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立克次體環境暴露

莫氏立克次體對人、畜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可導致人地方性斑疹傷寒疾病。地方性斑疹傷寒主要通過鼠蚤叮人而傳播。

人體暴露,傳播途徑,人體暴露,處理措施,健康效應,預防與控制,

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地方性斑疹傷寒主要通過鼠蚤叮人而傳播,含立克次體蚤類,經皮膚或者黏膜也可感染,呈鼠—鼠蚤—人感染循環。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在人間或動物間傳播。此外,通過消化食入被病原體污染的食物也可感染。

人體暴露

鼠蚤吮吸病鼠血時,病原體隨血進入蚤腸繁殖,但蚤並不因感染而死亡,且病原體可在蚤體長期存在。當受染蚤吮吸人血時,同時排出含病原體的蚤糞和嘔吐物於皮膚上,立克次體可經抓破處進入人體;或蚤被打扁壓碎後,其體內病原體也可經同一途徑侵入。進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飲食也可得病,乾蚤糞內的病原體偶可成為氣溶膠,經呼吸道或眼結膜而使人受染。蟎、蜱等節肢動物也可帶有病原體,而成為傳病媒介的可能。

處理措施

健康效應

莫氏立克次體主要導致地方性斑疹傷寒,臨床症狀較一般的流行性斑疹傷寒輕。潛伏期為5~15d,發病緩慢。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食欲不振,部分患者出現皮疹或肝脾腫大,白細胞多數正常。幾乎所有病例均有發熱,體溫一般為39~40℃,呈稽留型或張弛型,發熱時伴有全身酸痛,頭痛,結膜充血等,有時因出現關節炎症狀而影響行動。
多數患者在病程第4~7d出現皮疹,皮疹先現於胸腹部,24h內遍及背、肩、臂、腿、臉、頸等部位,足底及手掌也時有皮疹發生,這有助於與流行性斑疹傷寒區別。初期常為斑疹,鮮紅或者粉紅色,直徑為1~4mm,按之即刻褪色,繼而可成為丘疹,色暗紅,按之不即刻消失。有11%左右的病例有瘀點、瘀斑出現。神經系統症狀較輕,大多僅有頭痛、頭暈、失眠、聽力減退、煩躁不安、腦膜刺激征、譫妄、昏睡、昏迷等。部分患者有噁心及少量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有的病例有黃疸。脾腫大,少數病例有肝腫大和肝功能損害。一般病例無腎功能不全的表現,重症患者一般有不同程的腎功能損傷。
發病早期(7d以內),1/4~1/2的病例有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隨後,近1/3患者出現白細胞總數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偶爾可延長,90%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肝細胞損傷的相關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鹼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脫氫酶(LDH)等也多平行升高。其他異常有低蛋白血症(45%)、電解質紊亂,特別是輕度的低鈉血症(60%)和低鈣血症(79%)。嚴重的病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可升高。
鼠型斑疹傷寒病死率較低,一般為0~4%,不同性別的病死率無明顯差別。病死者多分布於年齡組兩端,5歲以下及64歲以上病死率較高。

預防與控制

預防措施主要是改善居住條件,提高民族素質,講究個人衛生、滅虱、滅蚤、滅鼠,接種疫苗。發現病人,要及時上報,並送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因為患者不直接傳染他人,用不著隔離病人。但病人的住所要進行滅虱、滅鼠、滅蚤,消滅傳染源和媒介昆蟲。對患者周圍人群進行體檢,確定是否有感染本病。對初發病例要進行個案調查,查清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1)健康教育:宣傳衛生知識,搞好個人衛生,衣服要經常換洗,避免虱子孳生。搞好環境衛生,堵鼠洞,清掃住所和周圍環境,斷絕老鼠食物來源,破壞蚤幼蟲孳生地,在野外活動時要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跳蚤著身。這樣做可減少感染斑疹傷寒的可能性。
(2)免疫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減輕斑疹傷寒感染的有利武器,我國流行性斑疹傷寒得到有效控制和大量使用疫苗有直接關係。
(3)預防性治療:在暴發流行時,對患者周圍人群服用強力黴素,把立克次體消滅在潛伏期內,使感染者減輕發病症狀或根本不發病,是控制斑疹傷寒流行的應急措施。
(4)流行期措施:當發生局部暴發流行時,應採取緊急措施:①宣傳教育:同健康教育,如流行性斑疹傷寒,督促搞好個人衛生,常換洗衣服,防止虱子孳生。患者的衣、被要求滅虱。如果是地方性斑疹傷寒,讓人們清掃環境,滅鼠、滅蚤。②衛生監督:除宣傳教育外,對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要有督促檢查,因為有些經濟落後的地區,往往人的素質相對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去督促檢查,有些人不能自覺去做。③應急接種;④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流行期,發現病人應及時送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⑤殺蟲、滅鼠:如果發現流行性斑疹傷寒流行,要進行滅虱,滅虱方法有物理法:除皮衣外,可採用水煮、蒸氣滅虱;也可在冬季最低溫度達到−15℃以下時,採用冷凍法,將衣物打開,放室外過夜,皮衣也可以採用冷凍法。藥物滅虱:1%敵敵畏乳劑,每件衣服50~100ml,2%倍硫磷粉劑,每套衣服30克,0.04%二氯苯醚菊脂乳劑,每套衣服100ml,環氧乙烷原液,每公斤衣服5ml,裝入袋內薰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