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莒縣浮來山有一株樹齡4000年的“天下銀杏第一樹”。這裡有“大樹龍盤會諸侯”的傳說,指的就是魯莒會盟。魯隱公二年(前722年),紀國國君紀侯與莒子在密會盟,調和莒魯兩國關係。莒紀會盟後,紀國國君又赴魯做說服工作,經多次斡旋,魯公終於同意到莒地會盟。公元前715年農曆9月26日,魯隱公與莒子在浮來會盟成功。此後,魯、莒、紀等國關係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莒魯會盟
- 地理標誌:勿忘在莒
- 批准時間:2013年1月22日
- 非遺級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起源時間:公元前722年
莒魯會盟,民間文學擴展項目名錄,
莒魯會盟
魯隱公不懼長途跋涉,屈尊來莒,於浮來山與莒子會盟。這裡面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總攬《春秋》魯國記事可知。
春秋時期,魯莒兩國不睦。莒雖為子爵之國,但自恃有較強的軍事、外交優勢,經常與魯國發生邊界摩擦。《左傳》所記載:“魯莒爭鄆久矣”就在這時。紀國娶魯公長女伯姬,兩國聯姻,關係密切。伯姬自幼天資聰慧,且勤奮好學,知書達禮,眼看著魯莒兩國長期對立,兩敗俱傷,多次忠言勸父,都不奏效。嫁與紀君後,夫妻恩愛,美滿和順,唯一使紀君不解的是,伯姬常獨自長嘆,一定有什麼不順心之事。經紀君再三追問,伯姬終於開口道出實情:“伯姬別魯,別無所掛,惟魯與莒不和,終遺大患,姬放不下心。”紀君聽罷,當即擊掌而笑:“我當什麼大事?不要多久,我定使魯莒釋怨結好。”同年冬季,紀子帛與莒子在密(今昌邑東南)會盟。《左傳》隱公二年記載:“冬,紀子帛、莒子盟於密,魯故也。”也就是說,這次兩國會盟的議題是:由紀子調停魯國與莒國的緊張關係問題,莒子深知長期與毗鄰大國抗衡,不是良策,但是礙於面子,無法主動表白。此次紀子出面調停,也就順水推舟,把面子送給紀子。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魯國也以同樣的心態,接收了紀君之勸,同意與莒國會盟修好,但是在會盟地點上,兩國遲遲達不成一致。先是兩國都堅持在自己的國都相會,互不相讓。後經紀子多次斡旋,魯國做出讓步,同意在兩國交界處的閔仲山(今沂源縣東里鄉院峪村附近)會盟。但莒子仍怕中了魯國的圈套,堅持要在莒地會盟。最後,魯公拗不過莒子,即於隱公八年(公元前七一五年)屈尊前往浮來。這裡既不是莒國的都城,又無魯國的軍事威脅。莒子在此地隆重接待了魯公,會盟成功。此後,魯、莒、紀等國維持了較好的關係,與其他鄰國的關係也相對穩定,因而莒附近諸國的貴族及國君避難時,常出奔莒國。如周莊王十一年,齊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周莊王十三年冬十月譚子奔莒,周惠王十七年,魯公子慶父奔莒等,不贅述。
民間文學擴展項目名錄
序號 | 編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域或單位 |
3 | Ⅰ-3 | 莒縣民間故事(莒魯會盟的故事) | 莒縣文學藝術創作室 |
7 | Ⅰ-7 | 東港區民間故事(高柴女的傳說、五洞府的傳說、石老人的傳說) | 三莊鎮文化站 後村鎮文化站 南湖鎮文化站 |
50 | Ⅰ-6 | 五蓮民間故事(馬耳山的傳說) | 松柏鎮文化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