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斯科第一鐘錶廠
- 外文名:Первый Московский часовой завод
- 縮寫:1Мчз
- 建立時間:1930年
莫斯科第一鐘錶廠,名字的變更,手錶技術,三針手錶,計時碼錶,其它,工廠的沒落,品牌,
莫斯科第一鐘錶廠
當時,該廠是蘇聯的第一座鐘表製造廠。通過其在美國所設立的貿易公司Amtorg,蘇聯分別在1929年買下了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Ansonia鐘錶公司及俄亥俄坎頓的Dueber-Hampden制表公司,並將這兩廠的原料與生產工具通通運回莫斯科以建立該廠。為了完成“五年計畫”的其中一個目標,21名前Dueber-Hampden的員工被聘任至莫斯科繼續生產並教導俄羅斯工人生產鐘錶產品。然而,有趣的是,該廠最初的產品依然掛上Dueber-Hampden的招牌。
名字的變更
莫斯科第一鐘錶廠原稱為“國家第一鐘錶廠”(First State Watch Factory),但蘇聯領導人基洛夫於1934年被刺殺後,為紀念基洛夫而將其命名為“基洛夫”(Kirov)。二次大戰期間,工廠曾一度遷往烏拉爾山脈,直至戰爭結束,工廠遷回莫斯科後,才易名為“莫斯科第一鐘錶廠”。1961年,加加林配帶著莫斯科第一鐘錶廠的"Shturmanskie"(領航員)手錶,成為世界第一個太空人後,工廠使開始生產“寶傑”為品牌的手錶,因此表廠亦被稱為“寶傑”。
手錶技術
三針手錶
由於蘇聯的鐘表技術在當時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處於剛起步的階段,因此通過收購美國的Dueber-Hampden作為取得技術及工具來源。但Dueber-Hampden的生產技術及工具並非最先進,生產出來的產品質素不算太高,為了提高生產技術,於1936年,蘇聯政府轉移與當時處於財政困難的法國鐘錶廠商Lip,購買其生產技術。Lip為蘇聯提供零件、機芯、生產工具,甚至派員往莫斯科培訓當地的工人,莫斯科第一鐘錶廠以Lip的機芯為基礎,生產自製機芯:用於的Pobeda的41m - 32yH(基於R26),閃電牌的3602(基於R36),Zim(基於R40)及Zvezda(基於T18)。
日後的41m - 31yH(用於Shturmanskie)成為了第一隻航天手錶,莫斯科第一鐘錶廠其後更開發出2209(Vympel),2220的超薄機械手錶(2209的厚度為2.9mm 2220的厚度為1.85mm)。1963年在萊比錫國際鐘錶展上Vympel更取得金獎。自動機械錶方面亦發展出2415, 2416兩種機芯,其機芯厚度亦只有3.9mm。
Lip的技術為整個蘇聯手錶工業建立了基礎,除了莫斯科第一鐘錶廠外,莫斯科第二鐘錶廠、奇斯托波爾鐘錶廠、火箭牌、閃電牌和Zim等,都以Lip的技術發展出不同種類的機芯。
而且在二戰結束後,戰後條約規定蘇聯可以取得德國的工業設備及零件,作為賠償之用;德國的工業設備在當時是處於世界最先進之流,蘇聯得到了這些設備後,工業實力於大大提升。例如德國著名的手錶品牌Glashütte,整家工廠被搬往至蘇聯。蘇聯就使用這些生產設備及德國生產的零件,進一步提升其鐘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