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種活法叫逍遙

《莊子:有種活法叫逍遙》里,真正流傳下來的思想,應該是天地自在逍遙遊,而這樣一番逍遙遊里,莊子他看破的東西太多太多。 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一個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種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奧。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間,這塊土地上儘管曾經兵連禍結,讀書人儘管常有黍離之嘆,然而,任何暴君和強盜都不能割斷我們文化中那些最韌的筋和最硬的骨。這些筋骨早已熔鑄成一個民族的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莊子:有種活法叫逍遙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發展出版社
  • 作者:王媛
  •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341639, 978780234163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莊子:有種活法叫逍遙》介紹人物的歷史活動及言論著述,在尊重史實、準確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又融入一定量的文學筆法,用以提升著作的可讀性,希望我們的這種寫法沒有唐突了這些可敬可愛的人們。

圖書目錄

引言
濮水漁翁
大隱隱於市
莊周夢蝶
同盜不同命
庖丁解牛
貧窮,並非困頓
堯是聖君嗎?
隱士的詩意生活
治乎,亂乎?
堯見藐姑射山神人
戴晉人說魏王
莊子論劍
商人之道
解衣般礴——真正的藝術精神
言能盡意否?
亡妻,聽我為你唱首歌
與骷髏的對話
死也不能厚此薄彼
向死而歌
千古第一荒唐言
眾人皆醉我獨醒
濠魚之樂
別拿死老鼠來嚇人
詭辯家還是哲學家
郢匠之嘆
審醜近乎勇
子產與申徒嘉
孔子與兩個醜人的故事
詩意地棲居
道是什麼?
鳳歌笑孔丘
孔子和隱士
技術能帶來幸福嗎?
超越欲望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井底之蛙的眼界與心胸
一樁歷史冤案
孔子見老聃
怎么做個好老師
小盜和大盜
算命的話信不得
做你自己
做一個赤子
螳螂捕蟬,異鵲在後
皇子告敖說鬼
當孔子遇見強盜
漁父給孔子上了一課
慚鳧何必企鶴
泥菩薩怎么過河
你會不會說話?
後記

文摘

戰國時期,在宋國蒙縣附近,有一條古老的河流叫濮水。濮水流經很多個國家,有許多美麗的故事在兩岸世代流傳。在濮水上游,衛國的男女常常唱著熱情奔放的情歌,被儒生稱為桑間濮上的靡靡之音。而濮水中游的宋國是殷商遺民居住的地方,這裡似乎從一開始就籠罩著一種古老而凝重的文化氛圍,變得安靜、深沉,跟衛國輕鬆活潑的情調完全不一樣。
宋國蒙縣的人民居住在濮水邊上,過著漁獵和耕種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歷史的車輪走進春秋時期之後,這裡就失去了寧靜。國際上不斷發生的戰爭,如同靜夜中刺耳的警報,打破了人們甜美的夢境。宋國這個不大不小的國家,在大國的權力爭衡中艱難地掙扎。備戰所需的財物和人力,便落到百姓頭上了。對於蒙縣的百姓來說,官府今天徵收賦稅,明天攤派兵役,真讓他們不堪重負。於是有的逃到其他國家去做生意,有的落草為寇,有的逃到深山中去隱居了。
當清晨的微風輕輕拂過大地,陽光在河面撒下無數碎金的時候,四周一片沉靜,一切戰爭和掠奪仿佛從沒發生過。寬闊的濮水上飄著許多小船,漁夫手中持網,站在船舷上準備撒下去。幾個小孩子在水裡互相追趕,忽而拍起一陣陣水花,忽而潛到水底下,半天沒有起來。婦女們在河邊洗衣服,一邊還大聲談笑。
莊子提著木桶和釣竿,來到濮水邊上釣魚。他戴一頂草帽,身上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腳上穿著草鞋,整個一副破落戶的模樣。他很喜歡這身裝束,因為這樣能讓他感到無拘無束,完全忘記自己是貴族出身。河邊的人都認識他,見到他的時候總是很樂意地打招呼,有時還聊上幾句。
濮水邊上有一棵大樹,莊子總是在這棵樹下垂釣。他最喜歡秋天,這個季節天氣非常好,河水開始上漲了,河中的魚兒正肥。莊子用蚯蚓作為魚餌,把魚鉤扔進水裡去,沒多久就釣了十幾條魚。他很愜意地站起來,看見前面一條船,便叫住船夫,把十來條魚都送給他了,自己只留下兩條。
莊子每天都在濮水邊上釣魚,蒙縣的人都知道,傍晚時候在河邊準能找到他。他的朋友惠施偶爾會來跟他討論哲學問題,有些慕名前來求學的人也在這裡等著他。莊子才華橫溢,可是生就一副古怪的脾氣,他只跟投契的人打交道,對於那些話不投機的人要么從不理睬,要么冷嘲熱諷,喜怒哀樂都發自天真的性情。
一天,莊子坐在老地方釣魚,他釣了兩條魚之後,就把漁竿放在旁邊,躺在樹底下休息。他看著白雲輕飄,木葉分離,一邊想著:秋天總是讓人有瑟縮之感,連河水都暴漲起來。人生也像四季一樣,生老病死,總逃不過這個規律。人世間如同江湖一般,看似死水微瀾,實則深不可測,有幾個人能像魚一樣,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遊玩呢?
他的神思飛到天地之外,逍遙地彷徨於無何有之鄉。不知什麼時候,一隊馬車在莊子身後停下,看那排場就知道車上坐的一定是哪個國家的達官貴人。果然,兩位穿著楚國官服的大夫從車上走下來,向莊子作揖問道:“請問閣下可是莊先生?”
莊子回過頭來望著他們,說:“我就是,請問有什麼事?”
兩位大夫手裡拿著禮物,恭恭敬敬地說:“楚王久聞先生賢名,想請你去楚國擔任國相。這是千金之禮,希望你不要推辭。”
莊子哂笑,說:“千金確實是很重的聘禮,宰相確實是尊貴的職位。不知你們有沒有見過祭祀時候的肥牛?人們把它養了好多年,要拿它宰來祭神,於是給它披紅掛綠抬到太廟中去,這時候它想做一頭孤獨的小牛犢,還有可能嗎?你們楚國有一隻三千歲的神龜,楚王把它的骨頭用絲巾包好,放在竹莢裡面,藏在廟堂之上,用來祭祀祖先。不知道這隻龜是願意死後留下骨頭獲得尊貴地位,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呢?”
兩位大夫回答說:“當然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了。”
莊子手持漁竿,眼睛望著秋水,說道:“對了。你們走吧,我就是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兩位楚國大夫對視了一眼,無奈地走了。
莊子坐在濮水邊上,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他看著天邊的雲霞漸漸散去,如同這個色彩斑斕的東周時代,也正走向沒落和終結。可是夜幕還沒完全降落的時候,人們心裡總有那么一點躁動和不安。莊子很想從這種不安的氣氛中抽離,去尋找和平安靜的樂土,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長久以來,人們為了名和利,已經把天下搞得烏七八糟。各個國家都在爭戰,國君們只想著怎么謀取最多的利益,知識分子們關注的是如何遊說列侯、名動公卿。社會風氣在惡性循環,幾乎無藥可救。
天下之大,競沒有一個自在的處所。莊子深深地感慨:不走路是很容易的,可走了路想不留下痕跡就太難了。他讀書無數,知識淵博,連司馬遷都說“其學無所不窺”,可是在這個亂世中,他卻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也做不了。他理想中的社會,應該是自耕自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就像數千年前堯舜還沒有統治天下時候的狀態,可現實社會離他的理想國實在太遠了。

