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戲劇與基督教文化

莎士比亞戲劇與基督教文化

《莎士比亞戲劇與基督教文化》是 2007年 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四新。

基本介紹

  • 書名:莎士比亞戲劇與基督教文化
  • 作者:肖四新
  • ISBN:9787806599631
  • 頁數:324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7-1-1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版 次:1
字 數:250000
印刷時間:2007-1-1
開 本: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

內容簡介

本課題試圖通過莎士比亞戲劇與基督教文化關係的考察,進一步理解莎士比亞人文主義的豐富性,以及莎士比亞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本課題的主要內容與觀點如下: 第一,從發生學角度,挖掘莎士比亞戲劇中具有基督教意識,莎士比亞人文主義中具有基督教文化內涵的根源。其一,莎士比亞創作的語境與基督教文化緊密相連。在莎士比亞時代,以知識與理性為特徵的人文主義運動,和以信仰與救贖為特徵的宗教改革運動同在。一方面是人性的解放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而另一方面,基督教的自然觀、歷史觀與倫理道德觀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在英國,文藝復興運動就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出現的,更與基督教文化有一種割捨不斷的聯繫。在作為英國人文主義思想審美觀照的莎士比亞戲劇中,具有基督教意識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其二,莎士比亞所受的基督教文化教育與薰陶,已經內化為一種無意識,影響著他的思想構成。作為基督教教會的叛臣賊子,莎士比亞心儀人文主義思想,但作為一種經驗和感覺結構的基督教文化,又以掩蔽的形式構成著他的主體性。所以,基督教文化內涵在不自覺中成為了莎士比亞人文主義的構成因子。其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化本身就是在基督教文化的母體中孕育而成的,儘管它是在對基督教的反動中孕育而成的,與基督教具有本質差異性,但也注入了基督教文化的血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化有不同的呈現形態——義大利人文主義、基督教人文主義、蒙田式懷疑論人文主義等,但無論何種呈現形態的人文主義,都與基督教文化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作為文藝復興人文主義集大成的莎士比亞人文主義,相比其他呈現形態的人文主義,其深刻與偉大主要體現在對人的理解上,而不是在與傳統文化的決絕上。他繼承和發展了基督教文化中的超越性,來遏止因人的解放而帶來的自我膨脹與人慾泛濫。由於上述原因,莎士比亞戲劇中具有基督教意識,基督教文化構成了莎士比亞人文主義的一個重要向度。
第二,在跨學科的視閾中,從影響比較的角度考察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基督教意識與莎士比亞人文主義中的基督教文化內涵。由於基督教文化以一種感覺經驗構成了莎士比亞的主體性,所以它如同水中鹽一樣,溶入在其戲劇的方方面面。西方學者在這方面作了大量考據工作,具有極高的文獻學價值,但在整體性歸納上顯得不夠,所以本課題從對人的本質認識、生存方式的選擇、存在意義的理解三個層面切入進行考察。
在對人的本質認識上,基督教認為人的本質是原罪,而原罪源於人與自己、與他人、與萬物,特別是與上帝關係的斷裂,而這各種關係斷裂的根源又在於人的自由意志。基督教認為自由意志帶來了原罪,使人成了罪惡的存在、有限的存在,所以人的處境注定是悲劇性的。在莎士比亞戲劇中,也體現出與基督教相一致的對人的本質的理解,即認為人的本質中充滿罪惡,人是有限的、悲劇性的存在。而人的本質中的罪惡,人存在的有限性又源於入的自由意志。在前期的喜劇與歷史劇中,它體現為因人的自由意志而帶來了各種非道德化色彩。在中期的悲劇創作中,莎士比亞將悲劇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歸結為人的自由意志所帶來的惡。
在生存方式的選擇上,莎士比亞戲劇明顯體現出對基督教文化的眷戀,具體呈現為對人文主義理想的虛幻性憧憬,濃厚的原罪感、受難意識、懺悔意識,以及對超驗意義層面上的寬恕、仁慈、博愛等人道主義精神的推崇,對以神創論為基礎的君權神授觀念的強調等。
在對人的存在意義的理解上,莎士比亞悲劇表明,人的存在正是在對悲劇性處境的抗拒中走向對形而上終極意義的呼喚,使入的有限性得以超越與提升。
第三,既然莎士比亞戲劇中滲透著基督教意識,莎士比亞人文主義中包含著基督教文化內涵,是否可以說莎士比亞戲劇就是基督教戲劇呢?關於這一問題,學術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將人文主義看作與基督教完全對立的思想體系與文化體系,從而否定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基督教意識,否認莎士比亞人文主義中的基督教文化內涵。二是將莎士比亞戲劇理解為基督教戲劇,尤其是將莎士比亞悲劇看作基督教悲劇。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前者是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簡單化的結果,是文化斷裂論的產物;後者沒有看到莎士比亞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在本質上的差異性,抹殺了莎士比亞的偉大與深刻。本課題仍然從上述三個層面切入,考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的本質不同。
在對人的本質的理解上,儘管它們都認為人的本質中充滿罪惡,都認為人是有限的存在,都認為罪惡與人的有限性是人的自由意志作用的結果,但在本體論上卻存在根本差異。基督教將人的有限歸結為原罪,即違背上帝旨意的結果,體現的是神芋本體論。向儘管莎士比亞戲劇中也有天命與神意的觀念,但它將罪惡形成的根本原因歸結為人的自由意志作用的結果,體現的是人學本體論。
在生存方式的選擇上,儘管基督教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人的理性作用,認為理性可以使人用善的意志制約惡的意志,但它是有條件的,即遵守上帝的契約,是以上帝為本體的。莎士比亞戲劇儘管也體現出理性主義拯救的有限與自我拯救的無望,體現出對基督教生存方式的眷戀,但它始終沒有明確地表達皈依基督教信仰的觀念。
在對人的存在意義的理解上,儘管基督教也強調主體對悲劇性命運的拒絕與超越,但救贖畢竟是神恩。即基督教所體現的是對上帝本體論的依戀,受難與犧牲只是證明上帝作為絕對超驗存在的方式。而莎士比亞戲劇儘管也表現出對超驗存在的渴望,但它並不是通過主體的理性作用導向基督教信仰,而是對人的精神本質的超越性理解。
第四,莎士比亞戲劇在思想內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華的同時,在藝術形式上也繼承了基督教經典聖經的藝術精華。它除了套用基督教儀式,借鑑基督教聖經中的意象、母題、典故等外,其中還暗藏著一條潛宗教結構— —聖經結構。同時,莎士比亞戲劇繼承了基督教神秘主義,將其發展成為人文主義與基督教神秘主義融合的巴洛克藝術風格。莎士比亞戲劇精湛完美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是莎士比亞創造性的產物,但與繼承基督教文化藝術的精髓也是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

