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花生,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莒南多丘陵,地勢高,土質多為沙礫土,土壤通透性能好,適宜花生種植。莒南花生個大粒飽,富含蛋白質,維生素E、維生素B等,品種以大花生為主。同時,先後引進推廣了中國一大批優質良種。2008年選育的特大果花生“科花一號”,通過了山東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填補了中國特大果花生新品種空白。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莒南花生”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莒南花生
- 產地名稱: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
- 品質特點:個大粒飽、口感脆甜,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6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4月0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外在感官,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資源,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花生名稱繁雜,有落花生、花生、長生果、落地松、萬壽果、落生、地豆、香芋、香遜、無花果、千歲子、香豆、落花參等13種之多。莒南花生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蛋白質、脂肪、維生素E、C、B,並含有鈣、磷、鐵等多種元素,香脆可口,可以加工製作成多種風味食品、糖果輔料,有健腦強體的作用。花生油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油,有助於人體對膽固醇的分解,可以有效防止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疾病。果殼可制酒精、糠醛等,油粕、莖葉是上好的畜禽飼料。花生果又被人們稱之為吉祥物,長生果喻意長命百歲,花生又喻意生育後代男孩女孩花著生。所以,花生及花生製品常被當作饋贈客人的佳品。
外在感官
新鮮度:新鮮、清潔,莢果網紋清晰,籽仁色澤鮮艷。無不正常外來水分莢果和花生仁具有本品種的基本特性。
色澤:具有本品種所固有的色澤,所加工的花生油味濃香,油酸/亞油酸比值高。
風味:具有本品種特有的風味,可加工成花生果、花生原料米、油炸花。
生米、風味花生、乳白仁花生、花生奶、花生醬、花生糖、花生糝、花生醬菜等十大系列產品。
腐爛:莢果無伏果、爛果、蟲食果、芽果,籽仁。
整齊度:果重根據不同要求進行。
花生果 花生仁 | |||||
純質率% | 等級 | 最低指標 | 純質率% | 等級 | 最低指標 |
1 | 71.0 | 96.0 | |||
2 | 69.0 | 94.0 | |||
3 | 67.0 | 92.0 | |||
4 | 65.0 | 90.0 | |||
5 | 63.0 | 88.0 | |||
雜質(%) | 1—5級通貨 | 1.5 | 雜質(%) | 1—5級通貨 | 1.0 |
水分(%) | 10.0 | 水分(%) | 9.0 | ||
色澤、氣味 | 正常 | 色澤、氣味 | 正常 |
營養價值
莒南花生富含多種營養。經檢測每100克花生果含蛋白質25.9—26克,粗脂肪50—51%,鉀155—157.5毫克,鈣6.3—6.6毫克,鎂14—14.8毫克,鐵0.3—0.5毫克,維生素C4.5—5.0毫克,維生素A0.05—0.06毫克,還含有多種胺基酸等,故美其名曰“中國堅果”。
藥用價值
花生種皮可以入藥,名為花生衣,性平、味甘、微苦澀,功能收斂止血,能治血友病、類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臨沂市莒南縣位於山東省的東南部,東西長50千米,南北長44千米,總面積1752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丘陵占71%,平原占29%,耕地面積109萬畝。全縣地勢、地貌複雜,山川、平窪皆有,河、庫、汪、塘齊全。
水文資源
莒南縣多年平均天然徑流深302.8毫米,平均年徑流係數0.37,平均年徑流模數30.3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人均占有地表水資源量536立方米。全縣山丘區為多水帶,沭河平原區為過渡帶。全縣多年平均入境客水總量為5.87億立方米,其中入陡山水庫客水1.07億立方米。
氣候情況
莒南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左右,年平均光照時間為245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左右,無霜期198天,空氣清潔,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水質清純,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具有豐富的光、熱、水資源。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對發展花生產業非常有利。
歷史淵源
花生原產於南美州,明代傳入莒南。最早傳入的是小花生,稱龍生形;清末又傳入大花生,也叫洋花生。
據《重修莒志》記載:“落花生,有名長生果,舊唯有小者,清光緒間始傳入大者,曰洋花生,嶺地沙土皆藝之,易生多獲,近為出口之大宗”。
莒南縣種植花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光緒年間,便引入大花生種植。