後記

經過幾個月頗為辛苦的工作,這份稿子總算完成了。回頭再來看這次寫作歷程,心裡有些感受很想說一說。
從中學第一次讀《莊子》開始,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本書。很多年來,因為工作和科研的原因,反反覆覆讀《莊子》已經不下二三十遍,而每讀一次,便有一些新的領悟,覺得那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更是一種人生的藝術。
剛剛接受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內心很是惶恐,害怕自己寫得不好,讓我深深仰慕的偶像不能得到讀者的喜愛;又害怕自己對莊子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還不到位,對讀者產生誤導。因此又再次通讀《莊子》,並把相關的一些研究著作也看了一遍,心裡對莊子所生活的時代有大概把握之後,又暗自揣摩他的一言一語在那個時代中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何能夠成為後人學習的對象,是什麼東西讓他成為中國文化品格的一個組成部分。我把自己粗淺的思考寫進了這本書,不當之處,希望能夠得到方家的指點。
編輯部在策劃這套叢書的時候,提出的寫作理念是通俗幽默、富於知識性,讓讀者能夠寓教於樂。這對於經典的普及來說,是非常合適的。但對於我這寫慣了“面目可憎”的論文的人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並且我這人似乎天生的缺乏幽默細胞,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很想寫得俏皮有趣,但卻有點力不從心,因此只能力求寫得簡單生動,儘量不使讀者覺得詰倔驁牙。
在參與這套叢書的寫作過程中,有若干的事情讓我感觸良深。編輯部尚元經老師反覆強調,好文章要能提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千萬不能用寫論文的口氣來寫這本書,否則讀者就不愛看了。從寫作風格到標題的制定,他都一一給予指導,這讓我從一種學院派的思維中跳出來,用另一種更貼近生活的眼光來重新審視莊子,並進行寫作。負責組織叢書編寫的梁海燕女士,她督促我們努力工作,並非常認真、及時地對我的文稿提出修改意見,因此才使得這本書能夠如期完成。這段時間,我們的合作是愉快的,而我的寫作也是在比較輕鬆的心態中結束的,在此要向他們表示感謝之意。
最後要說一句,希望這本小書能夠讓讀者朋友們在愉快的閱讀中喜歡上莊子,並對構成中國文化一脈的道家思想有所了解,在忙碌的人生中不忘記享受片刻悠閒,這是我的一個小小的心愿。
王媛
2008年1月於北京大學

