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傳統科介》由現代莆仙戲一代宗師黃文狄所著。黃文狄是莆田忠門安柄人,是上世紀20-60年代最負盛名的莆仙戲表演藝術家,人稱“仙笛”。當年莆田民間素有“仙笛好手工,著手便出籠”的說法,意指黃文狄演技精湛,每演必轟動。
《莆仙戲傳統科介》由現代莆仙戲一代宗師黃文狄所著。黃文狄是莆田忠門安柄人,是上世紀20-60年代最負盛名的莆仙戲表演藝術家,人稱“仙笛”。當年莆田民間素有“仙笛好手工,著手便出籠”的說法,意指黃文狄演技精湛,每演必轟動。
《莆仙戲傳統科介》由現代莆仙戲一代宗師黃文狄所著。黃文狄是莆田忠門安柄人,是上世紀20-60年代最負盛名的莆仙戲表演藝術家,人稱“仙笛”。當年莆田民間素有“仙笛好手工,著手便出籠”的說法,意指黃文狄演技精湛,每演必轟動。...
莆仙戲《目連救母》全面展現莆仙戲傳統科介,表演別具一格,有皂隸舞,也有饒有風趣的啞劇表演,保留了宋元戲曲多種表演形態,是民間歌舞百戲的大蒐集,各種雜劇的大匯演,市民將欣賞到莆仙戲最經典、最傳統的表演形態。保護情況 因為排演難度大,《目連救母》在莆仙戲傳統劇目中屬於瀕危劇目,目前在我市幾乎看不到此劇...
莆仙戲是福建的古老劇種之一,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流行於古稱興化的莆田、仙遊二縣及閩中、閩南的興化方言地區。其戲班足跡遍及福州、廈門、晉江、龍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華僑聚居地。據考證,它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莆仙戲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閃光於現代。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
《蔡伯喈》為莆仙戲保存的傳統劇目之一,故有“古戲《蔡伯喈》”之說。《蔡伯喈》取材於民間趙貞女(即趙五娘)與蔡中郎(即蔡伯喈)的動人故事。《蔡伯喈》的演出本有兩種。一是折子戲。演蔡伯喈榮貴負心,趙貞女上京尋失,蔡伯喈竟不肯認,縱馬相害趙貞女。玉帝派雷公電母擊斃蔡伯喈,這就是宋邑人劉...
福建省莆仙戲劇院成立於2011年,是莆田市唯一的市級國有重點院團,擁有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獎”、省級金獎演員、演奏員。近年來,劇院立足於“宋元南戲活化石”莆仙戲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復排、創作演出了《江梅妃》《海神媽祖》《踏傘行》《狀元與乞丐》《目連救母》等27個劇目和《殺狗記·迎春牽狗》《張瓜...
畲族招兵節對潮劇產生巨大的影響。潮劇武戲中的“招馬”程式應該也是一種畲俗,而師公在招兵節演唱的“假聲”發音,也是潮劇“雙拗”、“幫聲”和“痰火聲”等表演和唱法的來源。因為莆田的“莆仙戲”和泉州的“南曲(正字戲)”都沒有以上的表現手法,而這些劇種比潮劇的歷史更加悠久。文化特徵 腔調 潮劇唱腔的...
“八樂”曲牌選自莆仙戲曲牌,常唱的有“賣畫”“訪友”“春江遊船”“蘇州歌”“江頭金桂”等。十音八樂的曲調風格有悲傷、隆重、喜慶等。不同的曲牌有不同的演奏場合:敬神演奏《進香敬神》,媽祖誕演奏《聖母頌》,祝壽演奏《金輝玉震》,中考演奏《滿江風》。藝術特點 “十音八樂”既有北方音樂的粗獷,又有...
《荔鏡記》還被莆仙戲、高甲戲、薌劇等其它劇種所移植。南宋恭宗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入閩,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降元,大殺宋室官員,於是作為官宦人家蓄養的“小梨園”家班便流散漢族民間,開始與下南戲、上路戲既同時存在,又互相影響。由於三者來路不同,所以各自都有自己的傳統劇目。下南戲包含有13個...
第二節 福建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淵源與概述 第三節 台灣傳統戲劇藝術概述 第四節 閩台戲劇的文化特徵 第五節 閩台戲俗概述 第六節 閩台民間藝術(戲曲)保護與問題分析 第二章 閩台民間戲劇藝術 第一節 莆仙戲 第二節 梨園戲 第三節 閩劇 第四節 高甲戲 第五節 歌仔戲(薌劇)第六節 潮劇 第七節 永安大腔...
