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1907-1990)是義大利當代最著名的小說家。曾任新聞記者和雜誌主編,並曾任國際筆會主席。他在長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事,發表了數十部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集。他以寫實的筆法,通過發生在人們身邊的平常故事,觸到了人的心靈深處。他的作品在義大利文學界乃至世界文學界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929年發表處女作長篇小說《冷漠的人們》,描寫年青一代在法西斯統治下精神的空虛,獲得聲譽,後遭法西斯當局禁印。另一長篇小說《期待成空》亦觸怒當局。主要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瘟疫集》、《羅馬故事》、《天堂》、《另一種生活》,長篇小說《假面舞會》、《喬恰拉》、《愁悶》、《注意》和《內在生活》等。注重心理分析,對人物的兩重性格和病態心理傾注較多的筆墨。
生平
早年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生於羅馬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莫拉維亞是筆名,來自祖母的姓氏。他的父親卡洛是
猶太人,是建築師和畫家。母親特瑞薩(Teresa Iginia De Marsanich)來自
安科納,是
達爾馬提亞族裔。
青年
1925年,莫拉維亞離開了療養地遷居Brixen,他開始寫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說《冷漠的人們》,並與
1929年自費出版。小說獲得了廣泛的注意。它描寫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庸俗、虛偽的生活,揭露法西斯統治初期義大利資產階級的空虛、墮落的精神狀態,後來被法西斯當局禁止刊印。
這一時期,莫拉維亞結識了Corrado Alvaro和Massimo Bontempelli,開始為雜誌《900》撰寫文章。這本雜誌上也發表了他最早的短篇小說Lassitude de courtisane等。他也為Curzio Malaparte編輯的報紙La Stampa寫稿。
1933年,他與Mario Pannunzio一起創辦了文學評論《個性》(Caratteri )和《今日》(Oggi)。
二戰迫近,
法西斯查禁了莫拉維亞的小說《化妝舞會》(1941)、《錯誤的野心》(1935)和《兩名少年》(1941)。為了避過法西斯的審查,莫拉維亞在這個時期寫作了不少
超現實主義和
寓言性的作品,
1941年《化妝舞會》的第二版被禁之後,他不得不使用假名出版自己的作品。同年他與小說家艾爾莎·莫蘭(
莫蘭黛,Elsa Morante)結婚。兩人在
卡普里生活了一段時間,《兩名少年》即是在那裡寫作的。
1943年休戰後,莫拉維亞夫婦到Ciociaria邊境的Fondi避亂,這段經歷後來為《兩個女人》提供了靈感。
戰後
1944年5月羅馬解放。莫拉維亞返回羅馬,繼續為報紙寫作。戰後他的聲望日隆,小說《羅馬女人》(La Romana,1947)等均獲好評。他的小說如《未曾實現的抱負》(1935)、《阿谷斯蒂諾》(1944)、《羅馬女人》(1947)、《違抗》(1948)、《隨波逐流的人》(1951)等,大多描寫資產階級的庸俗、自私,表現他們對現實生活從試圖“違抗”到屈服於環境的壓力以至“隨波逐流”的過程,或者描寫資產階級家庭的關係。這些作品基本上採取客觀主義的描寫,注重心理分析,有費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色調比較灰暗。其中的《假面舞會》(1941)通過對假想的一個南美國家獨裁者的諷刺,批判墨索里尼政權;《瘟疫集》(1944)是一部短篇小說集,以誇張和近於離奇的手法,嘲諷資本主義社會種種畸形現象。短篇小說集《羅馬故事》(1954)和《羅馬故事新編》(1959)受到抵抗運動和新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它們描寫店員、工人、僕役、清道夫、失業者、小偷等下層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求生的掙扎。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細緻的心理分析,真實地表現了這些普通人的希望和痛苦。長篇小說《喬恰拉》(1957)是獻給抵抗運動的作品。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抵抗運動,而是以羅馬一個小店鋪的女店主逃難期間的經歷為線索,廣泛地表現德國法西斯入侵後的災難,把法西斯主義作為一種邪惡的力量予以譴責。
1952年他獲得了
斯特雷加獎(Premio Strega)。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
1953年,莫拉維亞創辦了文學期刊Nuovi Argomenti,其編輯包括
帕索里尼等人。50年代開始,莫拉維亞為一些重要作品寫過序言,還為《快報》(L'Espresso)寫作影評,並與1975年結集出版。
1960年莫拉維亞出版了他最著名的小說之一《煩悶》,獲得Viareggio獎並於
1962年改編成電影。1998年的電影L'ennui也借鑑了這本小說。這本書寫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青年畫家把藝術創作、情慾當作擺脫“愁悶”的出路,遭到失敗。這部小說客觀地暴露當代西方資產階級的頹廢苦悶和悲觀厭世,有過多的猥褻描寫。短篇小說集《不由自主》(1962)、長篇小說《注意》(1965)、《我和它》(1971)和一些劇本也反映了同樣的主題。
1962年,莫拉維亞與艾爾莎分手,開始與年輕作家
達契亞·瑪拉依妮(Dacia Maraini)同居。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戲劇上。1966年,他與馬萊尼、Enzo Siciliano等人一起創建了Il Porcospino,上演他本人及其他作者的戲劇。1967年,
威尼斯電影節邀請莫拉維亞擔任評審會主席。同年,莫拉維亞訪問了
中國、
日本和
韓國,1972年訪問了非洲,1982年他再度訪問日本時在
廣島停留,並發表了關於
核子彈的文章。他與數位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的訪談結集為《核戰的冬天》(L'inverno nucleare)。
晚年
1984年,莫拉維亞作為
義大利共產黨的代表被選為
歐洲議會議員,1985年,他獲得“歐洲名人”(European Personality)的稱號。
