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馬鈴薯

莊浪馬鈴薯

莊浪馬鈴薯,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浪馬鈴薯
  • 批准時間:2020年
  • 品質特點:結實性中等,結薯集中,塊莖為圓形或橢圓形,芽眼少而淺,多為紫紅色(俗稱紅眼窩),薯皮薄而光滑,皮與肉均為淡黃色或白色
  • 產地名稱: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品質特性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莊浪馬鈴薯株型直立、繁茂,葉色濃綠,花多為淡紫色,結實性中等,結薯集中,塊莖為圓形或橢圓形,芽眼少而淺,多為紫紅色(俗稱紅眼窩),薯皮薄而光滑,皮與肉均為淡黃色或白色。薯塊蒸煮後自然開裂,口感沙而香。

自然生態環境

(1)土壤地貌情況: 土質好,土壤內大中、微量元素齊全,有機質豐富(平均14.41g/㎏),尤其是磷、鉀元素含量較高,鈉元素含量較低;1998年實現了全國第一個梯田化模範縣後,土地水平度和肥沃性顯著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產能提高,馬鈴薯等農產品品質有效提升。這種特殊的土壤屬性,決定了“莊浪馬鈴薯”獨特的品質。 (2)水文情況: 莊浪縣境內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一級支流葫蘆河,二級支流莊浪河,三級支流水洛河。共有500m3以上的支溝2353條,其中一級支溝224條,長762km;二級支溝303條,長445km;三級支溝1826條,長664km。上述河流、支溝構成莊浪縣的水文網路,各河流水質較好,是縣境內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縣內徑流總長161.06km,流域面積938.25km2,年徑流總量24900萬m3,其中自產徑流量為9600萬m3,占徑流總量的38.5%,能有效保障馬鈴薯等農業生產補灌用水。 (3)氣候情況: 莊浪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9℃,年日照時數2075.9小時,年總輻射為123.3千卡/厘米2,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全年降水量482.4毫米,主要集中在馬鈴薯塊莖膨大期的七、八、九三個月,與馬鈴薯需水期吻合,雨熱同季,非常適宜莊浪馬鈴薯生長發育。

地域範圍

莊浪縣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東臨華亭縣,西依靜寧縣,北與寧夏隆德縣、涇源縣毗鄰,南與張家川、秦安縣接壤。海拔1405~2857m之間,莊浪馬鈴薯地域範圍為平涼市莊浪縣的水洛鎮、南湖鎮、朱店鎮、萬泉鎮、韓店鎮、通化鎮、大莊鎮、臥龍鎮、陽川鎮、盤安鎮、岳堡鎮、楊河鄉、趙墩鄉、柳梁鎮、良邑鎮、永寧鎮、鄭河鄉、南坪鎮共18個鄉(鎮)293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5°46′~106°23′,北緯35°03′~35°28′,年種植規模為34666.65公頃,年產莊浪馬鈴薯104萬噸。

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 莊浪馬鈴薯株型直立、繁茂,葉色濃綠,花多為淡紫色,結實性中等,結薯集中,塊莖為圓形或橢圓形,芽眼少而淺,多為紫紅色(俗稱紅眼窩),薯皮薄而光滑,皮與肉均為淡黃色或白色。薯塊蒸煮後自然開裂,口感沙而香。 (2)內在品質指標 莊浪馬鈴薯乾物質含量≥23.0%,澱粉含量≥13.0%,蛋白質含量≥1.65%,還原糖≤1.15g/100g,鉀≥415mg/100g,維生素C≥14.3mg/100g。 (3)質量安全要求 莊浪馬鈴薯環境狀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要求,農藥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肥料符合《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預包裝食品標籤等符合《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大氣監測質量達到了國家質量標準中的一級標準,是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環境區域。莊浪馬鈴薯產地環境按照國家無公害產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執行;莊浪馬鈴薯產品按照國家相關質量標準要求執行,符合莊浪馬鈴薯衛生新標準要求。生產全過程控制按國家相關規程進行加工、包裝、儲運。 (4)分級:根據感官指標和初加工技術,按照薯塊大小和用途分級、包裝,分為一級(單薯重量≥100g)(菜用),二級(單薯重量≥75g)(菜用),三級(單薯重量≥50g)(澱粉加工)。 (5)運輸:莊浪馬鈴薯用專用塑膠網袋或專用包裝箱包裝,包裝重量35㎏/袋。運輸時做到輕裝、輕卸,嚴防機械損傷。運輸工具清潔、衛生、無污染。公路汽車運輸時嚴防日曬雨淋,鐵路長途運輸時注意通風散熱。