1955年春,莒南縣生產合作部從蓬萊縣團結村引進25千克伏花生,分配給朱蘆區厲家寨、坪上區安前、嶺泉區東官莊村進行繁殖。
1956年,洙邊區扶蘭官莊的王鳳久、朱蘆區厲家寨的厲月舉去煙臺專區參觀學習時,從蓬萊縣團結村購進25千克伏花生進行繁育。是年,九區(坪上)安前村農業合作社社長吉德志帶領科學實驗隊進行花生高產試驗,先後培育“百生”、“一窩猴”、“花28”、“花37”等優良品種,在臨沂地區推廣。
1957年,縣種子站從文登縣、棲霞縣購進1.5萬千克伏花生、文登大粒墩、棲霞花抱雞等優良品種,安排在團林、大山、許口、洙邊、坪上等地集中繁育。
1961年,山東省花生研究所來莒南縣團林公社安前大隊駐點,無償地提供了蓬萊一窩猴、臨清小麻葉、官家莊半蔓等10餘個品種進行區域試驗。
1963年秋,縣種子站開始收購伏花生1.25萬千克,向全縣進行推廣。同時還在農村開展了以60千克普通花生換取50千克伏花生果的互換活動。同年大興1號早熟粒種在大山、坪上、團林、洙邊、相溝等地引進種植。
1965年,縣農技站從臨沂地區農科所引進少量的臨花1號(反修1號)、臨花2號(反修2號)試驗種植。
1969年,縣種子站從江蘇省贛榆縣種子站引進徐州68—4、徐系1號、臨花1號、臨花2號、半站秧、小麻葉等良種為搭配品種。
1979年3月2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青島召開外貿出口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由莒南縣農業局農藝師譚正曉於1964年用“小麻葉與伏花生”雜交育成的“莒南1號”被評為全省15個出口花生品種之一,當年莒南縣種植3000畝以上。縣花生辦公室還於同年從臨沂地區農科所引進魯花1號(新城早)在團林區李家村、許口區東官莊等地種植。
1983年,莒南縣種子站從海陽縣調進1.5萬千克海花1號進行推廣。
1985年,莒南縣經作站、種子站從萊陽縣種子公司調進2.5萬千克雙紀2號進行繁育。
1986年,莒南縣種子站從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引進25千克魯花9號進行繁育。
在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方面,莒南縣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掛鈎,從山東農業大學聘請了花生專家任科技副縣長,專抓花生良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等工作。1998年,莒南縣承擔了山東省花生良種產業化開發項目,經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委員會測產驗收,3萬畝花生示範田平均畝產504.3千克,10萬畝帶動田平均畝產435.1千克,最高地塊單產618.75千克,完成了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委員會下達的任務指標。
2000年開始,莒南縣推廣了豐花一號、濰花六號、花育21、花育22號等高產優質花生良種,為莒南縣花生新品種的推廣及產業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2000年1月,莒南縣委、縣府根據生產實際和有關專家的建議,制定了將全縣花生面積擴大到50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優質花生商品基地和花生貿易出口集散地的工作目標。為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設立了花生生產辦公室,建立了以縣花生研究所、花生原種場為龍頭,以良種繁育專業村、專業戶為主體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搞好原種田、一級種子田、良種田建設,防止邊推廣邊出現品種混雜退化現象的發生。同時,還承擔了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委員會布置的山東省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全國(北方)新品種區域試驗。
2001年開始,山東省農業廳、農業部先後在我縣召開了五次大型花生產業化現場會議或生產經驗交流會議,並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遼寧等花生種植大縣建立了友好的花生新品種信息交流關係。
2003年,莒南縣共種植花育16、花育17、花育21、花育22號、花育23號、豐花一號18萬畝,每年可為社會提供優質花生良種5萬餘噸。
2008年,莒南縣選育的特大果花生科花一號獲得山東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填補了國內特大果花生的空白。
2017年9月,首屆山東莒南花生產業高峰會議召開。
生產情況
1996年,莒南縣花生單產連續七年位居中國花生單產第一位或第二位,總產躍居全國油料百強縣第二位。
2010年,莒南花生地域保護範圍面積7萬公頃,生產面積3.33萬公頃,年產量16萬噸,產值7.03億元。有8家重點花生出口創匯企業通過了ISO系列質量標準體系認證,5家花生米出口企業獲得了歐盟註冊,5個花生油品牌獲得國家綠色食品頒發的A級使用證書。
2015年,莒南縣每年種植花生50萬畝,總產1.25億千克。已培植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8家;有5個花生油品牌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8家花生出口創匯企業通過了ISO系列質量標準體系認證,5家花生米出口企業獲得了歐盟註冊。