,加大戲曲扶持力度;實施“福建戲曲保護傳承與弘揚工程”“地方戲曲經典音配像工程”,建立地方戲曲劇種資料庫,推動戲曲進校園,大力推進劇目創作、劇種保護、藝術傳播、研究整理、生態保護等“四個中心、一個保護區”建設,打造“全國地方戲傳承發展示範基地”,對福建現存閩劇、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歌仔戲(薌劇...
從這一點來看,目連戲更像一種祭祀活動。已知的目連戲劇本,有明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清張照的《勸善金科》,以及四川高腔《目連傳》、紹劇《救母記》、莆仙戲《目連救母》等。也有不少短折,如《下山》、《定計化緣》、《戲目連》、《調無常》、《男吊》、《女吊》等,成為許多劇種的傳統劇目。...
《福建傳統喜劇選》 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編,1980年9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福建傳統喜劇選》 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編,1980年9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內收閩劇《煉印》、薌劇《三家福》、梨園戲《桃花搭渡》、高甲戲《連升三級》、莆仙戲《春草闖堂》等5部劇本,作者林舒謙、吳一葦、王冬青、陳仁鑒等人的...
1964年4月,為了搶救莆仙戲大師黃文狄的傳統表演藝術,省里通知古稀之年的黃文狄與名旦黃寶珍合演傳統劇目《訪友》,由福建省電影製片廠拍攝成為戲曲舞台藝術紀錄片。人物作品 1961年7月,《莆仙戲傳統科介》一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黃文狄還組織編撰《莆仙戲傳統舞台美術》一書,1963年夏編輯出版,全書分《舞台與...
黃石登瀛高蹺舞技表演難度根據每個人的年齡體質以及掌握技巧的熟練情況而定,從步法上有單足跳、大跨步跳、金雞獨立等,從身法上有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各45度以上的姿式,還有騎肩人,器械武打的單練、對打等許多高難度動作,還有模似動物、水族和莆仙戲傳統科介中的誇張造型。黃石登瀛高蹺的表演內容多彩多姿,...
陳先鎬,1945年出生,莆田市城廂區人。曾用名陳星火,藝名叮嚀。莆仙戲生角表演藝術家,中國劇協會員,國家級非遺項目(師帶徒)莆仙戲代表性傳承人。原莆田縣一團團長,福建省藝校莆仙戲分校原校長,市劇協顧問,莆仙戲劇院師帶徒傳承人員。主演了《西廂記》、《桃花扇》、《白蛇傳》、《玉簪記》、《王魁與桂英》、...
一是凸顯戲劇本體,突出莆仙戲劇種特色,展示劇種豐富細緻的表演和音樂唱腔的藝術精華,在繼承莆仙戲藝術傳統的基礎上開新發展。劇中巧妙地植入莆仙戲《蔣世隆·走雨》場面,借用莆仙戲傳統折子戲《瑞蘭走雨》和《益春留傘》中的科介。表演上保留了“傀儡戲”的元素,充分運用了蹀步、搖步、俥肩、抖肩、姜牙手等表演...
例如漢劇和粵劇分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小(生)、八貼(旦)、九夫、十雜十大行;莆仙戲分正生、貼生、正旦、貼旦、靚妝(淨)、醜、末七色,稱“七子班”;秦腔有四種生、六種旦、兩種淨、加一醜行共十三行,俗稱“十三頭網子”;崑曲、京劇和川劇等還有更加細緻的分法。但歸納起來,...
——以梨園戲、莆仙戲科介譜式為例 日本戲劇 日本能樂研究史述略 日本的中國詠劇詩考論 古代戲曲 “豈徒狹邪之是述,艷冶之是傳也哉!”——明代崑腔傳奇青樓戲探賾 南戲《張協狀元》中古廟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昭君戲中王昭君與劉文龍故事合流現象研究 論《四庫全書》及《總目》對戲曲研究和學科建立的影響 《...
這首先表現在傳統劇目的整理、改編工作上。崑曲《十五貫》、莆仙戲、京劇《將相和》、蒲劇《薛剛反朝》、越劇、川劇和粵劇、豫劇、黃梅戲以及其他一些傳統劇目,在推陳出新,提高劇本和演出的質量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過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剔除了封建性的糟粕,發揚了民主性的精華,思想、藝術面貌煥然一新...