1986年,莫拉維亞與比他小45歲的Carmen Llera結婚,他的短篇小說集《情色故事》(La cosa e altri racconti)即獻予她。
1990年9月,莫拉維亞在自己羅馬寓所的浴室突發
心臟病去世。同年他的
自傳《莫拉維亞的一生》(Vita di Moravia)出版。
作品
莫拉維亞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當今社會的
偽善和道德匱乏為主題。有的作品中剖析了
中產階級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狀態,有的作品則以理性和現實的角度表現間離的狀態,政治主題也經常出現,1970年代開始的作品則表現出更多的試驗性質和心理導向,例如《煩悶》中異常現實和情色的筆觸。莫拉維亞的文風非常直率不加矯飾,往往只使用最基本的辭彙。後期他則開始使用大量的內心獨白。
莫拉維亞五部最傑出的作品:《冷漠的人們》創作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期,被認為是莫拉維亞在未意識到的情況下寫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存在主義文學作品。通過一個資產階段家庭在三天內發生的故事,揭露了當時義大利資產階級靈魂深處的冷漠。《喬怡里亞的女人》創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被公認為義大利戰後最傑出的小說。作口通過切西拉母女二人在戰亂中的避難經歷,揭露了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苦難,特別是對人的心靈的摧殘。《鄙視》的主人公莫爾泰尼有志於從事戲劇創作,為博得妻子愛,他違背自己的意願,為電影製片人編寫電影腳本,以獲得金錢,滿足妻子的物質欲求,當他滿足了妻子的欲求時,卻發現妻子已經不再愛他。小說從一個側面寫出了西方社會中人的異化。長篇小說《注意》是一部手法奇物的作品,用書中人物的話來說,作品真正的主人公並不是小說的主人公,而是小說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寫著、準備將來有一天用作小說素材的日記。作品通過大量的心理描寫,通過主人公“我”在日記中寫出的或真實或虛假的種種事件,探討“原罪”問題。短篇小說集 《不由自主》共有四十一篇作品、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都由於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著自己並不想做的事。通過他們,作者寫出了現代西方社會中人們普遍感到的迷惘與困惑以及人的精神狀態的扭曲。
短篇小說集《天堂》(1970)、《另一種生活》(1973)、《嘿》(1976)中的主人公都是資產階級女性,莫拉維亞通過他們的遭遇和感受,反映資產階級富裕、舒適的物質生活同空虛的精神生活之間的對立。長篇小說《內在生活》(1978)以1968年義大利的學生運動為背景,揭露大、小資產階級都喪失了一切理想,各以財富或革命口號為追求享樂的手段。 莫拉維亞在60至70年代的作品中,透過繁華的表象暴露西方社會的荒唐和墮落,揭示了資產階級的思想危機,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但他常常過分渲染人物的兩重性、病態心理和荒誕不經的行為,又具有一定的消極因素。
中文譯本
在大陸,80年代就譯介過莫拉維亞的短篇小說。之後出版過《羅馬女人》和《羅馬故事》。2002年
譯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維亞文集,包括《冷漠的人們》等五部作品。台灣早年曾出版《來自羅馬的女人》及《化裝舞會》,2005年之後,
麥田出版社將《情色故事》分為《魔鬼不能拯救世界》、《偷看他人做愛者的漫遊》二卷出版,皇冠出版社則出版了《羅馬故事》及莫拉維亞在1927至1951年間的短篇作品,分為《鬧劇》、《冒險》二卷出版。
作品所改編的電影
小說《煩悶》(義大利語:La Noia),1963年由
達米亞諾·達米亞尼導演改編成電影《
煩悶》,1964年以題名《空白畫布》(英語:The Empty Canvas)在美國上映
冷漠的人們,1964年,由Francesco Maselli導演
作品列表
"La cortigiana stanca" (1927)
Gli indifferenti (冷漠的人們,1929)
Le ambizioni sbagliate (錯誤的野心,1935)
La bella vita (1935)
L'imbroglio (1937,中篇集)
I sogni del pigro (1940)
La mascherata (假面舞會,1941)
La cetonia (1943)
L'amante infelice (1943)
Agostino (兩名少年, 1944)
L'epidemia (1944,短篇集)
La romana (羅馬女人,1947)
La disubbidienza (Disobedience,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7,短篇集)
Il conformista (
同流者,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9)
Racconti romani (羅馬故事, 1954,獲Marzotto獎)
Il disprezzo (A Ghost at Noon or Contempt, 1954)
Nuovi racconti romani (1959)
La noia (The Empty Canvas, 1960)
L'automa (The Fetish, 1962,短篇集)
L'uomo come fine (1963, essay)
L'attenzione (1965)
La vita è gioco (1969)
Il paradiso (1970)
Io e lui (Him and Me, 1971)
A quale tribù appartieni (1972)
Un'altra vita (1973)
Al cinema (1975,散文集)
Boh (1976)
Una vita interiore (1978)
Impegno controvoglia (1980)
La cosa e altri racconti (情色故事, 1983,短篇集)
L'uomo che guarda (1985)
L'inverno nucleare (1986,散文和訪談)
La villa del venerdì e altri racconti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