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清風》尤以為“清風”吶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許咨新把書名取為《呼喚清風》,也表達了《呼喚清風》的傾情關注,寄託了筆者的真誠願望。全書分為三輯,共99篇。第一輯“清風篇”,以反腐倡廉為主題,勁吹清正廉潔之風的雜文、時評。第二輯“隨想篇”,多為貼近社會、貼近民眾、貼近生活有感而發、不妨一說的雜談、隨感。第三輯“拾貝篇”,則為雜文、隨筆、散文及數篇初涉文學的萌芽之作。上述近百文中,除個別篇外,均發表於中央、省、市報刊。
基本介紹
- 書名:莆田雜文叢書:呼喚清風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開本:32
- 品牌:海峽文藝出版社
- 作者:許咨新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500009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呼喚清風》是作者許咨新長期從事新聞、紀檢、監察等項工作的副產品。也就是說,它是作者在工作之餘、退休之後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抒寫出來,而拾得的一些文字。收入這個集子的大都是雜文、時評、雜談、隨筆類文章。近百文中,除個別篇外,均發表於中央、省、市報刊
作者簡介
許咨新,1936年6月出生,福建省晉江市人。曾用筆名孜辛。曾任中共福建省莆田市紀委常委、秘書長、正處級紀檢員,兼任福建省監察學會理事、莆田市雜文學會副會長,現為莆田市雜文學會顧問。在幾十家報刊上發表過雜文、時評、散文、論文、通訊、調查報告等。有若干文章被收入《鐘潭噌響》(雜文集)《鄧小平理論研究文庫》《中國軟科學文庫》《新時期黨建工作研究》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輯清風篇
當“五官端正”的官
酒場、舞場與下場
為官者切莫想發財
共產黨人是乾什麼的
鏡子·警鐘·教材
“三論”是反腐的絆腳石
為“禁酒令”喝彩
有感於“揮刀斬吃”
工作餐能引資
葉水車懺悔的警示
人民需要這樣的“承諾”
重在踐諾
喜看新“承諾”
警惕“淨土”不淨
虎年話“打虎”
贊“你買官,我不賣”
“紅塔山”下的悲劇
廉政是投資綠洲
公車私用該治
過年勿忘倡廉
年關要過“廉關”
腐敗也是“潰堤”
嚴防“工程上馬,幹部落馬”
如此“前仆後繼”
多些現代于成龍
貪官的金錢觀
貪官的“變臉術”
貪官的自圓說
貪官的悲哀
剎住奢侈之風
重在考“廉”
析“邊腐邊升”現象
從處長到囚徒
誓言莫成“食言”
從“溫州巨貪”想到的
機場何以成“雞場”
讓反腐勇士不流淚
“官帽批發商”的興衰
貪官外逃的背後
質疑“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聽民聲察民意
“三不收”不離其“貪”
第二輯隨想篇
井岡山精神贊
理想信念不能變
陋室辦公何妨
“會海”該填
為“下訪”叫好
城建呼喚監督
述學·評學·考學
招商·安商·富商
在洪災與金錢面前
行風評議要講實效
給“民告官”亮綠燈
燈娃納稅,好樣的
你想讓生活環境優美嗎
人情乎?金錢乎?
感情與民眾工作
《民情日記》得民心
“零距離”交流好
善哉,《光榮簿》
讓荔城上檔次
高歌人間真情
村級零招待費,好!