特定生產方式

(1)生產方式 ①雙行壟作栽培:每壟播雙行,寬行距60cm,窄行距30-40cm,旱平地播種,經過培土成壟,水地起15-20cm高壟。 ②整薯坑種栽培:行距66.7cm,窩距50~55cm,播種時挖直徑30-40cm,深30cm的坑,裝入肥料、肥土,並混合均勻,距地平面8cm深處正中央放置小整薯,然後覆土成丘形。 ③地膜覆蓋栽培:先起壟,再覆膜,壟寬60cm,溝寬40cm,壟高15-20cm,修平壟面後再用地膜全地面覆蓋,用土壓實地膜邊縫,並每隔3-5米打土腰帶壓膜。覆膜後再播種。 (2)技術模式 〈1〉整地施肥 ①選茬整地:馬鈴薯生產忌重茬。以小麥、綠肥茬為好,其次選蕎麥、玉米、糜(谷)茬,當年新修梯田及新開墾草(荒)地宜播種馬鈴薯。 ② 輪作形式:小麥(綠肥)→馬鈴薯→胡麻(玉米);  蕎麥(玉米)→馬鈴薯→小麥(糜谷);  新修梯田→馬鈴薯→小麥(玉米)。 ③ 深耕整地:夏秋(含複種)作物收穫後進行深耕,深度45厘米左右,耙耱整平過冬,新修梯田儘量在冬前整地,如遇土壤封凍,可在早春土壤解凍時整地。 ④ 增施肥料、科學施肥:堅持“有機肥為主,增施磷肥、氮磷鉀配施”的原則。要求畝施有機肥4000-5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普鈣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馬鈴薯專用肥40-50公斤。在施肥方法上,有機肥、普鈣、鉀肥、60%氮肥或馬鈴薯專用肥,結合整地,一次性底施,40%氮肥於馬鈴薯現蕾前即株高15厘米左右追施。 〈2〉 播前準備 ① 選種:選擇抗旱抗病、高產穩產、品質好的優良品種,適宜的品種主要有莊薯系列和隴薯系列的品種。選用本品種特徵明顯,表皮光滑,芽眼深淺一致,無病(爛)的健薯種薯,畸形薯不宜作種用。出窖後的種薯,要掰掉芽子,晾曬1-2天。 ②切塊: 30克左右的小薯,可整薯播種;大種薯切塊作種,切刀時要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每切一個薯塊,更換一次切刀。切塊重一般為40-50克,切好後用草木灰拌種,或攤開晾乾。 ③ 土壤處理:馬鈴薯容易受蠐螬、金針蟲危害而降低商品性,應對地塊進行土壤處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3公斤稀釋後,拌15公斤細乾土,均勻施於播種穴(溝)中,或結合整地撒施地表後翻耕耙耱。 ④起壟覆膜:採用全膜壟作穴播栽培模式,先起壟,壟寬60厘米,溝寬40厘米,壟高10-15厘米,再用黑色地膜全覆蓋。可秋季覆膜,也可春季覆膜;採用雙行壟作栽培和整薯坑種栽培模式,不起壟,直接播種。 〈3〉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① 播種時間:在4月中下旬搶墒播種。 ② 播種與密度:雙行壟作和全膜壟作穴播模式栽培,每壟播種2行,株距33-35厘米,畝密度3800-4000株(穴),播種深度6厘米左右。若墒差,適當深播,播後用濕土壓實播種孔;整薯坑種栽培,行距66.7cm,窩距50~55cm,播種時挖直徑30-40cm,深30cm的坑,裝入肥料、肥土,並混合均勻,距地平面8cm深處正中央放置小整薯,然後覆土成丘形,畝播種密度1800-2000(株)窩。 〈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病滅蟲 ①放苗:出苗前,要打碎土壤板結,及時放苗,如缺苗嚴重,應及時補播。齊苗後,應及時鋤草。 ②追肥: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按追肥數量要求(畝追尿素5-10公斤)在植株附近環施或穴施;雙行壟作栽培模式,結合追肥,培土成壟,水地起15-20cm高壟,旱地稍低;整薯坑種栽培模式,結合追肥,再培土1次。 ③病蟲害防控:從出苗到收穫,要及時調查病蟲害發生情況,做好預測預報和防控。一是在田間懸掛誘蟲黃板,誘殺蚜蟲,當蟲口密度較大時,可葉噴5%蚜虱淨粉劑1000倍液,或10吡蟲靈粉劑1500倍液,7-10天噴霧1次;二是顯蕾後,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霧1次,以預防馬鈴薯晚疫病。發現中心病株時,應及時拔除。結合病蟲害防治,可葉噴0.05-0.1%硫酸鋅+0.2%硼砂+0.2%硫酸錳溶液50㎏/畝,共噴2次,以加快薯塊膨大。 〈5〉適期收穫:當田間大部分莖葉變黃枯萎、匍匐莖開始乾縮與塊莖分離時,應及時收穫。收穫前,拔除莖蔓,或人工剎青,選擇晴天收穫,收穫後的薯塊晾曬1周左右,待表皮水分蒸發後再分級包裝。

包裝標識規定

(1)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 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莊浪馬鈴薯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會。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