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菜炭疽病

莧菜炭疽病

莧菜炭疽病是由潰突刺盤孢引起的、發生在莧菜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和莖。葉片染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小斑點,後擴大為灰褐色,病斑圓形,邊緣褐色,略微隆起,嚴重的病斑融合,致葉片早枯,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點;莖部染病病斑褐色,長橢圓形略凹陷。

莧菜炭疽病為莧菜的一種普通病害,分布較廣,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病株率20%左右,嚴重的可達50%以上,可影響莧菜生產。該病一般在種植過密,偏施速效氮肥,通風透光不良時發病重。

莧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茬口輪作、適期播種、加強田間管理和清潔田園等。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2~3次也有較好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莧菜炭疽病
  • 外文名:Amaranth anthracnose
  • 病原:潰突刺盤孢
  • 為害作物:莧菜
  • 為害部位:葉片和莖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莧菜炭疽病病原為潰突刺盤孢(學名:Colletotrichum erumpens Sacc. var. amaranthi Teng.),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黑色,叢生,直徑60~300微米;周圍有黑褐色剛毛,頂端色淺,基部略寬,具1~3個橫隔膜,大小(50~200)微米×(4~6)微米;分生孢子梗圓筒形,短而不分枝,大小(14~20)微米×3微米;分生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單細胞,無色,大小(18~26)微米×(3~4.5)微米。

為害症狀

莧菜炭疽病主要為害莧菜的葉片和莖:
  • 葉片染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小斑點,後擴大為灰褐色,直徑2~4毫米,病斑圓形,邊緣褐色,略微隆起,病斑數目少則10幾個,多的可達20~30個,嚴重的病斑融合,致葉片早枯,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點。濕度大時,病部溢出粘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
  • 莖部染病:病斑褐色,長橢圓形略凹陷。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雨水反濺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經潛育後出現病斑,並在受害的部位產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流行規律

病菌喜高溫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20~35℃;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5~32℃,相對濕度90%以上。適宜發病生育期成株至採收期。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莧菜炭疽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夏季7~9月。年度間夏秋悶熱、溫度偏高、多雷陣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種植密度過高、通風透光差的、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茬口輪作:提倡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 適期播種:重病區適期早播或晚播,避開高溫多雨季節。
  •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開好排水溝系,防止雨後積水引發病害。
  • 清潔田園:適期採收,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2~3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噴藥次數。
  • 綠色防治用藥:可選15%咪鮮胺微乳劑(勝炭)1000~15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30~50克);50%咪鮮胺可濕性粉(施保功)1000~15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35~50克);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愛苗)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30~50克);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捷菌)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等噴霧防治。
  • 常規防治用藥: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75~100克);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60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75克)等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