2016年,莒南縣從事花生加工和貿易的企業630多戶,從業人員6萬多人,其中規模以上花生加工企業200餘家。莒南花生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級產業集群,全縣年產花生油40萬噸,年產值120多億元,花生出口額占全縣出口總額的43%。
產品榮譽
1996年3月,莒南縣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花生之鄉”。
1998年2月,莒南縣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和農業部定為標準化生產“花生示範區”。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莒南花生”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7年,臨沂市中歐互認農產品地理標誌莒南花生通過審定獲得歐盟方面公示。“中歐互認農產品地理標誌”是通過中國和歐盟政府間簽訂產品互認協定,實現雙邊產品對等保護,擴大雙邊農產品貿易的行為。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莒南花生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莒南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8°33'—119°11',北緯35°06'—35°24',海拔為60—400米之間。主要涉及莒南縣的朱蘆、團林、坪上、文疃、澇坡、坊前、壯崗、洙邊、相邸、相溝、板泉、石蓮子、汀水、大店、十字路等18個鄉鎮,總計723個行政村。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莒南花生”的產地選擇旱能澆、澇能排,土壤、灌溉水無污染,遠離廠礦企業,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莒南縣花生品種繁多。建國初期,由解放前沿襲下來的生育期為180天的晚熟普通型大粒花生—大爬蔓、大鋪秧、大站秧、小麻葉等為縣內主要農家品種,同時還搭配種植了鐵爪爬、小鐵錘等早熟珍珠豆型小粒花生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和生產管理。
莒南縣花生地膜覆蓋最早套用於1980年,1982年在團林、坪上、十字路、洙邊、坊前、石蓮子等地推廣56畝。據試驗結果表明:蓋膜的花生平均畝產莢果407.65千克,比同等條件下未蓋膜的平均畝增莢果103.5千克,增產34%。1983年,團林公社李家桑園大隊承擔了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開展的地膜覆蓋項目試驗研究,獲得成功。1984年全縣推廣面積為4836畝。1991年,全縣地膜覆蓋花生面積達到35萬畝以上,並結合地膜覆蓋推廣了海花1號、魯花9號等良種,推廣了穩施氮、增施磷、施足鉀、添微肥的測土配方施肥措施,採取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措施,搞好科學管理。通過科技組裝措施,地膜覆蓋率達99%以上。莒南縣承擔的農業部優質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開發獲得山東省農業豐收計畫獎。
自1994年以來,全縣共完成部、省、市級科技成果20餘項,包括優質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開發、花生高產綜合配套栽培、優質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花生平衡配套施肥和夏花生高產技術研究等,均圓滿或超額完成了項目指標。與此同時還積極配合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承擔了科技部下達的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實施工作,這些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使全縣花生生產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花生良種覆蓋率達到98%,先進技術推廣率達到85%,科技進步對花生生產的貢獻率已由1995年的40%提高到2000年的55%。
2004年,縣花生生產辦公室、花生研究所、花生原種場等繁育體系健全,並加強了花生科研人才隊伍和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建立了由縣到鄉鎮到農戶的層次合理、相連密切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和加工服務體系,形成了自上而下有人抓的科技網路。由縣農業局制定的《春花生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夏花生標準化生產栽培技術規程》被縣質量技術監督局以地方標準DB371327/T002—2002和DB371327/T003—2002號發布,於2002年4月10日實施。縣花生生產辦公室先後編髮了《優質花生地膜覆蓋標準化管理規程》、《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意見》、《優良出口品種介紹》、《花生中後期管理技術意見》等技術資料,並與鄉鎮科技服務站等部門通過開辦技術學校、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印發明白紙以及電視講座等方式,向農民廣泛傳授新的種植技術,促進了花生良種產業化的順利進行。
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包裝及標示均標註“莒南花生”地理標誌及其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