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一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1年
- 設立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江蘇省
- 性質:地名
- 曾用名:五一生產大隊
- 羅馬字母拼寫:Wǔyī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五一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
五一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以村域內五一自然村名“五一”取名。故名五一村。“五一”,為大躍進生產軍隊化的五連一排。歷史沿革1949年7月,設五一村,屬正儀區;1953年,建五一初級農業...
五股道劃為兩個大隊,自南向北以序數命名,該村居南,故稱五一。1968年成立五一村革命委員會,71年恢復生產大隊,1984年8月改為五一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在上級領導下,全面開展村民自治示範活動,建立村規民約,完善制度建設,推行民主...
岔河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自治縣恩樂鎮五一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五一村西北邊,距離鎮25.0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 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12.15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溫20.90 ℃,年降水量0...
五一村增畝組,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老地名增畝沖而得名。“村民小組”是在村民委員會下設立的小組。村民委員會是民眾自治的社會組織,村民小組不是一級組織不具法人資格。村民小組不是經濟組織,更不是行政組織。歷史沿革 19...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
五崗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村境內多崗地,取五為虛寓意多,得名五崗,故得名五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撮鎮公社,群新大隊屬之,1961年群新大隊析置趙崗大隊,隸屬西山驛...
村民委員會選舉中的重大問題請及時報告。2013年5月2日 選舉規程 第一章 村民選舉委員會的產生 一、推選村民選舉委員會 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村民委員會的選舉。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村民小組會議...
五圩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
五里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1941年建五里屯,1983年以轄自然村五里窪子命名五里村。歷史沿革 1941年建五里屯,駐地徐占屯。轄徐占屯、孫家屯、五里窪子、吳家屯、西李家、轎房子、三門曲家、前牟家店、...
五灶一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9月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處五灶二塘南側,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清末民國初年屬餘姚縣坎墩鎮。1950年4月為坎西鎮一村、二村。1954年10月劃歸慈谿縣。1956年2月復並屬坎墩鎮。1959年2月屬幸福管理區...
其中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主任是主要村幹部。產生 通過村民自治機制選舉產生的、在基層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及其配套組織擔任一定職務、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並享受一定政治經濟待遇的工作人員。村幹部有廣義和狹義之...
五燕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其職能及境地物形狀得名。地名含義 原名竹林大隊,後以境內五子燕(五個石包像五個燕子)更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塘河鄉6保,1949年後為6村,...
五等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十八盆山中的平瀏大道,有塊石頭有五個等,加之五斗組在本村範圍內較中心。歷史沿革 50年時為蘆溪鄉(本村三個社:分別是大棚社、五斗社、棗樹社)高級社後的58年公社化時,屬東方...
五河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河流五里河,故得名五河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21年(1932)廢地總制、推行保甲制;1961年成立五河生產大隊,隸屬於盔頭公社;1968年至1979年為五河生產...
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江門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全國青聯常委。2023年3月4日晚,獲評“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人物經歷 曾任十三屆全國青聯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村委會...
五楊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由楊姓始建村,從東到西五個村全部姓楊,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五楊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廢除保甲制度,改為自然村莊,屬郭集鄉;1956改為五楊農業初級社,屬郭集高級...
五中村村民委員會 五中村村民委員會,由雍南鄉命名並經區政府審批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五個自然村,村委會在中間自然村,故名。歷史沿革 後因行政區劃改變,鎮鄉發展建設建設而撤併消失。
五檬村村民委員會 五檬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曲江鎮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 因與紅碑村交界,有五顆檬子樹,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五檬村,1958年為五檬大隊,1984年更名為五檬村,2007年五檬村併入紅碑村。
五閘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駐地而得名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原武康縣東鄉有五座陡門,該陡門排行為五,故稱“五閘陡門”,村以陡門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10月為沿河生產隊一部分,1961年5月設定五閘大隊,1984年體改時改為五閘...
五嶺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位置及其工作職能而得名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村民委員會,即為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五嶺居民委員會負責五嶺轄區內的村務管理工作,故名。歷史沿革 195...
興無村村民委員會 興無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曹家鎮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 取"興無滅資"之意,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石橋村,1958年為興無大隊,1984年名為興無村。2007年合村並組時併入水星村。
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委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第三條 村委會應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保障監督和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支持...
五洲村村民委員會 五洲村村民委員會,由五洲鄉命名並經區政府審批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是由五個自然洲組成,故名。歷史沿革 後因行政區劃改變,鎮鄉發展建設建設而撤併消失。
五全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邊有五口泉水塘,故名五泉塘,簡稱五全,得名五全村。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懷化縣瀘陽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瀘陽公社五全大隊;1963年瀘陽公社五全大隊;1975年瀘陽公社五全...
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居委會80717個,居民小組123.5萬個。同城市居民委員會相比,村民委員會出現得比較晚。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和宜山縣的一些村,自發地把農民組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