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變的臉

易變的臉

《易變的臉》系個人雜文集。主要內容包括對社會現象的討論和人性的分析,同時又呼籲了大家攜手共創美好生活。除了對社會現象的探討,作品中還充斥著濃濃的人情味。 《易變的臉》由蔡忠輝所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易變的臉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8頁
  • 開本:32
  • 品牌:海峽文藝出版社
  • 作者:蔡忠輝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19951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易變的臉》敝帚自珍,收錄一百多篇小文章,多數已發表在國內各報刊雜誌,收錄時標題及內容作了改動,共分《台上台下》、《書里書外》、《心領心悟》、《不倫不類》、《邊說邊評》五輯,記載了蔡忠輝與雜文的一段情緣。主要內容包括對社會現象的討論和人性的分析,同時又呼籲了大家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作者簡介

蔡忠輝,1962年12月生。主任編輯。曾做過木匠、當過教師,閒暇時喜歡“玩文”。1993年調入《湄洲日報》,現為《湄洲日報》總編助理、《仙遊今報》總編輯、莆田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雜文創作,已發表作品20多萬字,文章散見於《人民日報》《半月談》《雜文報》《檢察日報》《教師報》《福建日報》《江西雜文》《浙江雜文界》等多家報刊,已獲全國性文學獎、華東副刊文學獎及福建新聞獎等60餘項。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台上台下
監控讓我心痛/3
易變的臉/5
“大肚能忍”的悲哀/7
“站著”看上司/9
“宅到餓死”的羞辱與悲哀/12
“神醫”的包裝術/14
“禁喝茅台”背後的糾結/16
錯的總是我/19
問責難掩考生之痛/21
世道黑白辨/23
假如設立“官模”勞動獎/25
誰為“高房價”臉紅/27
座次的排列/30
醫生成了最大藥販子/32
“很受傷”與“心太軟”/35
警惕腐敗“軟著陸”/37
“聽證會”無人報名難堪了誰/39
諍言一旦懾於權勢/41
保健品何成“溫柔陷阱”/44
村務公開欄的尷尬/46
行評“耐藥性”的根深與難治/49
5%界限下的“名堂”/51
“上帝”被宰之痛/53
換屆背後的奔跑/55
第二輯 書里書外
“兼官”與“兼事”/59
道光皇帝不問物價/61
“睫在眼前”與“不見此睫”/63
“長恨”之前話用人/65
關於“半”文化的斷想/67
且說“下回分解”/69
“管涌”的可怕/71
試為“上下”作註解/74
“政”字的新解讀/76
“戒貪”的品德高度/78
從管仲重農談起/80
“標本”新論/82
朱元璋治吏的辯證法/84
“公儀休嗜魚”的思考/86
康熙禁裹的是與非/87
畫□的寓意及其他/89
閒聊書醉/91
想起了林則徐/93
情誼、情面及其他/95
別冷了傳統節日/97
第三輯 心領心悟
“玩文”的滋味/101
論尊師重道/104
感謝學生/106
學會寬恕/108
珍惜書房的寂寞/110
縱然失去也有得/112
希望滿心/114
坦然之美/115
躬行的磁力/117
少許諾與多行動/118
有些“錯誤”很美麗/120
當忠言被智者駕馭/122
“官道”違規險情多/124
“心癢”之後的齷齪/125
人有貪慾是禍端/127
拒誘神功的秘訣/129
“心德碑”的光耀/131
人心不看眼色133
第四輯 不倫不類
“牆文化”的解讀/137
“原則上”是“玩文”下的怪蛋/138
冰棍現象與人才流失/140
招聘里的真學問/142
鯰魚的功力及其他/143
學歷與學力之辯/145
誰在跟著掉“陷阱”/147
法被禮遺忘的憂思/148
當孩子被金錢綁架150
常照學生這面“鏡”/152
誰教壞了孩子/154
“腳力”退化斷想/155
被良言沐浴的尊嚴/157
票子、面子與消費觀/158
正常與反常的錯位/159
“嚴禁”失靈的困惑/161
第五輯 邊說邊評
復旦投毒案之痛/165
實事求是話“上牆”/168
“私謁”風何以颳起/169
“小金庫”,別躲藏了!/171
公信度是個“易碎品”/172
“數字遊戲”玩不出小康/173
有多少投訴電話是真的/175
責任制也需“打假”/177
“優”中之“憂”/179
“牢騷話”里的真問題/180
做“管閒事者”也不壞/182
奢華之風不可長/183
“影正”之下的身斜/185
“怨窮”與“逐富”/186
拿什麼奉獻給孩子/187
誤導很受傷/189
糾錯的勇氣/191
功利家教之憂/192
“公家財產”惹誰了/194
打假也需常念“緊箍咒”/195
後記/197

