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艮林氏宗祠

莊艮林氏宗祠

莊艮林氏宗祠位於吳川市蘭石鎮莊艮莊南村。始建於明代隆慶五年(1571),民國二十年(1931)重修。坐東向西。宗祠為磚木結構建築,三進五開間,面積1417平方米。宗祠門面裝飾以灰塑浮雕裝飾,圖案有龍鳳、荷花、葵花等。整體布局合理,還保存民國二十年重建時的建築風格。該宗祠也是吳川現存規模較大,具有民國時期嶺南建築風格的宗祠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艮林氏宗祠 
  • 地理位置:吳川市蘭石鎮莊艮莊南村
  • 占地面積:1417 m
  • 類別:宗祠建築
  • 始建年代:明代隆慶五年(1571)
  • 建築結構:磚木結構
建築特點,文物保護,

建築特點

據族譜記載,五百多年前,莊艮最初的幾代已建有式微的祠堂,到了十七世素竹公在明末才開始率領族人興建規模宏大的祠堂。期間不斷維修,至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癸末)重建,至民國20年(1931年)又重建,經過兩次重建,大體就是我們所見的樣子。如今這座重建於民國20年的莊艮林氏宗祠,是在原址的基礎上按舊如舊重建的,建築面積1443多平方米。規模規格、雕刻裝飾、構思結構以及精巧、氣派,尤其是大開三門,作為解放前的祠堂建築,在鄰近一帶的鄉村中是絕無僅有的。村幹部說,省知名文化人士言如此祠堂在省內也不多,大概只有二座。祠堂座東向西,背後是莊艮大村,左右各有一些小村莊.前面是一望大田野.方圓約十里。這大田野的獨特之處,是遠處四面都被房屋圍住,若臨空俯瞰,可構思為一個大綠洲,或金環中的綠寶盆,或鄉村中的田園畫——祠堂就是座落在這令人產生無限暇思的環境中。
祠堂門前的廣場,村人說曾建有一個戲台,過去鄰近幾條村的人曾來看大戲和電影。廣場寬廣,可擺200大桌酒席。廣場前面左右兩角的田野上,各有一口小水塘,每個水塘的外側都間種著30棵大椰王樹,猶如拱衛著祠堂似的哨兵,祠堂右邊約半里之處,還有一口小水塘,小水塘的外面是一張半月形的大魚塘,大魚塘有水道與前邊的農田相連,起灌溉之便。
莊艮林氏宗祠
莊艮林氏宗祠(鳥瞰圖)
站在正面對望祠堂,感覺上似古代宮殿式樣。祠堂寬近五十步,中間主體部分約占總體的五分之三,兩邊各約占五分之一的對稱的附屬部分,是作貯藏等作用的房室。主體與附屬部分有一共同牆壁相連,渾然一體。
主體為騎樓結構,騎樓寬約一米五,即使大雨天雨水也不易淋到大門上。騎樓高看有4米上下,再至祠頂又有近3米,加上一字排開的七拱五門,主體部分的30左右幅灰雕圖案,三門門匾,大門對聯,不難看出它的氣派。
祠堂三個大門的門楣上都鑲嵌著門匾,左為“雙闕遺閭”,右是“九牧流徽”,都與林姓來源有關。據《九牧林氏淵源簡介》記載:閩中望族莆田九牧林氏,源遠流長。東晉初年晉安林始祖祿公入閩,傳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晉安遷居莆田北螺村。又五世而至萬寵,唐開元間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韜、披、昌。韜公之孫攢,唐德宗立雙闕以旌表其孝,時號“闕下林家”。披公唐天寶間授太子詹事,贈睦州刺史,由北螺遷居澄渚烏石(今析出屬西天尾鎮龍山村),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茛,皆官刺史,世稱“九牧林家”。中大門額匾為“林氏宗祠”,對聯是“莊族宏開天錫祚,艮山毓秀地鐘靈”。據傳該對聯為清朝狀元林召棠所作。
祠堂大門以上的牆體,被六根大柱分隔著,被分隔著的部分以及各柱及其頂部,部嵌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由於牆體經歷近百年的風雨,灰白的牆色變得斑駁,有些圖案要細心才能辨認,大致有藏龍、臥虎、奔鹿、飛鳳、神獅、鰲魚、蝙蝠、麒麟、明珠、金球、彩帶、芙蓉、牡丹、仙桃、書玉,等等,這一堵牆,有如此多的圖案,且形神俱佳,不能不讓人詫異。加上附屬部分的縱列排水瓦楞相襯,真似一堵氣勢泓大的巨幅雕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