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五村村民委員會形成於新中國成立初期,1984年,改稱大盈鄉莊五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撤銷莊五村村委會建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五村村民委員會
- 外文名:Zhuāngwǔ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4年
- 廢止年份:2002年
莊五村村民委員會形成於新中國成立初期,1984年,改稱大盈鄉莊五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撤銷莊五村村委會建制。
莊五村村民委員會1形成於新中國成立初期,1984年,改稱大盈鄉莊五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撤銷莊五村村委會建制。地名來歷以聚落名稱得名。地名含義該村委會轄區有該聚落“莊五村”。歷史沿革新中國成立初期,村域為五星、莊家2個...
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委員會的成員。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委員會,由村民委員會成員分工負責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畫生育等工作。 第八條 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
莊圩村村民委員會設立 於1984年,廢止於2002年。地名來歷 以聚落名稱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委會轄區有該聚落“莊圩村”。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村域為莊前港、小圩莊2個行政村。小圩莊村由橋灣、莊前港河東、西小蒸河南3個自然村...
1、年初公開(1月10日前):村民委員會年度計畫和發展規劃,上年村集體的收益及收益分配使用情況,年終資產情況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情況。2、每月公開(次月10日前):債權債務明細情況,現金銀行存款情況,各項收入支出情況,幹部補貼(獎勵...
屯莊村村民委員會是甘肅省的地名,依據文物古遺址——中東五分屯莊取名。地名含義 屯莊村村民委員會即為屯莊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辦理本居位地區的公辦事務和公益事業,調節民間...
南港五村村民委員會 南港五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5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南港居民點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建翻身村。1958年屬南港生產隊。1978年建南港第五大隊。1984年建南港五村村委會。2001年5月併入南港村。
莊嶺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莊嶺自然村,莊姓居多,位於小山嶺上而得名,又因原村委會駐地在此,故得名莊嶺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建莊嶺大隊,屬橫聯管理區;1961年成立橫聯公社,屬之;1983年...
莊橋村村民委員會,199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莊橋村。以境內莊橋村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石隍鄉莊橋村,後為第八代表區。1956年建立莊橋高級社。公社化時為大星大隊,1961年從大星大隊分出,成立莊橋大隊,1984年改為莊橋村...
伍家園村村民委員會 伍家園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所在區域及功能而得名。歷史沿革 2001年由原來的一隊、十隊、十一隊、十二隊、林路隊一部分組成。2016年4月合併成民和村後廢止。
莊底村村民委員會村在山崗下,以方位命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得名。村在山崗下,故名。歷史沿革 清末地屬靖安鄉十都二十八莊。1948年列為黃壇鄉第十保;1950年劃為第十村,隸長柱鄉;1956年建明星高級五社,隸石室鄉;1958年改置莊...
莊田村村民委員會 莊田村村民委員會是由吳江縣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莊田片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自得名後沿用,2003年併入中鱸村。
五戶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其沿用原五戶鄉名,故得名五戶鄉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於盱眙縣舊縣鎮;1949年1月21日,嘉山縣全境解放,屬舊縣鎮;1950年5月,屬五戶鄉;1954年12...
地名含義 因該村當時有五股七股,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形成於1949年,1957-1958年建立初級社、高級社,1959年改為五古大隊,文革時期改為勝利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恢復了五古大隊,1984年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定名為五古村民委員會。
莊源村民委員會是199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民委員會轄內有莊邊、李家源兩自然村,各取一字,故名莊源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前夕屬羅溪鄉第6保,解放初屬羅溪區坪源鄉,1954年成立三聯莊坪、高形三個初級社,1956年合併為...
莊基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駐地莊基村,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嘉興縣新豐區民豐鄉;1956年11月組建莊基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公社時,為曹橋公社莊基大隊,同年11月劃歸平湖縣管轄;1961年9月分建為莊...
由公社化設鄉鎮,生產大隊設為村民委員會,在此村設立五家子村民委員會。1998年設立。地名含義 因建莊前屬於王莊子片村,由於灤河發大水,將王莊子自然村全部塌進灤河之中,往南搬遷時有五戶人家在此蓋房立莊,取名五家子。因主要...
莊西村村民委員會 莊西村村民委員會是2000年成立莊西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莊西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2000年成立莊西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地名消亡。
五里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1941年建五里屯,1983年以轄自然村五里窪子命名五里村。歷史沿革 1941年建五里屯,駐地徐占屯。轄徐占屯、孫家屯、五里窪子、吳家屯、西李家、轎房子、三門曲家、前牟家店、...
莊林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境內地理實體及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由於村莊裡面有片樹林,故名莊林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故設立莊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1年演變為莊林大隊...
莊涇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莊倚靠界涇河而建,莊姓居民居多,故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福山區泗安鄉;1956年,組建高級社時為雙塘三社;1958年,公社化時期為莊涇大隊;1983年,更名為莊涇村;...
五一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村域內五一自然村名“五一”取名。故名五一村。“五一”,為大躍進生產軍隊化的五連一排。歷史沿革 1949年7月,設五一村,屬正儀區;1953年,建五一初級農業合作社;1953...
五星村村民委員會是1962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最初由五個朝鮮族屯組成,故名。歷史沿革 1931年屬下參營保八甲;日偽統治時期為巴虎村;解放後歸巴虎區;1955年由法河沿等五個朝鮮族屯組成五星高級社,屬小蛟河鄉;1962年成立...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和引導各民族村民增進團結、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第十條 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遵守並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執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決議...
社莊村村民委員會 社莊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社莊”因其地有社莊廟得名。歷史沿革 1959年為友誼大隊。1980年因川沙縣境內大隊同名,改名社莊大隊,因其地有社莊廟得名。1984年改村制,稱社莊村。
占莊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駐地居民點“占莊”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稱占莊行政村,屬(石示)岱鄉;1950年(石示)岱鄉分建為石示義、柘岱2鄉,占莊村屬柘岱鄉;1956年隨柘岱鄉併入茅陽鄉(1957年...
西安莊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所在居民點(安莊)而得名。地名含義 據說明朝公元1596-1644年年間從諸城遷來一家姓安得戶此地立村故名為安莊沿用至今。歷史沿革 1947年前歸屬禹城縣二區;1947-1957年歸屬居石屯區石屯鄉;1958設立大隊...
五墩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村莊五墩,位於卜陳五里處原有一大土墩,後有人落戶形成村莊,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五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烏江鎮;1958年公社化,為烏江公社九聯大隊;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