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長須王蜥

莫氏長須王蜥生活在地球3600萬至4000萬前的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中,其中不乏植食性與肉食性動物存在。莫氏長須王蜥的化石標本發現在緬甸實皆地區(Sagaing District)上始新統的邦唐組(Pondaung Formation)地層中,這套地層大約形成於距今三千七百二十萬年前(誤差為正負一百三十萬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莫氏長須王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爬蟲綱 Reptilia
簡介,發現,命名,發現地區,生存環境,形態特徵,演化,研究價值,

簡介

中文學名: 莫氏長須王蜥

界: 動物界
門:

綱:
目: 有鱗目(Squamata)

亞目: 鬣蜥亞目(Iguania)
科: 鬣蜥科(Agamidae)

種: morrisoni
分布: 緬甸實皆地區


發現

莫氏長須王蜥
美國古生物學者在緬甸發現了一種巨型蜥蜴的化石,這種蜥蜴生活在距今約4000萬年前。科學家分析後認為,該物種曾是陸地上生活過的體形最大的蜥蜴之一。研究表明,蜥蜴之王的體長約6英尺,體重最高可達60鎊。它為研究食草性爬行動物及其近親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以及與哺乳動物競爭的進化過程提供了新的,且十分重要的線索。

命名

科學家Jason J. Head等人將這個新屬新種的巨型蜥蜴化石命名為莫氏長須王蜥(Barbaturex morrisoni)。
莫氏長須王蜥的屬名Barbaturex來自拉丁文Barbatus和rex,意思分別是“鬍鬚”和“國王”。Jason J. Head等人解釋說這是因為莫氏長須王蜥的下頜腹側具有一條嵴(ridges),並且莫氏長須王蜥在所有的蜥蜴中也屬於非常巨型的一個種類。
莫氏長須王蜥的種名morrisoni獻給美國搖滾樂隊“大門”樂隊(The Doors)的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他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並且號稱“蜥蜴王”(The Lizard King)。

發現地區

莫氏長須王蜥的化石標本發現在緬甸實皆地區(Sagaing District)上始新統的邦唐組(Pondaung Formation)地層中,這套地層大約形成於距今三千七百二十萬年前(誤差為正負一百三十萬年)。

生存環境

莫氏長須王蜥生活在地球3600萬至4000萬前的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中,其中不乏植食性與肉食性動物存在。當時的地球極地還沒有冰蓋,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也十分高。B. Morrisoni的體形較它生活環境周圍大部分物種都大,這表明與哺乳動物的競爭並未限制到它進化到體形巨大的過程。

形態特徵

莫氏長須王蜥從口鼻部前部到泄殖腔開口的長度為981毫米(誤差為正負107毫米),平均可達體重26.7公斤(範圍為36.9公斤到18.9公斤)。
莫氏長須王蜥的體型為最大的現存的鬣蜥科(Agamidae)的兩倍,因此莫氏長須王蜥的體型超過所有的現存的和滅絕的植食性蜥蜴。
根據牙齒形態推測莫氏長須王蜥可能是植食性爬行動物。

演化

在緬甸的邦唐組的脊椎動物群中莫氏長須王蜥占據了一個體型較大的植食性動物的生態位,並且莫氏長須王蜥的體型比邦唐組的大多數肉食性哺乳動物更大。這些證據表明,哺乳動物的競爭性排斥和捕食並沒有限制植食性有鱗目爬行動物體型大小的演化。
科學家認為古近紀晚古新世的地球氣候比較溫暖,極地還沒有冰蓋,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也非常高,因此邦唐組的古地溫估計高於現代大約二攝氏度到五攝氏度。
相對於現代氣候,在古近紀的溫室環境中可能通過提高變溫代謝率和植物的增加導致巨型植食性爬行動物的演化。

研究價值

它為研究食草性爬行動物及其近親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以及與哺乳動物競爭的進化過程提供了新的且十分重要的線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