序言

當您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或許您會先看一下這篇序言,希望它能提供更多值得自己花上一天或幾個小時的時間,坐下來閱讀該書的理由。只是,我更願意推薦這最簡單的一條:因為感動!
曾經的感動沉澱下來,化為故事傳說,化作文字流傳,當我們再次走近他們,走進那段歲月,曾經的感動依然令人感動。把這種感動的心情傳達給您,於是,有了這套書的誕生。
書中展示了某一歷史時期中的某個人物,如何將其自身與他所處的時代融為一體,從而使他個人的生平,成為那段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本套叢書內容上的共性。十五本書,展示了十五種人生,面目和色彩絕不雷同,卻都被他的主人所悉心經營。
為什麼不可或缺?回答起來既可詳述,也可簡單。簡言之,既然存在了,並且過去了,固然不會缺。如此作答,雖然取巧,卻等於沒有回答,所以,仍有細言之的必要。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他們屬於有著偉大心靈的一類人。雖然所處時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生平遭遇不同,甚至思想觀念上也不完全相同,但他們用自己的心靈觀照他的國家和社會,積極思考關於人類生存和社會進步的問題,力求自己心臟的跳動,與歷史前行的腳步聲合拍協奏。無論是孔子、孟子的“濟天下”之理想,還是莊子的“逍遙天處”,或者韓非的“酷不入情”,皆為對於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真誠的闡釋。他們有著崇高的人生追求,“立德”、“立功”或者“立言”。他們活動的身影,留下的足跡,已然是歷史畫卷上的勾皴點染。不可抹去,不能抹去。
他們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有著強大感召力,或堅強如司馬遷,或無畏如韓愈,或灑脫如東坡,或耿直如范仲淹,或勇敢如王安石,或坦蕩如王陽明,或率真如李贄,或智慧如曾國藩,或深刻如魯迅,或清澈如胡適,或包容如蔡元培……其思想品行不僅影響和感染了同時代的人,且通過軼事傳聞、言論著述,世代傳遞了下來,成為塑造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這些人物的不可或缺,不僅僅相對於那段歷史,也是整個民族發展的不可或缺。
他們中的某些人,或以文學家著稱,或以思想家傳世,或在政治、軍事上更有作為。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生,即使外部條件均等。但他們都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慨然出手,一鳴驚人,開時代之風氣,為其時之先行者。先秦的哲學家們自然不用說了,他們所開拓的深邃闊大的思想空間,令今人嘆服,難以超越。司馬遷發憤著書成《史記》,史家良筆,垂範後世。仕途坎坷的韓愈,不顧流俗,以復古為革新,掀起古文運動之浪潮。大文豪蘇東坡,不僅是藝壇的八面聖手,更以其超然、曠達的人生態度,折服了世間人。主張心學的王陽明,一面探索著通往“聖賢”的門路,一面統率三軍、師出轅門。敏感多思的李卓吾,性情狂狷,卻懷著一顆善良美好的心,祈盼世人“童心”不衰。……當我們回顧歷史時,他們的存在,實在是不能迴避的話題。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理解,好好學習。這種學習不是背單詞、做算術,更不是機械仿效,而是緣於景仰的激情和衝動。當我們把這些名字一字擺開,串為鏈鎖,我們仿佛看到了東方巨龍堅韌挺拔的脊樑,那正是我們的民族之魂。鏈鎖環環相扣,名字前後相續,緊緊連在一起。但這鏈條的後面,需要有人接續,必須有人接續,而那個省略號所體現的空白,正期待著今天的我們去填補。因此,對於那些傑出者,我們不能一味遙想,而應該走近一些,走進他們的歲月。走近他們,更加明白人生的意義如何體現,生命的價值如何凝聚。
許多時候,我們暢想著,那些被稱作“聖賢”的人,他們的“當年”是怎樣的呢?其實,那時的他,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也會面臨一些無法兩全的選擇。聖者,未必不食人間煙火;賢者,未必沒有失落悔恨。而他們最終超越平俗,成為“聖者”、“賢者”,原因是什麼?這正是需要我們體會和尋味的地方。叢書的作者們,在展示和還原那些傑出人物的“當年”狀況上,作了努力。與其說為了感動讀者,不若說,他們的寫作,實在是表達了一份自己被感動的心情。
出於這樣一份簡單但卻真誠而美好的意願,我們編輯出版了這套關於傑出人物行狀的普及類文化讀物。叢書一共十五種,分別選取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司馬遷、韓愈、范仲淹、蘇軾、王安石、王陽明、李贄、曾國藩、魯迅、胡適、蔡元培等十五位歷史人物,作為寫作對象。每本書約以十二萬字左右的篇幅,介紹該人物的歷史活動及言論著述,在尊重史實、準確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又融入一定量的文學筆法,用以提升著作的可讀性,希望我們的這種寫法沒有唐突了這些可敬可愛的人們。
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有許許多多,這套書所選取的,當然不夠完備,也不敢說最具代表性,但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的選題,也兼顧了作者的個人喜好。限於我們的水平和時間,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真心希望得到讀者朋友和有識之士的批評、指教,以助我們把下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讓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感動!
梁海燕
2008年1月於北大靜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