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天佛

莒南天佛

莒南天佛由連綿的山體自然形成,全長3800米,四肢分明,五官清晰,慈眉善目,神態安詳,被原國家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長老讚頌為“莒南天佛,世界奇觀”;天佛旅遊區為國家AAA級旅遊區,山東省十佳休閒度假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以真山、真水、真大佛為其主要特色,既有怪石嶙峋的七十二道鷹愁澗,峻峭險奇八十一座擎天峰,又有碧波漣灩、雋秀清麗的蓮花湖、石泉湖、天湖,更有令世人拍手稱絕、嘆為觀止的奇罕天佛。山之奇、峰之峭、水之麗、景之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莒南天佛
  • 地理位置:山東省莒南縣縣城北
  • 開放時間:1996年10月1日
  • 風景特點:山即是佛,佛即是山
  • 天佛全長:3800米
  • 天佛特點:一山兩佛
簡要介紹,天佛介紹,景區特色,天佛傳說,歷代朝拜,名勝特點,

簡要介紹

天佛景區,位於莒南縣縣城北,其前身是莒南縣臥佛寺公園,1996年10月1日對外開放,2000年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區,2005年升格為AAA級旅遊區,山東省十佳休閒度假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以其境內奇觀——莒南天佛而得名。

天佛介紹

莒南天佛由山體巨岩自然形成,全長3800米,頭枕西南青山,腳抵東北明湖,五官清晰,四肢分明,惟妙惟肖。其肢體比例與人體非常相似,是國內發現的形象最為逼真的一尊臥佛,是典型的“山即是佛、佛即是山”的自然組合資源。更為稱奇的是,若換位觀之,此山又似秀髮飄逸的觀音菩薩,因此,又有“一山二佛”之美譽。據資料顯示:一山兩景難得,一山兩佛,世間少有。
莒南天佛莒南天佛
中國佛教協會原副會長、佛教界泰斗茗山長老觀後,欣然揮筆寫下“莒南天佛,世界奇觀”。依託世界奇觀——莒南天佛和千年古剎——臥佛寺而建的天佛風景區,其主要特色是真山、真水、真大佛。天佛景區已形成了以天佛為中心,以臥佛寺、蓮花湖、蓮花山等景觀區為輔助,以臥佛寺、觀佛台、觀音閣、拜佛台等佛教文化精品景點為主線,集佛教文化、休閒度假、遊覽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
莒南天佛風景名勝區,既有怪石嶙峋的七十二道鷹愁澗,峻峭險奇八十一座擎天峰,又有碧波漣灩、雋秀清麗的蓮花湖、石泉湖、天湖,更有令世人拍手稱絕、嘆為觀止的奇罕天佛。山之奇、峰之峭、水之麗、景之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

景區特色

景區既有北國山水之雄奇,又有江南水鄉之雋秀,山水交融,水天一色。仰首北望,聞名於世的莒南天佛赫然呈現在面前。天佛全長3800米,四肢分明,五官清晰,慈眉善目,笑口常開,神態安詳;換位觀之,則象體態丰韻、秀髮飄逸的觀音菩薩;再調整角度看,又是一隻仰天長嘯、威風凜凜、伏臥待起的猛虎。一山三景,形象栩栩如生,實乃罕見的世界奇觀。莒南天佛從體態、形象、神態等多方面看,都是雄偉壯麗,栩栩如生。尤其是天佛的眼睛,由一天然溶洞形成,位置、比例、形態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景區其主要特色是真山、真水、真大佛,已經形成了以天佛為中心,以臥佛寺、蓮花山、蓮花湖等景觀區為輔助,以臥佛寺、觀佛台、觀音閣、拜佛台等佛教文化精品景點為主線,集佛教文化、休閒度假、遊覽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2000年11月,佛教界泰斗、國家原佛教協會副主席茗山長老瞻仰後驚嘆不已,叩拜天佛,長跪不起,爾後欣然題詞:“莒南天佛,世界奇觀。”

天佛傳說

關於天佛,當地還流傳著一段動人的神話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望海樓山腳下有一位叫化方的老人養了一匹白馬。一天早晨,化方老人餵馬時,看到白馬大汗淋漓,疲憊不堪,而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化方非常納悶,於是他便夜裡跟蹤觀察,發現原來有隻猛虎出山為禍鄉里,白馬為民除害,便與老虎搏鬥,卻沒有分出勝負。化方以為可能是白馬的鬃毛太長遮擋了視線,於是把馬鬃剪短。誰知適得其反,白馬原來是由東海的白龍變化而來,騰飛靠的就是長長的馬鬃。當夜白馬與老虎再戰時,因失去神威,不能騰飛而被猛虎咬死。化方知道自己鑄成大錯,悲憤不已,衝上前去與老虎拚命,也被老虎咬死。這件事驚動了天庭,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前來伏虎。無奈老虎兇猛猖獗,把天兵天將也打敗了。玉帝震怒,遂請佛祖與觀音菩薩降虎。誰知這虎仍獸性不改,還要剪撲二佛,被菩薩用柳枝一掃收在腳下,變成了一座石山。佛祖及觀音看此地樹木蔥蘢,峰巒疊翠,河流蜿蜒,湖水蕩漾,正是佛家聖地,為昭示後人,於是念動咒語,將法身化為青山秀峰。從此,人們就看到了“一山三景”的自然奇觀。
臥佛雕塑臥佛雕塑