“法輪功”禍國殃民
從吃的憂慮談起
就近入學為何難
郭秀明的啟示
從“打麻將”看作風
先富與後富
“暖心”與“寒心”
深入與“身入”
正氣與邪氣
盛世的盛會
驚聞特招罪犯讀MBA
別讓“勞模”變調
遠離野味
叫響“有困難找我”
宋魚水的廉潔觀
讓“市長專線電話”暢通
第三輯撿貝篇
“人跪狗”的引思
牛的品格
漫議城市建築美
也說“大哥大”
“吞雲吐霧”還能輕鬆嗎
學而不思則罔
積羽沉舟
重視對文藝作品的推薦工作
說長話短
采寫新聞與捕捉新聞
——新聞採訪體會瑣談
難忘引路人
石竹名山添秀色
永定土樓天下奇
玉華洞裡盡幽奇
秋遊太姥山
感受山海
美兮,金湖
戰地翠色
冠豸遐想
夢圓桂林
後記
當“五官端正”的官
酒場、舞場與下場
為官者切莫想發財
共產黨人是乾什麼的
鏡子·警鐘·教材
“三論”是反腐的絆腳石
為“禁酒令”喝彩
有感於“揮刀斬吃”
工作餐能引資
葉水車懺悔的警示
人民需要這樣的“承諾”
重在踐諾
喜看新“承諾”
警惕“淨土”不淨
虎年話“打虎”
贊“你買官,我不賣”
“紅塔山”下的悲劇
廉政是投資綠洲
公車私用該治
過年勿忘倡廉
年關要過“廉關”
腐敗也是“潰堤”
嚴防“工程上馬,幹部落馬”
如此“前仆後繼”
多些現代于成龍
貪官的金錢觀
貪官的“變臉術”
貪官的自圓說
貪官的悲哀
剎住奢侈之風
重在考“廉”
析“邊腐邊升”現象
從處長到囚徒
誓言莫成“食言”
從“溫州巨貪”想到的
機場何以成“雞場”
讓反腐勇士不流淚
“官帽批發商”的興衰
貪官外逃的背後
質疑“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聽民聲察民意
“三不收”不離其“貪”
第二輯隨想篇
井岡山精神贊
理想信念不能變
陋室辦公何妨
“會海”該填
為“下訪”叫好
城建呼喚監督
述學·評學·考學
招商·安商·富商
在洪災與金錢面前
行風評議要講實效
給“民告官”亮綠燈
燈娃納稅,好樣的
你想讓生活環境優美嗎
人情乎?金錢乎?
感情與民眾工作
《民情日記》得民心
“零距離”交流好
善哉,《光榮簿》
讓荔城上檔次
高歌人間真情
村級零招待費,好!
“法輪功”禍國殃民
從吃的憂慮談起
就近入學為何難
郭秀明的啟示
從“打麻將”看作風
先富與後富
“暖心”與“寒心”
深入與“身入”
正氣與邪氣
盛世的盛會
驚聞特招罪犯讀MBA
別讓“勞模”變調
遠離野味
叫響“有困難找我”
宋魚水的廉潔觀
讓“市長專線電話”暢通
第三輯撿貝篇
“人跪狗”的引思
牛的品格
漫議城市建築美
也說“大哥大”
“吞雲吐霧”還能輕鬆嗎
學而不思則罔
積羽沉舟
重視對文藝作品的推薦工作
說長話短
采寫新聞與捕捉新聞
——新聞採訪體會瑣談
難忘引路人
石竹名山添秀色
永定土樓天下奇
玉華洞裡盡幽奇
秋遊太姥山
感受山海
美兮,金湖
戰地翠色
冠豸遐想
夢圓桂林
後記
後記
這本結集算是我長期從事新聞、紀檢、監察等項工作的副產品。也就是說,它是我在工作之餘、退休之後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抒寫出來,而拾得的一些文字。收入這個集子的大都是雜文、時評、雜談、隨筆類文章。
由於與我所從事的工作的關係,或者說一種使命感、責任感的驅使,本書尤以為“清風”吶喊的篇什多些,故而我把書名取為《呼喚清風》,也表達了本書的傾情關注,寄託了筆者的真誠願望。
全書分為三輯,共99篇。第一輯“清風篇”,以反腐倡廉為主題,勁吹清正廉潔之風的雜文、時評。第二輯“隨想篇”,多為貼近社會、貼近民眾、貼近生活有感而發、不妨一說的雜談、隨感。第三輯“拾貝篇”,則為雜文、隨筆、散文及數篇初涉文學的萌芽之作。上述近百文中,除個別篇外,均發表於中央、省、市報刊。
關於雜文,《新知識詞典》的釋義是:“雜文,即文藝性論文。它的範圍很廣泛,一般包括雜感、小品文、隨感錄、隨筆、短評等等。因此,它是散文中最主要的樣式。”我喜歡看雜文,也愛好寫雜文。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雜文這一文學體裁正好適於“為時而著”,宜於直抒胸臆,暢所欲言,宜於不平則鳴,有感而發。從雜文的寫作中,我有了一種感覺,今天的雜文不能僅是匕首、投槍,更應該是警鐘、號角。雜文概莫能外要肩負唱響主旋律的責任,做到抨擊陰暗面與歌頌光明面不偏廢,既鞭撻假惡醜,又歌頌真善美,既針砭不良時弊,又弘揚正氣新風,為時代、為人民鼓與呼。
寫了一些自稱的雜文,雖說其中有不少篇仍不盡如人意,卻讓我切實體會和認識到雜文的特徵,這就是:夾敘夾議,就事論理,尖銳潑辣,短小精悍。在我的心目中,一篇優秀的雜文,應是思想性、戰鬥性、政論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今後,我當以此作為自己的追求。