反面(右)(以上莆仙戲服裝)金黃色企玲 皇后冠 黑色企玲 蟒(左)旦帔(梨園戲服裝)閩劇傳統畫幕布景二幅(上)寺院(下)大廳 閩劇《草人護筍記》 設計:華山 莆仙戲《狀元與乞丐》設計:潘子光 梨園戲《蘇英》設計:許長欣 山歌戲《茶花娶新郎》設計:陳忠民 莆仙戲大棚 羅源縣中房鄉戲台 莆仙戲戲棚 古田縣臨水宮...
因為莆田的“莆仙戲”和泉州的“南曲(正字戲)”都沒有以上的表現手法,而這些劇種比潮劇的歷史更加悠久。另外,畲胞的每一個家族都有龍頭杖以紀念高王,因而龍頭杖也被潮劇作為道具使用,如《楊令婆辯本》。而宋代的禮制是沒有龍頭杖這一項的。把《潮州歌謠集》中關於潮劇《蘇六娘·桃花過渡》中《十二月歌》...
自將磨洗認前朝──福建莆仙戲目連救母之原型探溯.文藝研究,2001(4).論中國戲曲文學的敘述者.文藝研究,2003(4).傳統戲劇的文化學批評——中國傳統戲劇的文化行程解讀.出版發行研究,2003(7).女性的救撥—莆仙目連戲和血盆經研究.日語版日吉紀要,2003(31).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國際學術會議交流.明初南戲...
我國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的著名劇種有:秦腔、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崑曲、粵劇、川劇、淮劇、晉劇、漢劇、湘劇、潮劇、閩劇、祁劇、莆仙戲、河北梆子、湖南...
鹹水腔薌劇唱腔曲調基本模仿漳州薌劇,但帶有“山腰腔”,表演上旦角接受莆仙戲的科步,丑角則接受高甲戲的科步。2007年,鹹水腔薌劇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33。歷史淵源 鹹水腔薌劇源於漳州歌仔戲(1953年,福建省歌仔戲統稱為“薌劇”),主要分布於泉港區...
1979年,涵江蔡華仁創作的梆鼓咚《七籮荔枝》在全省民眾業餘文藝創作節目調演中獲獎;1987年,莆仙戲《狀元與乞丐》中間加上了一段俚歌演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黃文棟先生退休後,繼續從事俚歌曲藝民間音樂的研究工作,成果顯著,2006年5月20日應邀在省城舉行俚歌藝術絕活示範表演和傳承拜師活動,受到廣泛的讚賞,成為...
此外,我院還與莆田市政協聯合編纂大型叢書《莆仙戲傳統藝術叢書》,第一批計畫出版26卷,現已完成5卷,正在印刷出版中。藝術創作 在藝術創作方面,郭祖榮創作的多部交響樂,周長賦創作的《滄海爭流》、《江上行》、《金聖歎快事》,吳少雄作曲的《惠安女人》等,在國內外評獎與演出中獲得佳績和讚譽。在“九五”、“...
為民眾喜愛但被迫停演或遭到批判的大量傳統劇目,如京劇《謝瑤環》、莆仙戲《春草闖堂》、呂劇《姊妹易嫁》、評劇《秦香蓮》等,得到平反,並重新上演,活躍了舞台。幾年間,在創作現代戲、新編歷史戲和整理、改編傳統戲方面,都出現了一批質量較高的新作。特別是在戲曲舞台上已經塑造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
莆田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莆仙戲傳統劇目足有五千多個,然而專門描寫戲神的劇目卻寥若晨星,其中《願》劇便是典型的一例。《願》劇之所以取名“願”,有其自身的多層含義,它的原生義、延伸義,皆離不了一個“願”,含有祈願、還願、償願的意思,比較適合喜慶場合的演出。劇中主人翁三太子從天界來到凡界人間,後被...
醒地藏以雄風,少林院古;震京華以遺韻,莆仙戲雅(13)。湄洲島麗而神靈,秀嶼港深而海闊。以港興城,以工強市。氣同乳虎,勢若鯤鵬。前賢有知,當欣薪火不斷;後人有感,應以吾莆為豪。噫嘻莆陽!地不嫌瘦,堪植松柏;郡不厭小,且蔚人文。其氣靈秀兮,壺蘭清淑;其人勇慧兮,耕山馭海;其魂雄健兮,...
宋元南戲主要是民間創作,刊刻付印的機會不多, 在有目可考的238本南戲中,流傳者不到1/10。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建的梨園戲、莆仙戲等古老劇種中,還遺存了不少南戲劇目,有些至今還能演出。結構特點 角色同場皆唱 南戲最大的特點就是歌唱時不限宮調,各角色同場皆唱(不限一人),劇幅不限四段,可以不拘長短...