肖四新,1965年出生,湖北天門人,文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目錄

緒論
一、國內外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評述
二、文化與宗教的關係及基督教文化內涵
三、莎士比亞人文主義的基督教文化向度
第一章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基督教文化語境
一、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呈現形態與特徵
二、人文主義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連續性
三、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歷史與現世語境
第二章 人的有限存在與悲劇性處境——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對人本質認識的比較
一、基督教的罪惡觀及對人本質的認識
二、莎士比亞戲劇所體現的罪惡觀
三、自由意志與莎士比亞悲劇的實質
四、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對人本質認識的比較
第三章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上帝面影——莎士比亞在生存方式上對基督教的眷戀
一、理性主義拯救的有限與無望
二、莎士比亞戲劇中婆娑搖曳的上帝面影
三、在自我與上帝間徘徊及莎士比亞的兩難
四、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在生存方式上的比較
第四章 人性在形而上的關懷下超越——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對人存在意義理解的比較
一、基督教對人存在意義的理解
二、哈姆雷特的兩難與最後的決斷
三、對人的超驗存在意義的追尋
四、對形而上人性關懷的期盼與渴望
五、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對人存在意義理解的比較
第五章 莎士比亞戲劇與基督教藝術——莎士比亞在藝術形式上對基督教藝術的借鑑
一、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潛宗教結構
二、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聖經人物原型
三、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聖經意象與典故
餘論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