這裡要提及的是,本書之所以收入若干篇發表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包括雜談、評論等,其用意在於藉此追尋自己與文學寫作結緣的初始。最早的一文《重視對文藝作品的推薦工作》,發表於省文聯主辦的1956年8月號《園地》(系省文聯剛創刊的文學月刊,8月號為第二期,亦即《福建文學》的前身)上。那時我在省監察廳工作,是一位20歲的愛好文學的青年,稿件寫好直接寄給郭風先生(時為《園地》副主編),沒想到很快就被採用了。這給予我不可名狀的激勵,增添了對文學寫作的興趣。可以這樣說,此文的刊出,好似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向文學寫作的大門,就是從此時起,我開始涉足文學寫作的嘗試。這件往事也在我的一生中留下難忘的記憶。其中,有的作品似嫌其“舊”,然而它卻留下歷史的痕跡,有時代的色彩和印記,值得回味。
我不是作家,出書本來與我無緣。只是在文友的熱心鼓勵下,筆者始斗膽獻醜。在這裡,還要感謝莆田市雜文學會為本書的出版給力,付出的辛勞。至於《呼喚清風》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尚有真情實感,有可讀性,還是開卷無益,是一堆食之無味的文字,有待讀者評說了。
讓我感動的是,出版社的編輯對本書審稿後曾寫下一段評語:“文中針對許多官場惡俗進行批判,在情在理,引用許多真實材料來證實自己的觀點,足見作者對世風清廉的呼喚,對真善美的讚揚。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這對於我,是意想不到的鼓舞與鞭策,遂在《後記》中記之。
謹以此書獻給親愛的讀者。
2012年8月21日
由於與我所從事的工作的關係,或者說一種使命感、責任感的驅使,本書尤以為“清風”吶喊的篇什多些,故而我把書名取為《呼喚清風》,也表達了本書的傾情關注,寄託了筆者的真誠願望。
全書分為三輯,共99篇。第一輯“清風篇”,以反腐倡廉為主題,勁吹清正廉潔之風的雜文、時評。第二輯“隨想篇”,多為貼近社會、貼近民眾、貼近生活有感而發、不妨一說的雜談、隨感。第三輯“拾貝篇”,則為雜文、隨筆、散文及數篇初涉文學的萌芽之作。上述近百文中,除個別篇外,均發表於中央、省、市報刊。
關於雜文,《新知識詞典》的釋義是:“雜文,即文藝性論文。它的範圍很廣泛,一般包括雜感、小品文、隨感錄、隨筆、短評等等。因此,它是散文中最主要的樣式。”我喜歡看雜文,也愛好寫雜文。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雜文這一文學體裁正好適於“為時而著”,宜於直抒胸臆,暢所欲言,宜於不平則鳴,有感而發。從雜文的寫作中,我有了一種感覺,今天的雜文不能僅是匕首、投槍,更應該是警鐘、號角。雜文概莫能外要肩負唱響主旋律的責任,做到抨擊陰暗面與歌頌光明面不偏廢,既鞭撻假惡醜,又歌頌真善美,既針砭不良時弊,又弘揚正氣新風,為時代、為人民鼓與呼。
寫了一些自稱的雜文,雖說其中有不少篇仍不盡如人意,卻讓我切實體會和認識到雜文的特徵,這就是:夾敘夾議,就事論理,尖銳潑辣,短小精悍。在我的心目中,一篇優秀的雜文,應是思想性、戰鬥性、政論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今後,我當以此作為自己的追求。
這裡要提及的是,本書之所以收入若干篇發表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包括雜談、評論等,其用意在於藉此追尋自己與文學寫作結緣的初始。最早的一文《重視對文藝作品的推薦工作》,發表於省文聯主辦的1956年8月號《園地》(系省文聯剛創刊的文學月刊,8月號為第二期,亦即《福建文學》的前身)上。那時我在省監察廳工作,是一位20歲的愛好文學的青年,稿件寫好直接寄給郭風先生(時為《園地》副主編),沒想到很快就被採用了。這給予我不可名狀的激勵,增添了對文學寫作的興趣。可以這樣說,此文的刊出,好似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向文學寫作的大門,就是從此時起,我開始涉足文學寫作的嘗試。這件往事也在我的一生中留下難忘的記憶。其中,有的作品似嫌其“舊”,然而它卻留下歷史的痕跡,有時代的色彩和印記,值得回味。