文摘

監控讓我心痛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公安、安全部門外,最常運用閉路監控系統的恐怕要數銀行部門、動物園和自然保護區了。
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安裝監控的必要性,這本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但現在有一種怪現象:不少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小和中學也趕上了這種“時髦”,並紛紛在教室里安上了監控系統,說是要“藉助”現代化手段,“管住”師生,“服務”教學。而一些職能部門的領導觀看這一“寶貝”設備後,也人云亦云,褒揚有加,強調要“廣而推之”。
教室里安裝監控系統對不對?教育界各方自有論調。教師普遍認為,教室里安裝監控後,一站在講台上就覺得有陰險的眼睛在盯著,讓自己無法發揮最佳的教學水平,讓人心痛;學生更是有說不清的感觸,認為在這種被人監控的環境下學習太不舒服了,一動也不敢動;而教育部法制司的看法是,學校安裝這種系統並輔之以監視功能,顯然不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和成長的環境,長期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下學習,勢必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雖然國家對此並無明確規定,但肯定地說,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
在歐美國家不經同意,隨便安裝竊聽器材將被起訴。隨便安裝監控系統以監視別人顯然是違法的,因為這些行為侵犯了他人自由權利。而國人似乎不太看重“權利”、“個性”之類的東西,只喜歡對領導的“決定”唯命是從。“不聽話”往往被看作是最大的不尊,所以他們寧願在一種極不正常的氛圍下任人擺弄地工作,也不肯問個“究竟為什麼這樣對待我”,至於起來拒絕執行那些侵犯“權利”的不合理“決定”,更是想都不敢想的。結果呢,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棟樑,不合理的東西還是不合理的東西。
其實,能有權安裝監控系統的部門很少。公安、銀行、安全部門在特定的時空里安裝監控系統,主要是用來監控犯罪分子或敵特分子的,有助於案件的偵破。動物園或自然保護區安裝監控系統,是為了觀察了解兇猛野獸的生活習性。而教室是傳播文明知識的神聖殿堂,既無作案分子,更無兇猛野獸,為什麼也要監控?其目的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用於監視教師、監視學生,維護其所謂的“教學秩序”。在這裡師生好像全是螞蟻,被隨意捉來玩弄,稍有“不軌行為”,準被找來“談話”或“算賬”,他們只能規規矩矩地遵守課堂“紀律”,不許有教學改革和創新。再說,啟用這種監控系統後,學校領導可以高枕無憂了,坐在辦公室里就能顯示其無邊的“權威”,這實在是典型的“人治”行為。
不過這也難怪,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就有喜歡監視別人的老習慣。明代時,有“廠衛”嚴密監視天下臣民;清代時,有“文字獄”約束人們的思想言行。相比之下,眼下教室里安個監控之類的“玩藝兒”倒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以,偌大的中國,出現某些“獵奇”的做法本不足為奇,也並不可怕。可怕的倒是學生在這種被人監視的“鳥籠式”環境下學習,不能充分表達其思想個性;老師在有人盯梢的環境下教書,心痛如絞,不能自如地進行教學創新。如果任其繼續發展下去,勢必造成學校教室空氣的沉悶和先進教育思想的窒息。到時候,要從學校里挑幾個有創造能力的學生,恐怕還得周折一番。
(原載2000年5月25日《檢察日報·觀點》,獲第12屆華東地區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易變的臉
魯迅的《贈鄔其山》詩中,有一句傳得很廣,即“一闊臉就變”。細細想去,這詩句在今天仍有很多意味。人嘛,一旦闊綽富有,底氣就足,有時候想乾什麼就乾什麼。臉色變點兒,說話調子高點兒,以致另眼待人,這並不奇怪,也不違背富有者做人的遊戲規則。
現在的問題是,好多人“不闊臉也變”。這倒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你瞧,人的臉很好看的,是當他有什麼事向你求助之時:人的臉很不好看的,當是你有什麼事向他請求之時。有件事至今令我難以忘懷。一位同事朋友,開口借錢那會兒,像個演員,總是嬉皮笑臉的。“你真是我的哥兒,不知該如何感激你才好!……”嘴巴里吐出的一連串恭維話、謝謝聲,可把死的變成活的,把哭的變成笑的,讓人在陶醉中把錢拱手借出。可是,幾年後上門討錢時,原本笑容可掬的他,當即翻臉,愛答不理地說:“錢,不是早就還給你了!什麼時候又向你借錢了?有借款收據嗎?”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這世道是有不公平的事常常發生,但還不至於顛倒到“白天走路還得持探燈”的地步。可眼前這位繃緊青臉、白天說鬼話的他,倒提醒了我:他正在表演無賴角色,錢是討不回的!
其實,人的臉只有在照片上,那才是不變的。除外,不管什麼樣的臉,總會千變萬化的。看人全身,肌肉最靈活的部分是在臉上。就說嘴巴,活動起來,連手也比不上。一位朋友告訴我,對待領導有時靠嘴巴也行。
P3-5

