沿途停靠:太浦閘、亭子港、葉家港南、輪牛路口、聖牛村、橫扇鎮政府、西環橋、橫扇交管所、橫扇中行、橫扇中心國小、北橫村委、石盪橋、廟前、新湖村、戧港路口、太湖路口、菀坪汽車站、菀南社區服務站、萬盛佳苑(菀坪社區)。
312路(萬盛佳苑—戧港):線路全長8公里,配1輛無人售票車,票價1元(空調開放期票價2元),首末班時間為6:30和18:00,運行間隔時間為60分鐘;運行路徑為創業路—菀坪中路—菀坪西路—莘七公路—戧港路;沿途停靠萬盛佳苑、菀南服務站、菀坪車站、太湖路口、戧港路口、沈家路橋、王焰社區服務中心、新開河橋西、戧港西湖、潘級路、哺鴨浜、戧港。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錦繡江南(西甘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