我不是作家,出書本來與我無緣。只是在文友的熱心鼓勵下,筆者始斗膽獻醜。在這裡,還要感謝莆田市雜文學會為本書的出版給力,付出的辛勞。至於《呼喚清風》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尚有真情實感,有可讀性,還是開卷無益,是一堆食之無味的文字,有待讀者評說了。
讓我感動的是,出版社的編輯對本書審稿後曾寫下一段評語:“文中針對許多官場惡俗進行批判,在情在理,引用許多真實材料來證實自己的觀點,足見作者對世風清廉的呼喚,對真善美的讚揚。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這對於我,是意想不到的鼓舞與鞭策,遂在《後記》中記之。
謹以此書獻給親愛的讀者。
2012年8月21日
序言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莆田文人有強烈的著書立說的欲望,文學創作十分活躍。雜文作為文學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這塊沃土上,同樣開得醒目。經過多年的努力,雜文創作持續繁榮,已擁有一支一定規模的雜文創作隊伍。
20世紀90年代初期,莆田市雜文學會成立,時任莆田市市長的吳建華擔任第一屆會長。我省雜文界老前輩王仲莘同志一直關心和支持莆田市雜文學會工作。20多年來,莆田市雜文學會一直凝聚著我市雜文作者,積極開展雜文學術活動和雜文創作活動。近年來,我市雜文學會先後在《福建日報》、《湄洲日報》上舉辦過3屆“‘雪津杯’雜文徵文比賽”,在《雜文界》雜誌上發過莆田籍作者雜文專版,出版了莆田籍作者雜文選輯《鐘潭噌響》,連續幾年配合市文聯編輯出版《莆田文學》“全國雜文專號”。莆田市雜文學會還先後邀請《人民日報》蔣元明,《文匯報》朱大路、程新國,《南方周末》鄢烈山及本省的宋志堅等雜文名家、名編輯,為莆田市雜文作者及莆田學院中文系學生做雜文創作學術講座,努力提升雜文創作水平。莆田市雜文作者也在省內外報紙雜誌上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章,並多次獲得各類獎項。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內雜文界的認可和支持。
2009年10月,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莆田市承辦了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第23屆年會。全國雜文界名家匯聚莆田,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名譽主任、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原總編輯徐惟誠和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主任、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李庚辰均出席年會。那次年會的完滿召開,獲得了與會者的廣泛好評,加強了莆田雜文作者與外部的聯繫,拓寬了莆田雜文作者的眼界,提升了莆田雜文作者的創作品位,為莆田市雜文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莆田市領導一直關心莆田市雜文學會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支持和鼓勵廣大雜文作者弘揚主旋律,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為民眾鼓與呼。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立華同志幫助雜文學會出版“莆田雜文叢書”,擔任叢書顧問。陳立華同志殷切希望雜文學會在全國獨樹一幟,為繁榮莆田文藝創作,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莆田而繼續努力,團結、培養、帶動、激勵莆田廣大雜文作者,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雜文作品,發揮雜文革故鼎新、激濁揚清、針砭時弊、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莆田市文聯的支持下,經市雜文學會同仁的努力,現在出版的“莆田雜文叢書”一套,有:陳天宇的《偽名人時代》、鄭國賢的《魯迅的鼻子》、許咨新的《呼喚清風》、蔡忠輝的《易變的臉》、邱南強的《靈魂的舒展》、李金賢的《貓眼內外》、潘真進的《照鏡解悶》、鄭志忠的《古典情思》、鄭慶彬的《嘶啞蟬聲》、鄭玉珠的《大眼瞪小眼》。叢書的出版將成為莆田文學創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將為莆田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賢良港媽祖祖祠熱心資助雜文叢書的出版,在此順致謝忱。