後記

最早寫雜文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時剛從師範院校畢業不久,像很多人一樣追慕魯迅,並深深喜歡雜文那辛辣幽默、嬉笑怒罵、寓莊於諧、反話正說的風格,閒暇時也拈點話題苦吟,只想藉此表達看法、批評缺失、反思人生,希望“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以獲共鳴,壓根沒想過會與雜文結伴到如今。
選擇雜文總是需要一點勇氣,無欲無畏才能玩雜文。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若是患得患失,八面玲瓏,最好別碰雜文這條高壓線。在當下中國,較之權勢與金錢,雜文做不了匕首,但其針砭時弊、批評世俗的功能,仍會觸及在上者的痛感神經.因此很不討人喜歡。乖巧的人怕暴露愛憎好惡,往往迴避了雜文;世故的人怕影響仕途升遷,也迴避了雜文。
我當屬不安分者,看到不公平的事忍不住總要吶喊幾聲,時間一長,能有幾篇可讀的小文章,實在不算什麼,只不過是空閒時間裡,一個人在斗室里翻翻看看罷了。其實,我堅守雜文陣地還有另一樁心愿:就是希望能創出一種以散文或隨筆為底色的非常規雜文,它是一種既有理性的深刻,又有感性之美的雜文作品,除了邏輯和說理,還應該“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文采。這些追求,躬行多年,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本書敝帚自珍,收錄一百多篇小文章,多數已發表在國內各報刊雜誌,收錄時標題及內容作了改動,共分《台上台下》、《書里書外》、《心領心悟》、《不倫不類》、《邊說邊評》五輯,記載了我與雜文的一段情緣。這些文字非匕首,只能算是雜感、小隨筆而已。就書中多數篇章而言,大多是表現出對社會與文化的批評和思考、對人性及弱者的憂慮和衷腸,較少關注那些已經引起社會巨大關注的事件,也較少參與已經成為群體憤怒的情緒中去。我認為,在某些程度上刻意保持著冷靜和有距離的觀察,是一個雜文作者本應盡力具備的素質。 帕斯卡爾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他同時又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類的高貴,絕不在於對自然的征服。尤其重要的是,人類具備其他物種所不具備的深邃思想。所以,一個合格的雜文作者都應該是一個嚴肅的思想者,都應該對事物保持獨特的思考,並在獨立和嚴肅之間,尋找平衡,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提供並非人云亦云的認知。在一個日益喧囂的時代,在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波茲曼語),獨立而嚴肅地思考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儘管有時可能會不討好也不討巧。
以上是我對雜文寫作的一點體會。生在當下中國,且為雜文作者,可以說是沉重的。有太多不公需要寫,有太多不幸者需要體恤,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雜文才更有價值。近年,由於傾心報業經營,雜文創作驟減,是為平生至嘆。然而,良知未泯,責任未忘,面對熙來攘往的世風濁流,面對權勢引發的生命悲憫,今後自當奮筆疾書,因為雜文是我的至愛。
莆田市的雜文事業還很年輕,發展中有艷陽,也有風雨,有春華秋實的豐年,也有顆粒無收的歲月。值得欣慰的是,它始終受到精心呵護。
本書並非盡善盡美之作,其中之缺憾乃至錯訛在所難免,誠摯地期盼讀者朋友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2012年3月30日