歷代朝拜

莒南天佛的魅力還在於它的神秘。晉鹹和七年(332),著名高僧圖澄大師遊歷至此,發現天佛,率弟子頂禮膜拜之後,在天佛山前結廬為寺,布道弘法,並對眾人說“此山是座佛山,此地與佛有緣,有佛山的靈氣,能保佑一方平安”。從此,天佛名揚四海,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成為佛家弘法布道的聖地。盛世佛觀,亂世佛隱。在過去的1700多年間,天佛時隱時現,因緣無定。這種神秘感不僅釀造了很多的傳說故事,也增加了人們對天佛的景仰。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東晉高僧法顯也雲遊至此,叩拜天佛後,驚嘆萬分,贊道“山即佛,佛即山”,並在九頂蓮花山西麓青龍洞旁修行。唐開元年間,著名天文地理學家僧一行為寺址測量定位,並指點臥佛寺僧人將寺院改在蓮花山西、吉龍河以北的位置,並手植一柏一槐。
明朝中葉,臥佛寺的寺僧佛法高深,日本高麗的僧人曾前來學習佛法。此後,由於歷史原因,臥佛寺幾經毀壞修復,隨天佛興衰明滅,至1999年,臥佛寺重新建成。建成後的臥佛寺占地110畝,建成了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臥佛殿、東西偏殿和七級舍利寶塔等古建築群,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了寺名,是臨沂市惟一被國家批准的佛教活動場所,成為魯南、蘇北的佛教文化中心。

名勝特點

天佛景區位於縣城北,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在連綿的望海樓群山之中,有一尊天然大佛赫然出世,全長3800米。頭枕西南青山,腳抵東北明湖;天庭飽滿,地頜方圓,獅鼻微翹,笑口常開,慈眉善目,五官清晰,四肢分明,神態安詳,蘊涵玄妙,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佛教界泰斗茗山長老朝拜後,欣然題詞讚頌:“莒南天佛,世界奇觀”。這是佛教界對天佛的最高評價。四海遊客觀後無不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南北朝時期,著名高僧圖澄大師率弟子遊方講學布道時,發現了莒南天佛,在天佛山下結廬為寺,祈奉天佛,名曰“臥佛寺”。唐開元年間,高僧一行大師為修“大衍曆”,重新奠基臥佛寺,栽一國槐,與天佛形成子午線觀測點。千百年來,臥佛寺香火旺盛,為魯南、蘇北佛教文化中心,那株歷盡千年滄桑的唐槐至今仍枝繁葉茂,春華秋實,成為臥佛寺活的見證。1996年,為落實宗教政策,莒南縣政府重修臥佛寺,並被批准為沂蒙山區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大雄寶殿、臥佛殿,藏經樓、鐘樓、鼓樓、舍利寶塔等相繼建成,氣象萬千。整個寺院古建築群古樸典雅,飛檐斗拱,雕粱畫棟,雄偉莊嚴。2000年臥佛寺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大典,每逢節假日,各地香客及信眾雲集這裡,萬頭攢動,香火繚繞,場面宏大。 
蓮花湖面積700畝,像一面明鏡鑲嵌在景區中央。湖畔垂柳依依,綠草茵茵,亭台廊榭,金碧輝煌;湖內波光瀲灩,蘆葦搖曳,荷花映日,香菱滴翠,野鷗橫飛。“七寶蓮池香雪海,分外秀麗更端莊”便是對蓮花湖的真實寫照。鏡台觀佛、菱榭晚照、靜海慈航、菩提曉月、般若悠然等景觀是蓮花湖著名景點。
九頂蓮花山,橫看象一條巨龍逶迤騰飛。觀音閣高聳在蓮花山最高峰,巍峨莊嚴,是求福求子的佛教道場;登閣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小城春秋,一覽無餘。山東麓,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火炬松濤香氣襲人;山西麓,林密徑幽清雅別致,栗園秋實碩果纍纍;大觀亭、鳳凰亭,亭亭玉立,攬勝閱春,風光無限;一線洞天、鱷魚出水、猿人沉思、金鰲聽禪等景點情趣盎然。 
觀佛台位於天佛景區中央,是觀佛拜佛的聖壇。高台巍峨,松竹相擁,碧水環抱,古樸典雅,氣勢恢宏。三層四角,寓佛教“三學四諦”;基層28級台階,示佛祖菩提樹下開悟之數;其上45級台階,合佛祖住世弘法歲月;台四周鑲嵌紫砂岩浮雕畫,都是佛教文化典故;台前廣場,氣象萬千,吉祥鐘、如意鼓矗立東西;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分列兩旁;天佛聖境牌坊上的楹聯刻字,發人深省。每逢重大節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登台向北眺望,天佛赫然出世,令人魂魄激盪,頂禮膜拜。
天佛景區突出一個“真”字,表現一個“奇”字,蘊涵一個“美”字。這種神奇、絢麗的風光在國內外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