20世紀90年代初期,莆田市雜文學會成立,時任莆田市市長的吳建華擔任第一屆會長。我省雜文界老前輩王仲莘同志一直關心和支持莆田市雜文學會工作。20多年來,莆田市雜文學會一直凝聚著我市雜文作者,積極開展雜文學術活動和雜文創作活動。近年來,我市雜文學會先後在《福建日報》、《湄洲日報》上舉辦過3屆“‘雪津杯’雜文徵文比賽”,在《雜文界》雜誌上發過莆田籍作者雜文專版,出版了莆田籍作者雜文選輯《鐘潭噌響》,連續幾年配合市文聯編輯出版《莆田文學》“全國雜文專號”。莆田市雜文學會還先後邀請《人民日報》蔣元明,《文匯報》朱大路、程新國,《南方周末》鄢烈山及本省的宋志堅等雜文名家、名編輯,為莆田市雜文作者及莆田學院中文系學生做雜文創作學術講座,努力提升雜文創作水平。莆田市雜文作者也在省內外報紙雜誌上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章,並多次獲得各類獎項。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內雜文界的認可和支持。
2009年10月,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莆田市承辦了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第23屆年會。全國雜文界名家匯聚莆田,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名譽主任、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原總編輯徐惟誠和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主任、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李庚辰均出席年會。那次年會的完滿召開,獲得了與會者的廣泛好評,加強了莆田雜文作者與外部的聯繫,拓寬了莆田雜文作者的眼界,提升了莆田雜文作者的創作品位,為莆田市雜文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莆田市領導一直關心莆田市雜文學會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支持和鼓勵廣大雜文作者弘揚主旋律,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為民眾鼓與呼。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立華同志幫助雜文學會出版“莆田雜文叢書”,擔任叢書顧問。陳立華同志殷切希望雜文學會在全國獨樹一幟,為繁榮莆田文藝創作,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莆田而繼續努力,團結、培養、帶動、激勵莆田廣大雜文作者,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雜文作品,發揮雜文革故鼎新、激濁揚清、針砭時弊、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莆田市文聯的支持下,經市雜文學會同仁的努力,現在出版的“莆田雜文叢書”一套,有:陳天宇的《偽名人時代》、鄭國賢的《魯迅的鼻子》、許咨新的《呼喚清風》、蔡忠輝的《易變的臉》、邱南強的《靈魂的舒展》、李金賢的《貓眼內外》、潘真進的《照鏡解悶》、鄭志忠的《古典情思》、鄭慶彬的《嘶啞蟬聲》、鄭玉珠的《大眼瞪小眼》。叢書的出版將成為莆田文學創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將為莆田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賢良港媽祖祖祠熱心資助雜文叢書的出版,在此順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