序言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莆田文人有強烈的著書立說的欲望,文學創作十分活躍。雜文作為文學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這塊沃土上,同樣開得醒目。經過多年的努力,雜文創作持續繁榮,已擁有一支一定規模的雜文創作隊伍。
20世紀90年代初期,莆田市雜文學會成立,時任莆田市市長的吳建華擔任第一屆會長。我省雜文界老前輩王仲莘同志一直關心和支持莆田市雜文學會工作。20多年來,莆田市雜文學會一直凝聚著我市雜文作者,積極開展雜文學術活動和雜文創作活動。近年來,我市雜文學會先後在《福建日報》、《湄洲日報》上舉辦過3屆“‘雪津杯’雜文徵文比賽”,在《雜文界》雜誌上發過莆田籍作者雜文專版,出版了莆田籍作者雜文選輯《鐘潭噌響》,連續幾年配合市文聯編輯出版《莆田文學》“全國雜文專號”。莆田市雜文學會還先後邀請《人民日報》蔣元明,《文匯報》朱大路、程新國,《南方周末》鄢烈山及本省的宋志堅等雜文名家、名編輯,為莆田市雜文作者及莆田學院中文系學生做雜文創作學術講座,努力提升雜文創作水平。莆田市雜文作者也在省內外報紙雜誌上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章,並多次獲得各類獎項。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內雜文界的認可和支持。
2009年10月,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莆田市承辦了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第23屆年會。全國雜文界名家匯聚莆田,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名譽主任、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原總編輯徐惟誠和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主任、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李庚辰均出席年會。那次年會的完滿召開,獲得了與會者的廣泛好評,加強了莆田雜文作者與外部的聯繫,拓寬了莆田雜文作者的眼界,提升了莆田雜文作者的創作品位,為莆田市雜文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莆田市領導一直關心莆田市雜文學會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支持和鼓勵廣大雜文作者弘揚主旋律,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為民眾鼓與呼。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立華同志幫助雜文學會出版“莆田雜文叢書”,擔任叢書顧問。陳立華同志殷切希望雜文學會在全國獨樹一幟,為繁榮莆田文藝創作,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莆田而繼續努力,團結、培養、帶動、激勵莆田廣大雜文作者,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雜文作品,發揮雜文革故鼎新、激濁揚清、針砭時弊、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莆田市文聯的支持下,經市雜文學會同仁的努力,現在出版的“莆田雜文叢書”一套,有:陳天宇的《偽名人時代》、鄭國賢的《魯迅的鼻子》、許咨新的《呼喚清風》、蔡忠輝的《易變的臉》、邱南強的《靈魂的舒展》、李金賢的《貓眼內外》、潘真進的《照鏡解悶》、鄭志忠的《古典情思》、鄭慶彬的《嘶啞蟬聲》、鄭玉珠的《大眼瞪小眼》。叢書的出版將成為莆田文學創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將為莆田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賢良港媽祖祖祠熱心資助雜文叢書的出版,在此順致謝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